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个问题,人类只吃食草动物,比如羊猪牛,真的是这样吗?

王洪振


人类只吃食草动物,比如猪牛羊?题主看来100%绝对不会是广东人。我先给结论,当然不是这样。

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食性就相当的广泛,大脑的结构造就了我们人人都是美食家,必须不停的补充大量的能量,才能活下去,我们先从人类祖先进化历程来讲一讲吧。

露西

大约700万年前,非洲南方古猿(Aaustralopithecines)出现。在以后的500多万年里,它们是这个世界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科动物。同学们念念不忘寡姐的《超体》里面,那头人类的始祖,就是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尔发现的,318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露西。

100多万年前,所有的南方古猿,全都神秘地突然地消失了。取代它们的是人属始自能人,一种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的动物,最后进化成我们智人。

紧接着时间的轮转,直立人出现,存在的时间最远约在180万年前,最近约在20万年前。直立人是一条分界线:在他之前的一切种属都具有猿的特征:在他之后一切都具有人类的特征。

从露西开始,到达这里,就是人类最接近的祖先。那么它们到底吃不吃猪牛羊之外的肉食呢?别急,看下去。

直立人

直立人第一个学会狩猎,第一个使用火,第一个制造复杂的工具,第一个留下宿营的证据,第一个懂得照顾弱小。这些第一个,是怎么样推断出来的呢?当然是靠实锤——化石骸骨!

20世纪80年代,非洲肯尼亚图尔卡纳湖区,著名的化石发掘家基穆发现了编号为KNM - ER1800的一副170万年前的女性骸骨。这个女人的骨骼有些变形,上面布满斑点,经过分析证明,她得过一种被称为维生素A过多症的慢性病——一种只有吃食肉动物的肝脏才会得的病症。

而且从骨骼上的斑点数量来看,她患病后,又生存了几周甚至几个月之后,才死去;很明显,她曾受到过同类的照料——这是人类从动物进化到人的历程中,独一无二的迹象。

从上面化石证据可以明确看出,人类的祖先并不介意,猪牛羊之外的,吃肉动物作为食物来源;而且可以肯定,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而已。

结语

我们不能从个体推测种族的行为;更不能从种族习性去分离个体的特殊之处。根据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世界最权威的学者之一艾伦·沃克的说法,直立人是“那个时代的速龙”。想象一下速龙的食性吧,同学们。

我们大约10万年前的祖先,站在你的面前,你在他的眼中,和猪牛羊,其实根本没有区别,它们也根本不会花时间,来问你到底是否食素或者食荤,毕竟狩猎讲求效率和时间。

当然,你是他部落家人的话,或许又是另一种感受也不一定。


猫先生内涵科普


其实,人类只吃陆地上的食草动物,海洋中的鱼类很多都是食肉动物,比如:鳜鱼、三文鱼等,但陆地上的食肉动物,人类几乎不吃,这是为什么呢?

人类为什么不吃食肉动物的肉?

其实,人类之所以不吃食肉动物的肉,是因为捕食食肉动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知道,食肉动物由于要捕食猎物,所以爪子比较锋利,牙齿比较尖锐,咬合力比食草动物要强。如果人类以食肉动物为食,那么在捕食猎物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概率会被食肉动物所伤。

而食草动物的攻击力较弱,人类在捕食食草动物时比较方便,伤亡率不高。

食肉动物数量较少

虽然捕食食肉动物比较危险,但是古人类在石器时代就开始猎杀大型食肉动物,他们猎杀食肉动物并不是为了吃肉,而是为了获取皮毛,以及减少食肉动物对自身的威胁。

也就是说,猎杀食肉动物虽然比较危险,但人类在石器时代就能够猎杀对方了,更不用说在当今社会。

之所以没有以食肉动物的肉为主要蛋白质来源,其实是因为食肉动物数量较少。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能量是可以流动的,而能量的最初来源,大多数都来自于太阳。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量,储存在自身体内。动物虽然不能通过光合作用生产能量,但动物可以吃草来获取能量,食肉动物可以通过吃食草动物来获取能量。也就是说,能量从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之间流动。

然而,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损耗,并不能将自身能量完全传递给下一个生物,在每次传递的过程中,生物只能传递自身能量的5%-20%。

这意味着想要养一只体重5kg的鸡,至少需要100kg的植物才能够满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处于能量最底层的生物,数量最多;处于能量最高层的生物,数量最少。

也就是:植物数量>食草动物数量>食肉动物数量,如果人类以食肉动物为食,那么食肉动物的数量远远达不到人类的需求。

而且,人类在以食肉动物为食时,会浪费大量的能量,比如:一只100kg的牛需要2000kg的植物才能养大,而一头100kg的老虎,需要40头牛才可以养大,人类直接吃掉40头牛,比吃一只老虎获取的能量高多了,所以人类才不以食肉动物为食。

食肉动物难以驯养

其实,古人类很早就放弃了狩猎的生活,而是转型驯养动物,比如:猪、牛、羊,驯养动物的好处是食物来源稳定,不用整天打猎,满足了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能够驯养,能够驯养的动物,一般食材比较容易获得,比如:牛羊猪可以以人类不要的谷物秸秆做食物,而一些对食物有所挑剔的生物,则不能被驯养,比如:驼鹿,虽然体型较大,但它们的食物有50%是水草,所以它们不能被人类驯化。

如果人类想要以食肉动物为食,那么为了喂养食肉动物,还需要人类再饲养大量的猪牛羊等动物才能够满足1只食肉动物的需求,很有可能还要去打猎猎杀其他生物喂养食肉动物。

从这方面来讲,人类饲养1只食肉动物的成本,很可能比养育一个家庭还要困难,然而在人的一生之中,需要吃无数只食肉动物,才可以获取足够的蛋白质,从这个方面讲,人类驯化食肉动物的成本较高,最后有可能导致人类因食物短缺而死亡。

所以,人类更喜欢驯养食草动物,而为了自己驯养的食草动物不被食肉动物所猎杀,所以人类也会猎杀食肉动物,比如:《狼图腾》中为了保护羊群,而猎杀了大量的狼。

有时,人类也会为了获取食肉动物的皮草、骨骼、肝脏等,猎杀食肉动物。所以虽然人类不吃食肉动物,但也没少杀食肉动物。

病毒

同样是生物,吃食肉动物的肉相对于吃食草动物的肉更危险,这是因为食草动物的食物主要是植物,一般植物身上的病菌很难传染到动物身上。

而食肉动物吃的食物是动物,病菌在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比较方便。如果人类以食肉动物为食,那么或许人类感染病毒的危险更高。

再加上重金属富集效应,会导致食肉动物身上的重金属含量相对于食草动物更高,人类以食肉动物为食的话,很容易导致重金属超标。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所以人类才不吃食肉动物的肉。


薛定谔的科学


人类什么都吃,但是畜牧业不是什么都养!

畜牧业当中有个词叫饲料报酬,饲料报酬低的话,没有养殖的价值。 肉食性动物是吃肉的,饲料报酬低到令人发指,所以才没人养,最终没多少人吃。

我们所有摆上餐桌的东西在畜牧上都有易于养殖易于获得的特性,没有这个特性,再好吃也不能普及。 比如:你听说过牛奶、羊奶,你听说过猪奶么?实际不是因为猪奶不健康,而是因为牛羊有乳池,猪没有,猪奶比牛羊奶难获得的多,仅此而已。


强哥好高兴


我来给你介绍一下人们经常吃的肉食动物和杂事动物。肉食动物:乌鱼、鲶鱼,牛蛙、鱿鱼、金枪鱼、墨鱼……虽然种类不太多,但绝不是只吃食草动物吧?杂食动物:鸡、鸭、鹅、猪、鲫鱼……杂食动物进入人类食谱的就要多的多了。你凭什么说人类只吃食草动物呢?


嘟嘟的大树


应该是食草食动物居多,不是只吃草食动物。狩猎时代不管草食动物还是肉食动物都会吃,抓到什么吃什么,那个时候人类种群数量不多。随着人群增多,饲养草食动物成本低太多,食用草食动物比例越来越多,因为肉食动物饲养成本太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能源饲养草食动物,如果食用肉食动物居多那么难以供养这么大量的肉食动物


end22355050


人类不是只吃食草动物,是吃食草动物远高于吃食肉动物。主要原因在于成本,人类行为社会化以后,人们的食物来源主要靠种植和养殖,像打猎及采摘山果之类的情况就越来越少。为什么人们吃食草动物的比例要远高于吃食肉动物的比例,主要是食肉动物需要吃食草动物才能长大,养殖食肉动物比直接养殖食草动物多了一道工序,养殖成本上升了不少,味道也不见得比食草动物好,市场规则便将食肉动物从人们的餐桌上淘汰了。但是,一些有钱人不太在乎少量成本,为了追求新鲜感,还是会去吃一些食肉动物的。

总之一句话,吃食草动物还是吃食肉动物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microyy


这其实是个逻辑性问题!首先,[机智]你喂食肉动物吃肉,[灵光一闪]长大了把他杀了,[震惊]还是只能吃到肉![黑线]你直接吃喂给他的肉,[吐血]那肉不香吗?[哈欠]



痕儿日常


有几点,第一,早期人类可不挑食,没那个资本,什么都吃,但是一圈吃下来发现还是那几样好吃,就重点吃那几样了。第二,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肉食来源,必然要通过养殖来实现,那么养殖的话,肯定是草食动物更合适,安全不易伤人,植物饲料简单易得同时便于储存。第三,成活率更高,出肉率更高。


西贝队长别开枪


尽是屁话,我想吃食肉动物,有得吃吗,如果有狮子,老虎,狼等动物肉卖,我一定买来吃,问题是没有,有咱也吃不起,如果自己捕杀还得进牢房,得不偿失。


郭大36


不是人类只吃食草动物,人类也吃食肉动物的,比如狗。

首先,食肉动物捕获的危险性大,驯养驯化难度也大。

再者,远古时代人类自己吃肉都困难,哪有富余肉给它们吃。

至于现实生活中,人类吃食草动物多、是因为食草动物具备大规模养殖的条件。

如果大规模饲养食肉动物,也许人类就没肉吃了。

这就是最简单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