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眾所周知,我國有著漫長的歷史以及璀璨的文化。

這其中,看得見、摸得著的那部分,叫做物質文化遺產,比如故宮、長城,顯然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的無上價值。然而,另一部分,無形存在的,叫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那些寶藏,往往是我們很難感知的,更是代表了我們民族的文化價值、想象力和文化意識。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有形文化遺產還能讓人們著力去保護、去修繕,但非物質文化遺產強調以人為本,更多的是強調不依賴於物質形態而存在的物事。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顯得尤為重要。

慶幸,還有那麼一些人在堅守。

在漳州停留了足夠久,之前就聽說漳州的布袋木偶戲很是出名,於是抽空拜訪了漳州古城中的竹初木偶藝術館。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中國傳統的木偶戲,其實可分為木偶的傀儡戲和皮偶的皮影戲,布袋戲屬於傀儡戲的一種。布袋戲演出時,演員會把手套入木偶的服裝中之中,操縱木偶做出一系列動作,再配合唱詞、音樂,從而將觀眾帶入場景之中。

正因為早期演出的木偶,偶身就像是一塊“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戲這樣一個通稱。

一場成功的布袋戲,最重要的因素莫過於栩栩如生的木偶了。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布袋戲的木偶,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

別看它雖然小,但和戲劇一般,有生、旦、淨、末、醜各種行當之分。這就對木偶的製作者,提出了非常高的審美要求。

他們需要在這彷彿微縮一般的立體畫布上,畫出一幅完整的人像。尤其是很多細節,比如老人的皺紋、女子的妝容……都要精益求精,如此才能讓人感覺到無比真實。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除了頭,木偶的手掌與足部,也是木頭雕刻而成。而木偶的身體軀幹與四肢,是用絢麗的布料做出的服裝。

對應每個木偶的身份,服裝的風格亦是不同。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漳州的布袋木偶戲,歷史十分悠久,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源於晉,成型於唐宋,興於明”。在明代萬曆年間,還曾流傳到東南亞各國和臺灣等地。

新中國成立後,漳州布袋木偶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也融入了更多元的元素,增加了更多視覺效果。

就在漳州,有一個木偶雕刻世家——徐家。

從清朝嘉慶年間,徐家的先祖徐梓清開始雕刻木偶頭。風風雨雨傳承了兩百多年,到現在的徐竹初,已是第六代傳人。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沒錯,竹初木偶藝術館正是徐竹初在1996年創辦的。

1938年,徐竹初出生於福建漳州市。說起名字裡的“竹初”二字,還是弘一法師李叔同所賜。那時,弘一法師在漳州遊歷,結交了徐氏家族。適逢徐竹初出生,弘一法師給他取了名字,寓意他能如初筍一樣成長,家業同竹子一樣興盛。

小時候,徐竹初看著父親用一雙巧手雕刻出了很多的木偶,很是羨慕和喜歡。然而父親卻並不打算讓徐竹初子承父業。

在父親看來,做木偶很難養家餬口,還不如讀書有出息。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但天賦異稟的徐竹初沒有按奈自己的喜歡。1955年,他雕刻的3件木偶作品在全國少年兒童科技和工藝品展覽會上獲得特等獎。

當時,郭沫若還在展覽留言簿上題詞,稱讚徐竹初的“木偶頭雕刻神情逼真生動”。

從那以後,父母開始支持他學習木偶雕刻。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徐家祖傳的木偶雕刻,是鮮明的北派風格,講求木偶的表情化與性格化,更加註重人物內在神情性格的表現。

徐竹初花了很長時間,在祖輩雕刻技法的基礎上,打磨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經他手的木偶作品,僅造型就有600多種。

而且,他還打破了木偶不能動的桎梏,想到在木偶的腦袋裡設置機關,使木偶的眼睛、眉毛和下頜可以靈活活動,使得新的木偶更加傳神而有趣。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徐竹初的木偶,不僅可以表演,甚至可以作為藝術品收藏。他最貴的一個作品,賣出了8萬美金。

擁有一身好技藝的徐竹初,最大的心願是讓木偶雕刻這門傳統民間藝術能夠傳承下去,只靠家族太保守了。於是,他創辦了竹初木偶藝術館,讓更多人瞭解木偶、喜歡木偶。

他還自費辦了木偶雕刻培訓班,只為招到更多的傳承人。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在竹初木偶藝術館,看一場地道的木偶戲,你能感受到這位老藝術家對木偶深深的喜愛。

活靈活現的木偶,在表演者雙手的擺弄下,演出了一場場細膩的戲劇。

看過布袋戲嗎?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2007年時,徐竹初被國家文化部確定為了漳州木偶雕刻藝術代表性傳承人。

相信在他的努力下,木偶雕刻永遠不會消逝。也感謝徐竹初,讓我們這代人不會忘記一些東西,給下一代人繼續留下一些東西。


我是琰稜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賬號、TOP MEDIA計劃百佳企鵝號、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