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反思甲午战争

1894年,转眼间一个多世纪已经过去了,作为新世纪的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但是我们必须从前被压迫的历程中反思自己的。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居安思危:反思甲午战争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经历了改革开放,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到2020年,我们国家要实现全面的小康。祖国繁荣的今天,是我们所期待已久的。当代的我们,不能被眼前的繁荣景象所放松了警惕。在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也要居安思危当下的世界形式。

早在19世纪60年代,当清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世纪美梦中的时候,日本已经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由“萨长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权在戊辰战争中消灭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还,结束长达600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建立日本近世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而中国的封建制度结束于20世纪初,足足比日本晚了近80年。

居安思危:反思甲午战争


善于学习“最先进”的日本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想被殖民,那就要殖民。所以,日本就有了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之后就有了近代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对外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是全国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政治上,他们透过推行天皇亲政和推行议会政治(合议)的精神,力图建立仿效西方三权分立的新式政府,以求挤入西方列强之林;经济上则推动财政统一,稳定幕府后期严重负债的国家财政,并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社会上并且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对外关系上,除了推动废除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外。也积极开发虾夷地和入侵琉球,展现出强硬的姿态,并为日后日韩合并的发展积极铺路。

在明治维新期间的中国虽然也发生了洋务运动和后来的戊戌变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清王朝继续抱残守缺,最终走向覆灭。

居安思危:反思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又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甲午一战,大清输在掉以轻心,输在尾大不掉;输在老大帝国的傲慢上。一百多年后的中国,国力已经恢复到一定的强度,但同时,如何面对近邻日本的难题又一次摆在了中国的面前。而半世纪多以来贴有二战战败国标签的日本,有一些右翼分子则再次期待一场新的冲突或战争能让日本走上所谓正常国家道路,还能再次打乱中国的崛起进程。

居安思危:反思甲午战争

<code>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历史故事!/<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