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恬退”之光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的“恬退”之光

王安石平素喜讀書,善寫作,滿腹經綸,頗有領導才幹,且志向遠大,勇於擔事。但他為人清高,嚴於自律,自奉至廉,恥於官場鑽營,看不起那些跑官買官的無恥之徒,雖政績突出,官聲極佳,有好幾次升官機會都主動放棄了,大多同僚都爭著做權勢大的京官,他卻甘願做能幹實事的地方官。因他不屑於與一些官迷宵小相爭,寧可潔身自好,時人稱為“恬退”之光,即淡泊名利地位,輕於官場進退。故而,朝野上下一致將其樹為官員裡高風亮節的道德楷模。

王安石的“恬退”之光

一次,朝廷有一個重要職位空缺,不少人都躍躍欲試,志在必得,到處拉拉扯扯,請客送禮。王安石也是主要人選之一,呼聲很高,但他卻不為所動,還在老老實實地做他的舒州通判。丞相文彥博實在看不過去了,極力堅持說,這一回絕不能讓那些官迷當這個官,一定要把這個官職給一向“恬退忍讓”的王安石,就是要樹個榜樣讓大家看看,只要有才幹,政績好,不跑不送也能升官,以此來制止四處奔走跑官的風氣。等到王安石就任了這個職位,聽到消息的人奔走相告,拍手叫好,都認為這樣德才兼備的好官早該提拔。

王安石的“恬退”之光

再早,唐玄宗李隆基也有文彥博這樣的見解。唐玄宗任姚崇為相,因其能力超群,精於吏道,辦事水平無人可比,被譽為“救時宰相”;用盧懷慎為副相,則更看重其道德高尚,操守出眾,為世人所稱道。唐玄宗對自認能力不及姚崇而一再請辭的盧懷慎說:“朕乃他所長;你是我樹立的道德榜樣,你的存在意義就在於引領官場風氣,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就是要重用正直無私的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