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務——“疫”中尋機,數字化借勢新風口打入“商業帝國”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突如其來,小程序團購買菜、電商直播賣貨、展館線上參觀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滿足了人們疫情之下的日常生活需求。在“商業帝國”裡,數字化借勢補位,再次證明了數字的力量。

“未來,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將進一步向數字化靠攏,而新產品、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務帶來的一系列變化是未來1-3年內數字化商業發展的新風口。”正如江蘇省數字經濟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卜安洵在3月5日開設的“數字革命大講堂”第五期在線直播課中所說,發令槍響後的名次,是槍響之前決定的。這次疫情,很多企業在跑道上被按下了“暫停鍵”,而在等待再次槍響的這段時間內,企業要繼續做好訓練,時刻準備起跑。

智能化成為產品進化方向

智能手環、掃地機器人、移動醫療設備、圖像語音識別……在當下,生活、醫療、旅遊、教育等領域衍生的各類工具產品都無一例外地實現了從功能到智能的轉變。


新產品、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務——“疫”中尋機,數字化借勢新風口打入“商業帝國”


直播課中,卜安洵展示的一組排名數據顯示,人們對智能手環、智能眼鏡、智能手錶這些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認知率分別達到了63.9%、70.8%、88.1%。“產品智能化已經無處不在。”卜安洵說,從過去幾年間智能手機帶來的幾十萬億甚至百萬億級市場來看,智能產品在未來的市場無窮大,關鍵在於如何開發出既具智能性,又能適應智能場景的產品。他以智能跑鞋舉例說,這類跑鞋內置了智能芯片,能實時記錄運動數據並提供相對應的指導,還能與各類運動平臺、健康社交APP“捆綁”,滿足人們的消費體驗。

卜安洵表示,人工智能的應用入口正在悄悄佈局,未來將會是企業發展重要的門檻。不論是天貓精靈,還是siri,只要你習慣了智能助手,就意味著你將成為該智能產品背後的平臺極具黏性的用戶。未來,商家可以在正當獲取數據的渠道下,通過助手精準瞭解用戶的偏好習慣,搶佔智能化市場的競爭高地。

驅動市場轉型平臺製造

“今天最大的勢就是從工業時代到智業時代的跨越,而發生這種變化的本質動因在於數字化。”卜安洵說,因新時代新生產力的生產要素內容的變化,當下市場逐漸衍化出了數字化商業,外在表現為:數據、算法、算力、人才、資本、基礎設施這6個最基礎性的底層要素。其中,基礎設施是數字化新基建的主要構成。“這六要素就像魔方的六個面,可以不斷組合產生新的數字經濟的交互物。”

他以疫情期間“防疫經濟”下的第一大產品——口罩舉例說,富士康、中石化等迅速反應,每天提供百萬級日產能,這些都是口罩引發的產能大應變。“以後不是買現成的東西而是現成造一個東西,這就要求企業學會整合社會市場中最優匹配的產能完成交付。”卜安洵說,數字化轉型中,製造業領域產生的變化是將分佈在不同地方的單獨的產能匯成一條市場生產線,驅動人供給側精益、協同、系統產效最優化。目前有兩種實現路徑:“+互聯網”和“互聯網+”。例如,阿里巴巴的淘工廠從提供圖片尺寸、確定價格和交貨期限到寄樣確認、等待生產、確認收貨,實現了從網上訂單聯動網下製造。

新產品、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務——“疫”中尋機,數字化借勢新風口打入“商業帝國”


目前,南京有創業者正探索網上訂單聯動網下打印,通過在線傳圖、即時報價、立刻生產的模式,將“製造放進口袋”。目前3D打印功能已就緒,未來將上線激光加工、CNC加工等版塊。

新零售人貨場無界買賣

銀泰百貨推出了“雲櫃員”直播帶貨,永輝超市APP推出了在線買菜、送貨上門等業務,蘇果超市通過加大線上商品供應力度和協調第三方平臺增加運力,滿足消費者的“無接觸”購物需求……傳統商超在特殊時期下也做起了線上訂單。

“數字大腦”聯動產生了各類互聯、互識、互認,而數字化的效用全依賴這三個“互”。“未來,任何人能在任何地方賣任何東西。”卜安洵說。舊零售的人在中後端是各環節的批發人員,在前端是櫃員或營業員。而新零售的人在今天範圍更廣,是全民。有報告指出,新零售的六類主力人群為買手、達人、創客、極客、匠師、網紅。

新產品、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務——“疫”中尋機,數字化借勢新風口打入“商業帝國”


“新零售的貨是物聯的、無限的。”既然所有人可以賣貨,所有貨也可以被買。卜安洵解釋,就“無限的”這一特徵來看,貨可以是現貨、二手市場轉賣貨,也可以私人訂製未來的貨品。而新零售的場景發展至今也有三代:以淘寶、天貓、京東等為代表的第一代;以天貓小店、蘇寧小店等線上線下聯動的第二代;以在線下建模採集消費者需求,傳輸數據到後臺即時製造為主特徵的第三代。“由於目前採集數據的設備還不成熟,尚存在各類問題,第三代就是相關企業未來市場佈局的一大機遇。”卜安洵如是說。

共享服務助力企業跑上新賽道

在卜安洵看來,很多服務型企業都擁有自己的設計力量、安裝團隊和售後維修隊伍,而“自己的”這三個字就暴露了企業成本高、發展模式不可持續等問題。新服務就需要企業從“專配服務”轉為“共享服務”。那麼,企業服務如何導入共享模式?

新產品、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務——“疫”中尋機,數字化借勢新風口打入“商業帝國”


不難發現,其實當下市場已經出現了共享服務模式。以家政行業為例,比如雲家政推出的城市合夥人招募計劃,天貓家裝提供的“喵師傅”上門服務等,這種發現需求,將數據轉為訂單,即時派單,上門提供服務並記錄,在平臺進行結算支付、反饋評價的模式都是共享服務的業務模型。

卜安洵特別提醒,企業要注意共享服務的新門檻:安全解決方案。不管是網約車、家政還是上門維修安裝服務,都要將安全變成強需求,可以藉助各種開放型平臺,共同保障安全。例如,滴滴打車不僅設置了緊急聯繫人、電話全程錄音等安全功能,還可以通過導航的嵌入算法,對偏離導航路線的網約車發出預警。

處在大變革進程中,數字化的底層技術各方面都在改變。對企業來說,別無選擇,就是把握機會。而每次市場變革,企業只有3次機會。“第一次數字化的5%機會和第二次數字化的15%機會,如果都沒有及時把握住,那麼,今天的第三次機會還是能在未來的市場生存賽中助企業一臂之力。”卜安洵說。

江蘇經濟報記者 劉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