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已经放弃一名学生意味着什么?

或许我不是正常人


对老师而言,是绝望。对学生而言,是解脱。当然,要因人而异。答案也很多。


新浪涛声


老师开始放弃一个学生,大概在初二开始。到了初二,该学生学习成绩在全班倒数一二,根本没有心思在课堂上听课,作业也按时完成不了,更有甚者,不仅个人学习差,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学习,处在这种状态,老师没有指望了,就让他破罐破摔,自生自灭。也不知现在学校怎么规定,以前碰到这种学生,老师会叫来家长,要家长领回去,不要再来上学,初中毕业证照发。这样的学生平时不努力,但到了没机会读书了,当拿着书包准备离开学校时,眼泪刷刷地往下流。这时的心情,也许自己意识到了没书读的处境,但为时晚矣。将来的路,一片渺茫。成年后,同学聚会,邀请你参加,去嘛,这个是某某大学毕业的,那个是研究生,自己初中没毕业就赶出校门,怎好去面对校友。不去嘛,一个人一生中除了校友,战友,还能有什么称得上的友情,唯一初中阶段记得的几个学友从此失去了联系的机会。


知秋144466680


意味着这个学生已经是朽木不可雕也了,有潜力的学生老师是不会放弃的。我还记得当初我上初中那会,学习还算中等,但我不想上学,厌学情绪高涨,有一天直接跟家里人说我不上学了,说我学不进去了,我父母也没文化,不过也做了一些我的工作,可是我很坚定,他们只好默许了。第二天我让我姐姐陪我去学校,让他帮我说,因为我看到老师我就说不出来话了。在老师办公室里,班主任和我们谈了1个多小时,说我成绩可以不上学很可惜,倒数第一都没想辍学,你不应该这样,他想不通,问我为什么,当时我也不知怎么的,什么都听不进去,就说了我已经很努力到学不进去了,脑子笨。老师让我回去休息休息,明天再来上课。可是我回家就一直没在去学校。1个星期后,老师带着找到我家住在哪里的同学来到我家找我,我知道就避而不见,让父母说我不在家,说我决定不上学了,那天我就躲在隔壁屋,他们的对话我都听见,就是不想放弃我,可我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决定的路就要走下去。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如果好好学习也许会是另一个模样,心里一直欠老师一句对不起,在十几年后的一个教室节,同学把我拉进群里,看到了班主任也在,深深的发文说了一句对不起,我的微信是昵称,他问同学我是谁,然后同学说是我。就没回应。

我知道,那一次是真让他伤心了!

所以在这里要奉劝各位学子,好好学习,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海浪21255812


我读初中就遇到过!我就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我没想到我写作文的内容比较较真,写了要建立月球基地!在月球建立基地共享站!可以住人的那种!结果老师都疯了!找到我家长说劝退我!就这样又换学校了!我现在三十三岁我读过了7所学校!都是因为老师不懂我,或者是家里因为生意需要搬迁,所以我的经历告诉我!老师放弃一个学生不需要告诉你,怕你伤自尊心,他会告诉你家长

不管怎样,学历不能代表未来





陆正坤


从主观上,老师是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但是从客观上,又不得不“放弃”那极个别的学生。因为两个方面原因:

一、学校的体制是班级授课制,这种体制形成快500年了,极大提高了培养效率,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带平行班的话,可能要对上百甚至于更多的学生负责,怎么可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个别学生身上,老师又不是神!而且,不熟悉学校工作的人千万别以为老师的工作只是面向学生,只是教育教学这么单纯,事情多了去了;

二、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常规的教育模式、方法、内容以及进度。哈佛大学嘉德纳教授的团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人的智力问题,证明人的智力是有结构类型的,这意味着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与其他人在大文大理上进行比拼的。人的成长都是先天生物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被老师不得不放弃的孩子一定多多少少存在着生物因素的差异,测脑电波一定与他人不同,表现为或者在某些领域反应慢半拍,或者自控能力差点意思,等等。老师在这些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

最后想说说孩子在行为上的问题,抛开先天遗传因素,假定孩子很聪明,那就是孩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问题,试想,企业里有的连一个小团队都管不好,一个家庭连一个孩子都管不好,而苛求于老师,这合适吗?这样的情况一定是家庭放弃了孩子,至少是客观上放弃了孩子。

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止是老师的事,它是全社会的事,但首先是家庭的事,因为家庭把孩子送到学校前,就已经在影响孩子了,其中可能就有恶劣影响。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都来研究教育,而不是等孩子被“放弃”时才来怨天尤人。


问世间傻为何物


放弃学生,是指不对这位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吗?还是指让他自生自灭,放任不管?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两种性质的老师。

一是学校老师。在学校里面的老师,比较容易对个别学生减少关注度,或者让他安分守己就行。但是这里不能说老实放弃了这个学生,因为老师还是会继续讲课,统筹大部分同学,属于管理方面的内容了,因为真的会有些学生的天赋不在于书本那些需要主动消化的知识。

学校老师关注度降低,也只能在学习方面,如果一定要说放弃,那只能说放弃他学习成绩的高分数,所以意味着这个学生拿不到或者很难拿到好成绩。那学习成绩不好就意味着人生完全失败嘛?不是的,学校老师放弃了成绩,那么家长或者朋友就要从新规划合理的方向。

二是机构老师。校外培训偏向服务行业,讲究口碑,不能轻易的放弃学生,只会针对学生的情况,可能会伤伤家长的钱包。从跟班学习,转一对一。从学习习惯再到学习成绩,这个意味着家长要烧钱。

再说说那些认为被放弃的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那年轻活力,精力都放哪呢?并且整天关在学校里面?那肯定是会捣乱,早恋。以前翻墙上网,现在有手机了,那就偷偷玩,上课睡觉等等。这时要搞清楚,老师关注你的成绩少了,放弃你的学习成绩,但是你放弃的是自己的一生。

其实,每个调皮孩子都是一个脑袋灵活的孩子,还是多引导。



闲聊茶座


现实来看,老师对有些学生管教甚少的现象应该比较普遍吧。可以分主观放弃和客观放弃两种情况来看,毕竟现在一个班动辄六七十人,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再偶尔中个彩蛋遇到一个“不能摸不能训”的“宝贝学生”,就可能会出现该宝贝学生无老师敢管的情况。

一、班级学生太多,老师精力有限,无法管教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

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不存在老师主观上放弃某些学生,毕竟老师也是一个普通人,精力有限,我们家孩子上小学,一个班七十多人,就算平均一个学生一天关注两分钟,那就是两个多小时。然而两分钟多数时候还不够讲解一道题的时间。面对这种无奈事实,老师只能重点关注学习好的、感觉好的、关系好的学生,至于其他的只能“佛系”关注了。那么这些没有被重点关注的学生,后续的成绩只能更多的靠自己或靠父母课外想办法辅导提高。

对老师而言,老师是无心的被客观疏忽一些学生,算不上是放弃。那些没有被关注的学生基本都会认定只要学习好老师就会喜欢,有些会加倍努力,会更加追求老师的表扬。我当年的小学初中高中同学中,处在这种状态的同学如今都过的很不错,虽然跟部分尖子生有差距,但是日子小康是肯定的。

因为他们在学生时代都尝到了严酷的社会现实——成绩不优秀,就无法获得关注,会被忽略甚至抛弃。

二、个别“宝贝学生”或者极其顽劣的学生,老师不愿意管。

这种情况下,是学生本人顽劣或者学生家长太爱护子女,给老师造成了极大的安全压力(工作安全、人身安全等),所以老师主观上不愿意多管这类学生,可以称之为老师放弃了学生。

初中的时候我也遇到一个,当时跟我关系还不错,是我们副镇长的儿子。倒不是因为他是“宝贝学生”,而是因为他太顽劣了,老师拿他没招。最后初三,班主任干脆把他安排在最后一排最角落的地方,算是放弃他了。

但是后来他也过的很好,毕竟大家都懂的,高中毕业,上了一个大专。现在在我们镇上工作,还做些生意,小日子自然是悠哉。显然,老师对他的放弃几乎没有影响到他未来的生活。但是现实中,有不少新闻报道,有学生因为在成长关键时期管教不到位,造成了自暴自弃,无法无天等不良后果,个人认为这些后果主要是家庭吧。

毕竟学校重点学习的是课本知识,家庭才是学习精神品质的关键地方。学习不好没关系,只要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正常,父母言传身教到位,孩子也一样会行正言善的。而大家都明白,做人品德价值观是关键内涵,金钱财富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总而言之,老师放弃一个学生,可以说在我的学习生涯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重点是父母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这让我不禁想起了《阿甘正传》,剧中阿甘从小腿脚不好,母亲从小告诉孩子:“不要管其他人,如果上帝让人人都一样的话,会给每人一双脚撑。”当然,剧中阿甘的妈妈还有很多经典语录,就不一一摘录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评价相当高。


寒星追梦


大家好,我是教育领域创作者,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坚信好的教育,还是应该给人带来成功体验。以下是我的分享和我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

就不存在教师片面上抛弃某些学生,究竟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精力有限,我们家孩子上小学,一个班七十多人,就算均匀一个学生一天重视两分钟,那就是两个多小时。\r

但是两分钟大都时分还不行解说一道题的时刻。面临这种无法现实,教师只能侧重重视学习好的、感觉好的、联系好的学生,至于其他的只能“佛系”重视了。那么这些没有被侧重重视的学生,后续的成果只能更多的靠自己或靠爸爸妈妈课外想办法教导进步。\r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我虽是教书育人,但同时我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学生,\r

最后在这里我祝福大家的子女能够健健康康成长,能成为优秀的人,变成栋梁之才。谢谢大家!\r


公考fighter


老师已经放弃一名学生意味不了太多内容,关键还是看学生自己是否放弃了自己!

在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某位老师因为种种原因,不再对某位学生负起教育的责任,俗称放弃了。对于老师而言,这样做或许并不会对生活或工作带来什么影响,相反还会省心不少。毕竟在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当中,省略一个让人失望的、或不愿多看一眼的学生,基本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这里我们撇开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暂且不谈,只说对学生而言存在哪些影响。

如果这是一位毫无上进心,既懒又闲,得过且过的学生,又遇上一位放弃了自己的老师,我想学业生涯在实际意义上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就是熬时间等毕业证书的事情了。希望老师的放弃能够给自己得人生敲响第一次警钟:在任何阶段,哪怕以后离开了校园,不勤奋、不努力,都不会得到任何人的认可!毕竟自助者天助!当然,家中有矿、彩票中奖,那另当别论!

也有一种类型是因为师生双方三观不合、互看不惯,导致老师放弃这名学生。如果是这样的话,很遗憾你遇到格局太小的老师。尽管如此,作为学生,切不可因为一位老师而放弃一门课程,这不是明智的做法!继续保持激昂的战斗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过程越艰难,成功才更可贵!至少,在一个学期过后,遇到新的老师,不至于课程落下很多啊!

所以说,老师对一名学生的放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的自我放弃!只要自己认准了方向,即便是全世界的否定都可以选择无视,一个人的放弃又何足挂齿呢?


汤先生麽


我说话可能会很扎心,但良药苦口!

孩子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老师的放弃只是后者,前者是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父母放弃了对TA的信任和坚持,过早的放弃了孩子!

比如说,孩子爱玩游戏,家长开始懒得管,后来是管不了,再后来是真的管不了了。

老师放弃一个学生是有过程的,绝不能断章取义的说老师不负责任,教育孩子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我们很多家长怕孩子吃亏,怕累着孩子,就把孩子当皇帝一样宠着,慢慢的孩子就缺失了生存能力!成为一个“啃老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最可怕的是缺少了思考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