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再吃魚頭了,我好累”,魚頭媽媽正在毀掉孩子的快樂


“媽媽,別再吃魚頭了,我好累”,魚頭媽媽正在毀掉孩子的快樂

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是把魚身上的肉剔去魚刺後夾給我吃,

然後對我說:“兒子,你吃魚身上的肉,媽媽吃魚頭。”

我問:“媽媽,你怎麼不吃魚身上的肉?”

媽媽回答我說:“媽媽喜歡吃魚頭。”

從此,每次吃魚的時候,媽媽吃魚頭,我吃魚身。

我不知道魚頭和魚身上的肉有什麼不同,我只記得媽媽說喜歡吃魚頭。

可是,每次我犯錯的時候,

媽媽總是那吃魚的事說:“媽媽為了你付出那麼多,你還這麼不爭氣,魚都是給你吃身上的肉,媽媽吃魚頭。”

我不明白,媽媽不是喜歡吃魚頭嗎?

我不太懂,那以後我還能吃魚身上的肉嗎?

長大以後才知道,其實無論魚頭還魚身,味道都是一樣的,

那麼多年,每次媽媽生氣我都很內疚,不敢吃魚。

媽媽總說不求回報,可那句“為了你付出那麼多”會讓我感覺,我應該做得更好才是對媽媽最好的報答。

可我知道,一直以來我都做的不夠好,沒什麼能讓媽媽驕傲的事。

“媽媽,別再吃魚頭了,我好累”,魚頭媽媽正在毀掉孩子的快樂

有一種媽媽在別人眼裡是被羨慕的,

因為,她為孩子做了很多很多,無微不至,從沒有看到她對孩子紅過臉。

但她總是對孩子說:“孩子,媽媽為你付出很多,你要爭氣。”

還會說:”孩子,我是為了你好,你明白嗎?“

也會說:”孩子,不要讓媽媽寒心啊。“


在親子關係中有一種媽媽永遠在付出、全心全意、犧牲自己所有都是為了孩子,

可一旦孩子考試成績降了兩分,媽媽就會嘆氣地說:”你太讓媽媽傷心了。“

而這時孩子內心產生愧疚,那一刻孩子覺得”媽媽,真得對不起“。

從此孩子小心翼翼,不敢提任何要求,就像當年的我不敢再吃魚。

“媽媽,別再吃魚頭了,我好累”,魚頭媽媽正在毀掉孩子的快樂

媽媽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叫”魚頭媽媽“。

不是因為媽媽像魚頭,也不是因為媽媽喜歡吃魚頭,

而是,媽媽願意為孩子付出所有,願意把所有好的,她認為好的東西都給孩子。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恰恰是送給兒童最可怕的‘禮物’。”

有的媽媽問:“難道不應該為了孩子嗎?我現在累一些、苦一些,孩子就能輕鬆一些、順利一些。”

但實際是,媽媽付出的越多,可能失望就越大,甚至最後傷心、痛苦。

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魚頭媽媽”呢?

“媽媽,別再吃魚頭了,我好累”,魚頭媽媽正在毀掉孩子的快樂

●孩子不容易,媽媽願意都給你,這是一種補償心理

孩子怎麼不容易,可能在媽媽眼裡有很多種原因。

比如,孩子來之不易,懷胎三、四次才生這麼個小子;

比如,孩子從小體弱多病,哪能經風觸雨;

比如,孩子未來壓力很大,小時候就輕鬆一些;

比如,媽媽小時候家裡很苦,難道現在生活好還能再讓孩子受一遍當年的苦嗎?

再比如,聚少離多,孩子的要求必須滿足;

補償的另一面就是討好,母親的做法其實是在討好,但這種討好並不是沒有條件的,

這種條件就是,孩子你要爭氣,你要成為優秀。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媽媽,但你的媽媽卻那為自以為是

媽媽說的話,孩子就應該接受,因為媽媽認為,“我不會害孩子”。

孩子趴在地上玩螞蟻,媽媽說:“快起來,太髒了。”

孩子想去玩廣場上的噴泉,媽媽說:“別去,弄溼了會著涼。”

孩子站在滑梯上,媽媽在下面喊:“抓穩了,先坐好,別讓後面的小朋友碰著。”

孩子不想吃飯,媽媽在後面邊追邊說:“乖,再吃一口,多吃一點有營養。”

自以為是的愛是自私的愛,或者,是一種怕。

媽媽總是在怕,怕孩子“會生病”、怕孩子“會摔倒”,甚至怕孩子“會長大”。


●我的媽媽總是在控制我,她太霸道了,連爸爸都害怕

控制的表現有很多種,

有的媽媽嗓門很大,一不小心就會聽媽媽的“河東獅吼”;

有的媽媽眼睛一瞪,所有人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有的媽媽很溫柔,但你要不聽話後果很嚴重;

有的媽媽不吵不鬧,只有一條,你聽我的;

嚴厲不等於霸道,要求不是命令,你所謂完美的付出得到的一定是有缺陷的孩子。

“媽媽,別再吃魚頭了,我好累”,魚頭媽媽正在毀掉孩子的快樂

我長大之後,有一天,媽媽和我說起”吃魚頭“

她說:”等我老了吃魚的時候,別把魚頭夾給我。“

我說:”您不喜歡吃魚頭?“

她說:”我不喜歡吃啊。“

很多年,我真得認為,媽媽是喜歡吃魚頭的。

我一直不能理解,一條魚那麼大,一個小孩能吃多少,

既然大家都可以吃,幹嗎媽媽特意要說,”孩子,你吃魚身子,有營養。“

“媽媽,別再吃魚頭了,我好累”,魚頭媽媽正在毀掉孩子的快樂

教育家盧梭說:”世界上有三種有害且沒有宜的教育,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刻意感動就像媽媽在說:”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卻讓我這麼寒心。“

這樣的結果往往會讓孩子產生內疚,因為自己的原因讓媽媽失望了。

而這樣的孩子一生可能都不會快樂,因為覺得對不起媽媽。

最終,孩子心理上出現陰影,而這種親子關係也是危險的。


總是處在內疚心理的孩子,不僅不會快樂,更不敢快樂,

這才是最致命的。

他怕自己的快樂的時候媽媽依然還在失望,

他怕媽媽會說:“你就會樂,不知道多看看書嗎?”

他怕自己的要求換回來的是媽媽的不理不睬,或者埋怨的表情。

“媽媽,別再吃魚頭了,我好累”,魚頭媽媽正在毀掉孩子的快樂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快樂的一生,所以,不要讓一個魚頭影響孩子的成長。

首先,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尊重孩子,而尊重的前提是把孩子做為一個獨立各體看待。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並不是特殊的人,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的。


其次,每個決定都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而不是家長的一廂情願,

不要認為自己比孩子聰明多少,只有蹲下來的時候才會和孩子看得一樣。


成長需要空間,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父母應該放開雙手,

擁抱孩子不等於把孩子鎖在懷裡,愛是血緣關係,但行為上要獨立,犧牲自己並不能讓孩子快樂。


魚該怎麼吃,一起吃。

Happy爸爸家庭教育筆記,教育孩子其實沒那麼難,用最簡單的方法實現最佳的效果。((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