贺若弼被杀是冤案吗?骄横跋扈,被弃用不知悔改,口无遮拦被灭门

历史上的功臣宿将在建立了功勋之后,往往都逃不过兔死狗烹的命运。这里既有皇帝的猜忌与残忍,这些功臣宿将自身缺乏足够的智慧与修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很多时候,这些功臣自恃功高,做事情肆无忌惮,任性妄为,骄纵而不知道遵守法纪,危害到国家和君王的利益而不自知。

比如唐朝的尉迟恭,连皇亲都敢打,幸亏李世民顾念旧交,对他只进行了斥责。而尉迟恭也及时醒悟,抽身而退,寻仙问道得终天年。

也有那种糊涂的,死不悔改,最终只能是逃不过皇帝的无情杀戮,比如隋朝名将贺若弼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贺若弼被杀是冤案吗?骄横跋扈,被弃用不知悔改,口无遮拦被灭门

贺若弼可不是姓贺,他是复姓贺若,名弼。

隋朝名将,唐德宗时候追封古代名将64名,隋朝入选4人就有他,后来的宋朝武庙祭祀72名将也有他的位置;贺若弼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可以说是得到了历史的承认,名垂青史;然而在政治领域,这位百战名将的指数就基本上趋近于零了。

隋文帝杨坚登基之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政治能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稳定了政局,经过了九年的准备,统一天下的时机成熟了。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正式下达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以晋王杨广为总指挥,分兵八路在长江的上中下游全面向南陈发起了攻击,总兵力达到了五十万人!吴州总管贺若弼和庐州总管韩擒虎各自作为一路统帅参加了这场战役,进展十分顺利,不久兵锋就直指南陈首都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城;贺若弼急切的想获得战功,就不按计划提前行动,想获得最早攻入建康的功劳。

他率部在钟山(紫金山)击溃了南陈军队的主力,生擒了南陈主帅萧摩珂;然而韩擒虎比较狡猾,在贺若弼苦战南陈主力的时候乘虚而入,亲率精锐骑兵五百人直接攻入了建康,擒拿了南陈那位喜欢听后庭花的昏君陈叔宝。

贺若弼被杀是冤案吗?骄横跋扈,被弃用不知悔改,口无遮拦被灭门

韩擒虎是唐朝军神李靖的亲舅舅,其兵法的精髓传于李靖并在李靖的手里发扬光大。

南陈的灭亡标志着中国数百年的南北分裂就此结束,中华民族重新进入了大一统时代,对整个中华民族而言,这是可以与当年秦王扫六合相提并论的伟大功绩!

捷报传到了隋文帝案头,兴奋的隋文帝下诏对韩擒虎,贺若弼极尽褒扬之词,专门进行了重点的表彰,然而这哥俩儿被功劳冲昏了头脑,《资治通鉴》记载,由于贺若弼比韩擒虎晚了一步进城,心里很不平衡,觉得自己独立浴血奋战击溃了南陈主力军团,却被韩擒虎偷摸的拔了头功,十分的生气。

于是就当众与韩擒虎吵了起来,吵得兴起,两人干脆拔出了刀子,准备按照鲜卑族的旧习俗单挑!

由于贺若弼的后台丞相高颎太子杨勇的岳父,与杨广先天上就有无法调和的矛盾,杨广趁此机会有意识的袒护韩擒虎,并且到杨坚那里告了贺若弼的黑状,使一场武将之间单纯的争功事件,越演越烈,双方都没有握手言和之意。

贺若弼被杀是冤案吗?骄横跋扈,被弃用不知悔改,口无遮拦被灭门

凯旋之后,两个人的矛盾直接转化成了激烈的冲突,不顾时间和场合,不顾朝廷的体面,在杨坚的御座前就吵了起来;双方越吵越凶,如果不是顾忌杨坚在场,很可能就直接抄家伙开打了;文帝对他们的争功行为采取了打圆场,和稀泥的办法,没有追究他们御前失仪之罪。让两个人并列首功,大加勉励。

按照同样的标准对两个人进行了赏赐,加官进爵。

然而隋文帝的内心对这两位大将是深深失望的,借着高颎谦让功劳这件事对高颎十分褒奖,借此暗示贺若弼和韩擒虎他们争功的行为是错误的。

作为帝王,杨坚无法容忍自己的部下重将是不听话不服管,桀骜不驯的人,而贺若弼在自己面前还如此嚣张让杨坚不得不怀疑贺若弼的忠诚度了;后来的贺若弼被隋文帝明升暗降,失去了对军队的实际掌控权。

虽然一直生活于荣华富贵之中,却再也得不到皇帝的重用了,在做了几任地方官之后,贺若弼被迫提前退休,过上了离退休老干部的夕阳红生活。

贺若弼被杀是冤案吗?骄横跋扈,被弃用不知悔改,口无遮拦被灭门

要命的是即使退居二线了,杨坚还是怎么瞅他怎么别扭,连退休了居住在江陵,杨坚都要怀疑他是不是有谋反之心。

这时候的贺若弼还是没有觉悟到自己的危机。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大嘴巴,不懂得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的道理。而且心胸狭窄,看见别人升官就羡慕嫉妒恨;看见高颎,杨素步步高升成为了朝廷的核心,自己却只能在江陵跳广场舞看夕阳。,贺若弼气昏了头,竟然四处传播高颎,杨素无才无德,是十足的草包饭桶。

结果让人背后给打了小报告,捅到了杨坚那里,杨坚当时就急眼了:合着我用了俩饭桶?那我是什么?大饭桶?你挤兑谁呢啊?

杨坚气愤的把贺若弼召回质问他,贺若弼支支吾吾的解释说:这俩一个是我的老朋友,一个是我的妹夫,我就是拿他们随便开玩笑呢。谁让我们交情好呢,就是随口一说,您可千万别想多了。

杨坚顾念贺若弼当年的功劳,不忍加罪,让贺若弼混过了这一关。

贺若弼被杀是冤案吗?骄横跋扈,被弃用不知悔改,口无遮拦被灭门

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贺若弼仍然死性不改,到处信口开河,对隋炀帝的政策大发议论,整天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这让本来就有宿怨的杨广很不舒服,加上杨广与关陇军功集团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急需找一个既十三不靠又人嫌狗不待见的主儿杀了给关陇集团那些不听话的朝臣们看,贺若弼很不幸的光荣入选了。

差的就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了。

贺若弼是政治属性为零的纯武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当隋炀帝决定亲征吐谷浑,打通河西走廊,开拓西域恢复汉朝疆域的时候,贺若弼又跳了出来大放厥词。

杨广一点没含糊,立即将贺若弼全家送上了刑场,作为鸡被杨广毫不留情的杀掉来警示关陇集团这只猴了。

贺若弼一代名将,却心胸狭窄,与人争功,没有名将之风。

口无遮拦,屡教不改,居功自傲结果惹祸上身,身死族灭;他的悲剧命运警示所有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做人千万要低调,少说多做,警惕祸从口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