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受後世韓國人尊崇的朝鮮近代史上女政治家——閔妃

閔妃即明成皇后,朝鮮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她是朝鮮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驪興閔氏外戚集團的核心人物,19世紀末朝鮮的實際統治者。1895年10月8日,閔妃在“乙未事變”中被日本人暗殺於景福宮。由於閔妃早期主張開放、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故深受後世韓國人民的尊崇。1897年,高宗李熙改國號稱“大韓帝國”,追諡閔妃為“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明成皇后”,故現今韓國史學家多稱她為“明成皇后”。


遭冷之妃博覽多學

倍受後世韓國人尊崇的朝鮮近代史上女政治家——閔妃

閔妃是僉正贈領議政驪城府院君純簡公閔致祿的女兒。本名閔茲映,通稱閔妃,是朝鮮京畿道驪州郡人,出身朝鮮王朝名門望族的驪興閔氏。可是到了她這一代,驪興閔氏已家道中落。她自幼隨父飽讀詩書。八歲喪父後,便隨母一起與過繼給其父閔致祿為養子的族兄閔升鎬生活。在閔妃貧寒的成長過程中,對她幫助最多的當屬與她住得很近的閔升鎬親姐姐興宣君夫人,她時常帶閔妃到家中玩,閔妃就相識了她的兒子李命福。而李命福就是後來閔妃的夫君——朝鮮高宗李熙。

高宗三年(1866年),已經大權在握的大院君李熙的父親李昰應,在為15歲的兒子國王李熙選妃時,暗自定下了兩條擇妃條件,一是沒有外戚專橫之憂,二是順從自己且不幹政的人。這樣,與自家關係融洽的親戚、同時又喪父的孤女閔妃成了最佳人選。加上養兄閔升鎬的從中攛掇,大院君也認為閔妃合適,便把閔妃內定為新任王妃。所以,閔妃順利為妃。高宗三年(1866年)九月,宗主國清朝正式冊封閔妃為朝鮮國王妃,閔妃從此被稱為“閔妃”。

可是,高宗當時寵愛李尚宮,閔妃一直被冷落三年。高宗五年(1868年)四月,李尚宮為高宗誕下一子,就是後來的完和君李墡。李墡得到高宗寵愛,也是大院君屬意的王世子的人選,而閔妃對此非常不安。

在被冷落的三年中,閔妃一直在宮中博覽群書,熟讀中國儒家經典和文史著作,閔妃為排解宮中的寂寞,徹夜閱讀《春秋左氏傳》、《唐宋八大家文鈔》,認真學習《小學》、《孝經》、《女訓》等書。《周易》、《資治通鑑綱目》、《左傳》等成為她平日愛讀之書,在閔妃下葬時這些書隨之下葬,就證明她對這些書籍的喜愛程度。

同時,閔妃還非常殷勤地侍奉大王大妃趙氏神貞王后,以溫順、謹慎之泰然態度贏得了宮人的同情,就連大院君的妻子也被閔妃的處境起了惻隱之心,並讓大院君同意提拔閔妃的一些親戚如閔升鎬等做官,以此慰藉閔妃。閔妃甚至在李尚宮分娩時親自帶禮物去看望,表現出無微不至的關心,讓人覺得她毫無妒忌之心,也拉近了高宗和她的距離。

閔妃的博覽群書使她智慧,熟悉歷史使她掌握了政治權謀,為後來的宮廷鬥爭奠定了堅實的功底,而她誠摯溫文待人卻博得同情,贏得積累了豐富的人脈,為日後對抗大院君、掌握政權創造了條件。所以後來高宗對李尚宮逐漸失去興趣,而被閔妃的智慧和溫情所吸引。閔妃被冷落三年後終於得寵。

組織勢力扳倒公公

倍受後世韓國人尊崇的朝鮮近代史上女政治家——閔妃

攝政的大院君已成為朝鮮王朝事實上的獨裁者。對內,強化專制的中央集權,驅逐長期獨攬朝政的安東金氏家族,以重拾全州李氏王室的權威。為此,他傾全國之力,大興土木重修宏大的宮殿景福宮,以展示君主專制的威權,結果勞民傷財,怨聲載道。對外,閉關鎖國,強化軍備,拒絕通商,驅逐和屠殺外國傳教士,雖引起法國入侵朝鮮的“丙寅洋擾”和美國入侵的“辛未洋擾”,但都被朝鮮軍民擊退。為此,大院君的專制地位更加鞏固。

大院君的所作所為,引起了一些儒林士大夫和地方門閥集團的強烈不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股反大院君的勢力。閔妃雖是大院君的妻族親戚,但是從完和君李墡出生開始,她和大院君矛盾漸生。閔妃得高宗寵幸後,但她的兒子不是流產就是夭折。大院君讓李墡當世子,直接威脅閔妃的利益,所以對大院君的不滿和反感越來越強烈。而大院君也發覺閔妃聰明伶俐,所以也心生忌憚。

儘管如此,大院君還是低估了閔妃,只把她當成任其擺佈的一顆棋子而已,而沒有把視為對手、敵人。而閔妃則把與大院君視為敵人,聯絡團結一切反對大院君的勢力,在暗中構建了以她的外戚為核心的政治集團。在宮中,她極力保持與國王高宗的親密關係,在宮外,她利用家族的閔升鎬、閔奎鎬等聯絡安東金氏和豐壤趙氏等被大院君趕下臺的外戚世家,這當中最為重要的是,由於她與趙大妃的良好關係而使不受大院君重用的趙寧夏、李裕元等趙氏一黨與她通力合作,就連大院君的兒子李載冕、哥哥李最應等都被她攬入麾下。

到高宗十年(1873年)時,大院君長達十年的獨裁統治已經不得人心,造成一些地方出現農民起義,北部邊民外逃中國。而他的鎖國政策導致了與鄰國日本關係緊張。這樣貌似鞏固的大院君政權,實際已經內憂外患。擅長權術的閔妃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決定推翻大院君的統治,自己掌握政權。

高宗十年(1873年)十月,閔妃利用有儒臣上疏抨擊大院君政策之機,鼓動高宗親政,大院君聞之,氣得五雷轟頂。但他還是親自入宮,企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高宗和閔妃回心轉意。閔妃雖親自迎接她的公公,並親自下廚為他烹調膳食,大院君吃得很高興便離開宮殿,就聽到站在殿上的閔妃大聲說道:“朝鮮其必以大院君亡乎!”大院君“聞而膽落”。失望之極的大院君又導演了政府主要部門官員全部“出城”,以架空政府,讓高宗陷入兩難境地的戲。然而,早有準備的閔妃藉機罷免大院君的全部親信,並安插自己的人到朝廷各部,反讓大院君陷入尷尬境地,離開漢城,其十年統治一朝垮塌。

而高宗既懦弱又無主見,對閔妃十分倚重。自此,名義上是高宗親政,實權卻掌握在閔妃的外戚集團手中,朝鮮王朝的最高決策層不再是國王一人,而是大殿高宗和中殿閔妃的兩殿格局。閔妃從此成為之後二十多年中朝鮮的實際統治者。

清除異己鞏固勢力

倍受後世韓國人尊崇的朝鮮近代史上女政治家——閔妃

閔妃執政以後,一是任命自己的親戚親信擔任要職,把實權掌握自己手中,並清理大院君在地方上的黨羽。二是欲立自己的兒子,高宗的第二個兒子李坧為王世子,以確立自己的地位。三是主導放棄鎖國政策,與日本建交。閔妃的這一系列行動,也使倒臺大院君的親信蠢蠢欲動,伺機報復,於是就在逼退大院君一個月後,景福宮慈慶殿發生火災,延燒三百多間殿閣,王室被迫搬往昌德宮。高宗十一年(1874年)十一月,閔妃的哥哥、驪興閔氏的骨幹閔升鎬和閔妃的母親韓山李氏被炸彈炸死家中。經查,這都是大院君的親信所為。為此,閔妃集團展開對大院君心腹的“雲邊人”大清洗,該罷免的罷免,該流放的流放,該處斬的處斬,該鎮壓的鎮壓。


世子冊封也極為不順。李坧出生不到1週歲,高宗就封其為王世子,然而宗主國清朝主張以長幼順序立儲,這令閔妃十分不安,一邊派親信與華解釋,還重金行賄李鴻章等清廷重臣,使清廷同意冊封閔妃之子為王世子,一邊與釜山的日本人交涉,企圖透過日本駐華公使的力量,來推動清政府傾向閔妃一方。與此同時,與日本交涉,表示隨時可以與日本建交。但是受到國內激烈的政治鬥爭的影響,閔妃與大院君一度達成妥協,允許大院君回京,大院君則上書堅決反對與日本建交,此事不了了之。

然而,博學多謀的閔妃在這種複雜的局面下更顯沉穩,且基本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一是剪除了大院君的重要黨羽,二是確保了世子的冊封,三是向日本發出友善的信號。閔妃在與大院君鬥爭的過程中佔據了優勢地位,而清朝決定冊封李坧為王世子,是閔妃收穫的重要成果,使她在朝鮮的統治地位完全鞏固。

閔妃鞏固政權以後,在廢除了大院君的大量措施和安撫儒生,恢復書院和萬東廟外,在外交上傾向開放國門,重用主張對外開放的官員都得到重用,頂住了全國的壓力,與日本締結了《江華條約》,終於打開了“隱士之國”朝鮮的門戶。還派遣使團出使並考察日本,設立近代機構“統理機務衙門”,並在高宗十八年(1881年)成立了朝鮮歷史上第一支近代新式軍隊——別技軍。這支軍隊由日本人擔任教官,並按日本軍制編練。開放親日的做法也被認為是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的開端,為以後日本吞併朝鮮鋪平道路。

借力大清再次執政

倍受後世韓國人尊崇的朝鮮近代史上女政治家——閔妃

壬午兵變遭到日本出兵干涉,並要求駐軍朝鮮,大院君當然是不同意,於是朝日關係再度緊張,戰爭一觸即發。南逃的閔妃通過各種渠道告知高宗她還活著的音訊,而清政府答應了幫助閔妃集團恢復政權。清廷出兵三千淮軍進入朝鮮,並在日軍前入駐漢城。高宗十九年七月十三日(1882年8月26日),當大院君拜訪清軍大營,不料被清軍扣押被強制送往中國天津受審。不久羈押保定,大院君的第二次上臺只持續了33天便在清朝的干預下垮臺。


同年七月二十七日(9月8日),高宗奉迎閔妃回宮。閔妃集團再次上臺執政。此時的閔妃已經由親日轉向親清,成為了“事大黨”的首腦。在壬午兵變後,朝鮮與日本、與清朝、又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俄國、法國等歐美列強締結不平等條約,朝鮮主權進一步喪失,民族危機更為深重。高宗二十一年(1884)十月,開化黨聯合日本發動了旨在促使朝鮮獨立以及近代化的“甲申政變”,奪取了政權。

在甲申政變中,閔妃集團又一次遭到沉重打擊,“事大黨”大臣被開化黨刺客暗殺,閔妃再次請清軍鎮壓了開化黨。最終開化黨政權只持續了不到3天,就讓清軍鎮壓下去。在這次政變中,開化黨人或被殺死,或亡命日本,另有數十名日本人在這次政變中死亡,於是日本又強迫朝鮮簽訂《漢城條約》,向朝鮮索取了賠款、增兵等特權。

閔妃在壬午兵變和甲申政變中,兩次利用清軍掃除政敵,鞏固了自己在朝鮮的權勢和地位。然而,閔妃又對清朝干預朝鮮內政感到不滿,加上甲申政變後中日的緊張關係,閔妃對清朝更是擔心,害怕朝鮮成為中日戰場,於是暗中引入俄國牽制清朝。最終為清朝發覺,於是在高宗二十二年(1885年)八月清朝放回大院君以牽制閔妃。

此外,閔妃還引進更多的歐美國家,並廢除了對基督教和天主教的長達百年的禁令,使其傳播合法化。而且閔妃支持美國人在朝鮮開設醫院、學校,朝鮮第一家西洋醫院濟眾院和第一所女子學校梨花學堂(即今天的梨花女子大學)就是19世紀80年代期間在閔妃的支持下設立的,電燈、照相等西方科技成果也於這一時期被引進朝鮮。閔妃還創設育英公院和練武公院,聘請美國人為教師和軍事教官,在推進漸進式的近代化改革的同時又抵制了清朝的影響。

受制日本蟄服待機

倍受後世韓國人尊崇的朝鮮近代史上女政治家——閔妃

甲申政變後,日本對朝鮮的侵略變成以經濟掠奪為主,為此,加劇了朝鮮人民的貧窮,激化了朝鮮社會矛盾。而閔妃集團依然驕奢淫逸,鋪張浪費,賣官鬻爵,不思進取。最終引發了朝鮮歷史上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東學黨起義。

閔妃集團面對聲勢浩大的東學黨農民起義十分恐懼又無力鎮壓,再加上當時風傳大院君與東學黨相勾結,裡應外合推翻朝廷,閔妃集團更加惴惴不安,閔妃集團的第二次垮臺。遂又一次向清廷求援,請求鎮壓農民軍以維護自己的統治。

而日本已連續在壬午兵變和甲申政變中吃了敗仗,丟盡了臉面,於是蓄謀已久,準備與清朝在朝鮮決一死戰,以實現其稱霸的野心。這一次東學黨起義,正好給日本以可乘之機。日本不請自來,以保護僑民和使館為藉口陸續派海陸軍隊一萬多人抵達朝鮮,形成與駐朝清軍對峙的緊張狀態。為了找到藉口,日本竟突然宣佈協助朝鮮改革內政,這自然遭到閔妃集團把持的朝鮮政府以及清朝政府的拒絕。

於是,日本決定掃除閔妃集團政府,高宗三十一年(1894年)六月二十一日,日軍突然襲擊景福宮,挾持高宗,強迫其歸政於大院君。這樣大院君在日本人的扶持下,第三次上臺攝政。閔妃集團再次倒臺。另一方面日本則指使大院君政權斷絕與清朝的關係,將朝鮮強行拉入日本陣營。於是兩天後,即7月25日,日本在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挑起了甲午中日戰爭。

這次事變是閔妃面臨的又一次重大危機,她本人甚至有被廢位的危險,但因日本公使館不同意而作罷。閔妃不得不放棄權力,在大院君面前垂淚認罪,表示一心改過,請求能作為國王的內助,保住她的王妃寶座。大院君又一次與閔妃達成妥協,沒有追究她,閔妃也在深宮安靜蟄居了一陣子。但還在伺機再次奮起,在“恢復君權”的名義下奪回政權。

當時朝鮮政界雖然表面上是由大院君為首的親日勢力主導,進行所謂“甲午更張”,但內部隱藏著很大矛盾,尤其是在甲午戰爭後,曾參與甲申政變的開化黨人樸泳孝歸國,更是加劇朝鮮政壇的爭鬥。此時的朝鮮政府大致分為三派:大院君派、金弘集派和樸泳孝派,其中日本最屬意樸泳孝而反感大院君。

因為大院君與日本貌合神離,甚至秘密聯絡平壤清軍驅逐日軍,之後日本發現了大院君在平壤戰役中向清軍傳遞情報的信件,與大院君關係緊張。閔妃用國王高宗單獨任命4名協辦受到日本公使堅決反對後,遂採取迂迴戰術,各個擊破。放棄在甲申政變中與開化黨的仇恨,支持樸泳孝對付大院君,並同意任命樸泳孝為內部大臣,作為內閣的二把手,閔妃藉此贏得了日本人的好感,導致大院君被日本公使廢掉。排斥了大院君勢力後,閔妃又利用樸泳孝勢力去排擠金弘集一派,終於使內閣總理大臣金弘集於高宗三十二年(1895)五月下臺。

聯合歐美慘遭殺害

倍受後世韓國人尊崇的朝鮮近代史上女政治家——閔妃

在親日派內部的爭鬥中,閔妃不僅坐山觀虎鬥,而且不忘培植自己的勢力。因為當時閔妃的勢力或流放或逃亡,所以閔妃想借助歐美勢力。當時俄國駐朝公使韋貝爾一直與閔妃有著不錯的關係,其夫人時常出入王宮,而其妹孫澤是一朵交際花,與閔妃交好,在閔妃的支持下,她於1894年在漢城成立了貞洞俱樂部,後稱孫澤賓館,成為西方各國駐朝外交官的會所,也是閔妃秘密外交的基地,以謀求朝鮮的中立化。閔妃時常在宮中舉行西式宴會,聯絡歐美勢力,以此與日本抗衡。親俄、親美的大臣亦時常出入貞洞俱樂部,他們逐漸凝聚在閔妃的羽翼下,被稱為“貞洞派”,成為閔妃從親日派手中奪回政權的力量。閔妃開始重新恢復勢力,但這也致使她遭遇殺身之禍。


甲午戰爭大清朝慘敗,並在高宗三十二年(1895年)4月在《馬關條約》中放棄了對朝鮮的宗主權,承認朝鮮獨立。接著,俄國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歸還遼東半島於中國的“三國干涉還遼”事件。閔妃見俄羅斯與日本勢不兩立,便倒向俄國一方,成功利用了貞洞俱樂部等組織擴大了俄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在朝鮮的勢力,對日本進一步構成威脅。閔妃與俄國迅速聯合,使親日派與閔妃的矛盾激化,也讓日本明白了閔妃的野心。高宗三十二年(1895年)閏五月,親日派謀殺閔妃不成敗露,閔妃則發動宮廷政變,解散了親日內閣。至此,貞洞派正式上臺。

隨著閔妃第三次掌握政權,日本甲午以來苦心經營的親日政權徹底垮塌,心中十分不甘,但起初日本並不想除掉閔妃。而是採取了懷柔政策。閔妃似乎也緩和了對日本的態度,為此日本甚至打算贈與300萬日元給朝鮮王室,作為政治獻金。但是閔妃心裡並不買日本的賬,尤其是在日本的300萬元成了空頭支票後,閔妃在親俄排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她極力排斥親日派,使朝鮮國內的親日派人人自危。並計劃解散由日本人訓練的朝鮮部隊訓練隊,這成為日本殺害閔妃的導火線。高宗三十二年(1895年)八月二十日(10月8日)凌晨,日本陸軍、浪人、400多名日軍守備隊和800名朝鮮訓練隊衝進景福宮,把化裝成宮女躲藏在坤寧閣的閔妃,輪姦後殺害。歷史稱此次事件為“乙未事變”。為了銷燬罪證,日本人在當天清晨將閔妃的屍體用汽油焚燒,並把骨灰丟進了池塘裡。

倍受後世韓國人尊崇的朝鮮近代史上女政治家——閔妃

雖然日本人極力掩蓋乙未事變的事實真相,並製造成朝鮮內部矛盾激化而發生政變的假象,說是大院君僱傭日本浪人殺害了閔妃,想以此擺脫罪名,讓日本人沒想到的是,日軍殺害閔妃的全過程,被當時在宮中的美國軍事教官戴伊和俄羅斯技師士巴津親眼所見。這讓在漢城的各國公使對日本的行為譁然,並強烈抗議。日本政府迫於國際輿論壓力,不得不將一直隱瞞的閔妃死訊公諸於眾。


高宗下令將閔妃復位,並於建陽二年(1897年)1月定諡號為“文成王后”,3月又改為“明成王后”,取諡法中“照臨四方曰明”、“禮樂明具曰成”。光武元年(1897年)10月12日,高宗稱皇帝,建國號為“大韓帝國”。閔妃也被追封為皇后,史稱“明成皇后”,1921年加諡“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洪功誠德齊徽烈穆明成太皇后”。高宗還在光武元年(1897年)11月21日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國葬,為其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洪陵以厚葬之。高宗非常思念明成皇后,此後十多年間,儘管有純獻皇貴妃受寵,然而高宗再也沒立過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