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教育孩子時,我們總是希望可以找到值得借鑑的經驗,可是找到後卻發現,

那些培養出優秀孩子的經驗,用在我們自家孩子身上時,卻時靈時不靈。

  • 是教育專家在紙上談兵,還是這些教育經驗不具有代表性?
  • 是我們自家孩子太特別,還是別人家孩子本身就很優秀?

對此,很多家長表示很糾結:學習別人的經驗吧,擔心對自家孩子沒效果;不學吧,又怕錯過了讓孩子成長的方法。

這可怎麼辦呢?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經驗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點:在教育孩子時,借鑑經驗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讓孩子更快成長。

我們自己也常和孩子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確信經驗能幫孩子提高能力,讓他們更高效地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懷疑自己或孩子,而是學習審視經驗本身,審視我們學習經驗的方式,發現讓經驗更有效的途徑。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我們學習經驗的方法通常屬於低智學習

在學習經驗時,我們大多數人使用的方法都比較簡單粗暴。要麼向自己學習,通過不斷的試錯,積累成功經驗;要麼向別人學習,掌握別人的經驗。

試錯與模仿,這種學習經驗的方式,被斯坦福大學名譽教授詹姆斯·馬奇稱為低智學習,即較低智慧水平的學習。

想想看,我們在進行經驗學習時,不去思考其中複雜的因果關係,而是直接簡單粗暴地模仿,用到的智慧當然也就很少了。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這聽起來不太好理解,我來舉兩個例子。

  • 有人看到別人買房賺錢了,不去分析其中的相關因素,比如房地產的市場情況,房子的升值空間,而是立刻買房子;
  • 有人看到別人家孩子上輔導班,成績提高了,不去分析自家孩子的基礎和學習情況,也立刻幫孩子報了相同的輔導班。

這些行為,都是看到別人取得成功後,自己立刻跟著模仿學習的,就屬於低智學習。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可能你也已經發現了,低智學習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會去考慮其中特別複雜的其他因素,而只是將注意力集中到一點上——既然別人都成功了,那我也有可能成功。

很多成功學、勵志書都告訴我們,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要混到有錢人的圈子裡,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可以更直觀地看到成功人和有錢人的行為,就可以更真實地模仿。不知道別人做了什麼,經驗學習也就無從談起。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低智學習是如何幫助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的?

低智學習並不是貶義詞,它只是我們在學習別人經驗時使用的方式。雖然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取得成功,但也不可否認其作用。

那麼低智學習是如何通過試錯與模仿,讓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的?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經驗學習方式一——試錯

試錯是指通過自己的摸索與嘗試,分析事情的結果,最終形成自己的經驗,避免做一些會導致失敗的行為。

比如,家裡來客人,孩子卻故意跑來跑去,大聲吵鬧。你很生氣,打了孩子一頓,結果場面變得特別尷尬。

那等到下一次客人來,孩子又出現類似行為時,你便不再打孩子,而是替孩子找了一些事情做,結果皆大歡喜。

於是,你知道了如何應對“人來瘋”,而你在這個過程中所收穫的經驗,便是通過試錯,向自己的成功學習。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經驗學習方式二——模仿

模仿是指向別人的成功經驗學習,別人是採取什麼行動成功的,我們也採取相同的行動。

  • 比如,你看到別人家孩子躺在地上撒潑耍賴時,家長卻視若不見,結果孩子鬧完以後自己爬起來了。於是,當你家孩子耍賴時,你也依葫蘆畫瓢。
  • 比如,有家長給孩子規定的睡覺時間,到了時間,作業寫不完也不能寫了,結果孩子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於是,你也制定了相同家規。

且不論最終結果如何,這種複製別人做法的行為,就是模仿。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試錯和模仿他人的經驗有什麼侷限性呢?

試錯、模仿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學習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先說試錯,雖然我們可以通過試錯向自己學習,積累成功經驗,但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而且積累的經驗也十分有限。

而如果能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就可以減少很多自我摸索的時間,所以我們要重點了解,模仿他人經驗的侷限性有哪些。

第一,因為我們的眼界有限,導致我們所模仿的行為,並不一定是別人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沒有模仿到點子上。

  • 比如,你看到有人按照教育專家的經驗教育內向孩子,結果孩子變得開朗,所以你也這樣做。但是你並不瞭解,人家學習的是背後教育思維,而不是具體行動。
  • 比如,你看到學霸媽媽推薦了一套輔導書,說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於是你也給孩子買。但是你並不清楚,學霸學習成績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也可能是好的學習方法起到了作用。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第二,因為邊際效益存在遞減原則,導致經驗並不能保證長久有效。

這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最常見的例子,很多家長在對孩子發出警告時,喜歡用數數的方式。“我數到3,如果你再不起來,我就揍你,1!2!3!”

這種方法一開始很有效,你往往不用數到“3”,孩子就會停止錯誤的行為。可是如果用的次數多了,孩子反而會這種方式產生抗體,導致警告失敗。

再比如,有些家長喜歡用“詐”孩子的方式,讓孩子說真話。一開始孩子以為家長知道了真相,也毫不隱藏地說了大實話。

後來,孩子的認知水平提高,知道家長是在“詐”自己,便故意裝傻充愣。結果,使得家長原本有用的經驗,也失去了作用。

也就是說,一個經驗有用,用多了它就沒用了。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第三,即使是很有用的經驗,也有可能成為我們成長的阻礙。

經驗是把雙刃劍,既能指導我們的行動和決策,讓我們少犯錯,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又可能會成為我們成長的阻礙。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當一件事情依靠我們現有的經驗就能解決時,很少有人會投入時間,精力,甚至金錢研究不一定能帶來好回報的新方法。

如果費了很大力氣,最終證明新的學習方向是錯誤的,還是原來的方法好用,會讓很多人接受不了。

正是有著這樣的種種擔心,我們變得安於現狀,而經驗反而成了阻礙進步的障礙。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面對經驗的侷限性,如何破解呢?

經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們也不必因為侷限性而因噎廢食。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原則來對待經驗,讓我們既能高效學習,又能避免陷入抵制學習的陷阱。

具體是什麼原則呢?就是努力開發現有經驗的價值,同時不斷探索和學習新的經驗,做到開發與探索的平衡。

什麼意思呢?

比如當你看到別人的成功教育經驗,想要模仿別人的成功時,要避免直接模仿行為,而是先分析一下他成功的原因,最好從中找到因果關係,然後再來模仿別人的行動。

我們家長在模仿別人時,很容易流於表象。所以更好的方法是虛心請教一下別人,如果無法請教,就結合試錯的方法,摸索出其中的因果關係。

當這些方法發揮了作用時,你必然會繼續使用。而且隨著你使用次數的增多,

別人的成功經驗也漸漸變成你的成功經驗。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此時就要警惕,要不斷地探索,並不停地問自己:

  • “我的教育方法對孩子而言,是最好的嗎?”
  • “孩子的問題是層出不窮的,在這個階段有用的經驗,到了下個階段也還能有用嗎?”
  • “我是不是要了解一些新的教育方法?”
  • “……”

不僅是教育孩子,就是我們日常的工作與學習也是如此。當越來越多的工作被機器所取代,即使是我們以前最擅長的事情,也有可能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所以,一定要不斷學習與探索。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當然,探索和使用新方法,過程肯定不像使用舊經驗時那麼順利,在效率上,反而可能會降低。

這是掌握一項新方法與新技能的必經階段,等到熟悉以後,就可能讓我們的能力與效率更上一個臺階。

比如,我以前使用的一直是全拼輸入法,打字的速度也不慢。後來我瞭解到,使用雙拼輸入法,可以提高打字速度,便開始學習使用。

一開始練習時,我的打字速度很慢,不是記錯了對應的鍵盤,就是忘了怎麼拼。有時候,急得我想放棄。

好在堅持了下來,現在漸漸熟練了,我發現,打字速度比使用全拼時快多了。

為什麼專家的教育經驗對我家孩子沒用?小心陷入低智學習的陷阱

教育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在學習時,要保持正確的心態。既不操之過急,也要考慮到的侷限性。

當發現學習效果不好時,可以問問自己,是不是不小心陷入了低智學習的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