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是貧是富,老師看孩子便知道,這3個表現就是判斷依據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的言行就是畫筆。這說的是孩子的心靈是非常單純乾淨的,最終長成怎麼樣,或好或壞,皆由父母和家庭教育決定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足以說明環境的重要性。孩子生活在什麼環境就會受到什麼環境的影響。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孩子的性格,言行舉止也會有所差異。

一個家庭是貧是富,老師看孩子便知道,這3個表現就是判斷依據

普通家庭出身的小東:

小東出生在農村,父母親都是務農的,家境一般般。他性格比較沉著穩重,吃苦耐勞,省吃儉用。


富家子弟宏宏:

家裡條件優渥,吃的,用的,穿的都是名牌,平時爸媽經常帶他國內外遊,英文說的流利,活潑開朗,健談,喜歡跟人打交道。


兩人都是剛上初一,新學期,新氣象,面對全新的環境,他們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和態度,適應能力也完全不一樣。

一個家庭是貧是富,老師看孩子便知道,這3個表現就是判斷依據

小東性格偏內向,不怎麼愛說話,來到新教室,一個人坐在座位上;而宏宏卻坐不住,剛來到教室,就跟同學聊天,很快就跟各位同學熟絡起來了。


而這一切班主任都看到眼裡,雖然她沒有走進教室,只是站在窗戶往裡看,但是同學們的一言一行她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都能猜到他們的家庭狀況。


孩子是一張白紙,沒有特別明顯的特徵,那老師是怎麼看出來的呢?

一個家庭是貧是富,老師看孩子便知道,這3個表現就是判斷依據

其實,最大的線索就是孩子的言行舉止,一個人的談吐舉止就是家庭狀況,家庭教育,父母素質的綜合表現。


第一:孩子的性格。

家境的不一樣,孩子的性格也會不一樣。一般而言,普遍家庭出身的孩子懂得錢財來之不易,所以消費上比較節儉,而且,在一些小事上,表現得沒那麼大方。


反之,那些家境富裕的孩子,要什麼家長就買什麼,有的甚至是被父母嬌生慣養,所以他們對物質認知程度不如普通家庭的孩子。對於金錢概念比較模糊,花錢也是大手大腳的,在小事上,不會太過計較。

一個家庭是貧是富,老師看孩子便知道,這3個表現就是判斷依據

第二:孩子的穿著。

孩子的穿著直接體現著家庭狀況。富裕家庭的孩子穿著一般都比較時尚,穿的衣服也多為名牌。


第三:孩子的言行舉止,談吐。

富裕家庭的孩子由於從小受到良好教育,見識多,格局會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大,社交能力也更強。


在與人交流時,話語間流露出自信和底氣,整個人看起來落落大方。甚至有的富家子女因為家長平時的嬌生慣養,待人接物時表現出高冷驕傲。

一個家庭是貧是富,老師看孩子便知道,這3個表現就是判斷依據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為缺乏自信,在社交方面顯得沒那麼自信大方,不太愛交流,更善於傾聽。


家庭條件並不是評價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也不是決定孩子發展的唯一因素,所以家長要幫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


不要因為家境不好就自暴自棄,覺得自己比別人差,而是要把這個當成動力,努力改變當前生活。


有些家長秉承“富養”孩子的原則,就算沒錢,也要讓孩子吃好的,用好的,甚至自己不吃不穿,把錢省出來給孩子用,聲稱不能虧待孩子。

一個家庭是貧是富,老師看孩子便知道,這3個表現就是判斷依據

然而,這種做法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沒有教會孩子正確看待家庭的貧富,而且,在父母的“富養”下,孩子會變得勢利,拜金主義,愛攀比,不管自己的家庭條件如何,也不管父母工作賺錢多辛苦,反正看到同學有好的東西,ta也想擁有。

在父母的“保護”下,他們的虛榮心會膨脹,慢慢地看不起自己的家庭,覺得父母給不了自己好的生活,最終導致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


家庭條件的好壞並不能決定孩子的好壞,窮人家庭能培養出優秀的社會精英,富裕家庭也曾養出社會小混混。這一切只由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決定。

一個家庭是貧是富,老師看孩子便知道,這3個表現就是判斷依據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正常健康發展的前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不無道理,七歲之前,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裡度過的,跟父母相處的時間最多,父母的生活標準,行為,期望就會內化為孩子自己的生活標準和規則系統。


用正確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可以正常健康地成長,贏在起跑線上。


你覺得富養和窮養,哪個更好?你平時是富養還是窮養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逗逗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與你共同探討育兒經驗,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點個關注唄,一起輕鬆帶娃,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