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怎样才能考到130+?

小喵音雪儿~呐


文科生普遍数学不好,想考130分以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数学成绩也是会提上去的。

首先你要理解130分的概念:选择题和填空题最多错10分,答题最多错10分;你能做到吗,相信大部分学生无论怎么努力,最后两道大题也只能做出来第一问,选择题也会适当错两个。不是不会做,到最后是因为前面耽误的时间太长了,而没有多余的时间做了。

想要到130分以上,首先必须具备渊博的数学学识,这意味着你不要出现知识点的遗漏,重要知识点能够熟练的运用。

因此我建议你先查缺补漏,从必修1到选修,每一块的知识点都要记牢,每一种题型都要做几遍,提高熟练度。

其次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这个可能不是人人都有,因人而异,但也可以通过不断做题培养,高中数学对于想象力考察较少,主要是考察方法,在高中数学中,基本上不会出现应用题,而是和课本直接挂钩的题型,这些每次上课老师都会重点讲解。

最后勤劳致高分,有天赋的人都在努力,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在高中里面,每天都要做课时训练,觉得哪里薄弱就补哪里,一定不能知难而退,而且也不能逃懒,多做多学,你和高分只差了一个练习。

熟练度很重要,祝你成功。


创鹏科学堂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我当初上高中的时候,数学成绩就很不错,基本上能保证分数都在130分以上,对于数学的学习,我还是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的。

首先,我们对数学要有一种全局的观念。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要把高中数学的知识系统化,不能简单的认为一道题就是一道题,数学知识都有它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局去掌握它们的知识点,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尤其是数学后面的几个压轴大题),才会有更多的思路、更宽广的知识去解决它们。

其次,基本功要扎实。这就要求我们对各种公式、各种条件都熟记于心,甚至于书本上没提到的,我们做某些题目所总结出来的,都要归纳总结好。例如三角函数方面课本上并没有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的公式,你记下来了,对于你做选择题和填空题有很大帮助,你会发现效率更高、准确率更高,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在后面大题的思考上。当你的实力达到一定水平了,时间就是决定你分数高低的最直接因素了,所以,背记一些额外公式和结论,对于提高做题速度很有帮助。

最后,要学会总结、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当初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空间概念、辅助线方面是个薄弱环节,分数几乎都拿不到,后来我就自己看辅导书,自学了向量,用向量的方法来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发现既轻松,又准确,难度大大降低了。这只是个例子,以此来告诉大家,即使老师讲的再正确、再精妙,当你掌握不了,一切都是白扯,所以,做好总结,找准自己擅长的解题思路,确保再出现类似问题,可以立刻形成解题思路,即使很麻烦,但能做出来,就是成功。

题不在多,而在精。一定要保证把历年各省的高考卷全部做一遍,吃透,这比任何模拟卷子都有用,其中的解题思路、出题套路对于自己数学水平的提高,是做大量题库所无法比拟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同样祝你再接下来的任何考试中都能考出理想成绩,加油~


情感大本营


高考数学成绩大致可分为5段,90分以下,90至105,105至125,125至135,135至150,不是段考成绩,段考不遵循这个规律。

135及以上(稳定成绩)相当于满分,或者已经具备达到满分的水平,影响满分的因素是能力,仅仅是能力,无他。

多数学生成绩达不到135分及以上这个规格,这也是正常情况,2个小时,12道选择,4道填空,6道大题,时间紧,压力大,处处是考验。

努力可以让成绩稳定在125分左右。需要在以下几点下手。

一,有侧重。

即熟悉各部分难点,重点与核心内容,以数列为例,核心在通项公式,其他部分同样有对应的核心点,有核心才能不偏离方向,有的放矢。

二,熟悉题型与知识点。

仅仅背下来万万不可,需要能用,并且能但是各类题型之间如何联系,因为高考题型综合度高。

三,常常反思。

题目总有解决不出来的,不是订正就结束了。需要考虑问题如何切入,如何转折,如何分析,自己的错误点在哪(最好能归结到知识点和基本题型上)。

有时题目做不出来更重要,很多人下意识觉得正确的问题无需处理,实际这样的问题更应处理,从以下几点下手,有没有更快的方法,这样的思路依何建立,我的方向和最优解之间的差距缘何而来!

题外话:奇迹不是不会产生,就看你是否相信,135分很难,依然希望你能尝试,但是量力而行,单科再好不如总分更高。


李解数学


小众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会了导数120,会了圆锥曲线130,两个都精通了140

我说的会了,就是能做大部分题,也不一定就是满分,扣个一分两分也算会了

有的人可能会说,怎么都会了反而多出来十分呢?

基础的力量,2个都会了,就基本把高中的常规知识点都会了


菜鸟李老师


高中数学是最令人头疼的科目了,上课的时候明明听懂了,但是做题的时候往往还是会出问题,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我从学习方法上给大家做了全方位的经验分享!

首先:课堂上效率一定要提高,上课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基本上考试重点,在课堂上老师都能讲过,如果不能把握课堂的学习机会,仅凭自学只能说事倍功半。一定要记住数学概念数学性质,比如学习函数,一定要掌握其概念,会画函数图像,同时能从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所以一定要精读教材,熟记基础知识内容。

其次:掌握常见数学学习方法,高中数学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数型结合,这种方法在学习函数,向量,三角函数等内容尤其重要。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做一定的题目,题目不是越多越好,要做精题比如高考题就是最好的题目,把近几年的高考题多做几遍,边做边总结,特别是做错的题目更要总结,尝试用几种方法做。当然有很多数学方法,灵活熟练的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

再次: 养成“知行合一”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养成和游泳类似。要学会游泳,只要你不下水,无论学习再多的理论知识,掌握再多游泳方法,不下水一样会溺水。 学习数学也是, 如果你不动手去练,你听再多的课, 看再多的视频掌握再多的解题方法,也不可能考到130+。因此我强烈建议同学们在听老师讲每一道例题之前,先利用这几种数学思维方式自己试着做一下。如果做错了,做不出来,这时候去对比老师的思维,并反复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他想得出来我想不出来,他是如何思考的?我做错了是粗心,还是数理逻辑以及做题不错原则没有把握好?通过对比,找到差异,从而取得长足的进步。

那么,大家在平时学习数学以及考试时应该注意什么?

1,不要把时间花在难题上。

有些同学喜欢攻克难题,花上一节课的时间把题做出来,会很有成就感。但是对于考试来说,这种做法就太不划算了。

记住:永远不要在考试的时候陷在难题里面出不来。你用一节课攻克一道题,其他题目怎么办,你时间够用吗?

2,学会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其实就是解题联想,就是书写解题笔记,就是总结“条件反射”。要提高对关键词汇的敏感度,能够通过关键词汇,迅速建立起条件反射,找到解题突破口,这就是所谓的解题联想。这是数学高手的必修课。

3,会做的题不失分

考场上需要稳中求进,稳就是快,欲速则不达。还要培养自己读题能力和解题能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4,适应考试模式

有的同学平时学习很好,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出来,这种情况年年都有发生,所以要适应考试模式,平时做题的要规定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做规定的题目。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刘牧岩老师说数学


如果你刚刚才高一高二,建议你打牢基础,多刷题,一个错题本,然后错的题型再刷,刷到你自己真的懂这一类题型了。考试知识点都是平时学的。平时的积累和努力最重要。

如果你已经高三了,基础不好,学校老师高三基本上也是点到为止,很少再细讲。你可以多问问老师。也可以在外面报补习机构。补习机构要筛选一下,也要针对你自己选。高三了你再选一些补基础的机构,很浪费钱了。选一些教答题技巧的机构,可以快速的把分提起来。了一先生就挺不错的,你微博上搜他解题视频看一下,看看适不适合你再决定。


我的wahaha


数学思维的养成和游泳类似。要学会游泳,只要你不下水,无论学习再多的理论知识,掌握再多游泳方法,不下水一样会溺水。 学习数学也是, 如果你不动手去练,你听再多的课, 看再多的视频掌握再多的解题方法,也不可能考到130+。因此我强烈建议同学们在听老师讲每一道例题之前,先利用这几种数学思维方式自己试着做一下。如果做错了,做不出来,这时候去对比老师的思维,并反复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他想得出来我想不出来,他是如何思考的?我做错了是粗心,还是数理逻辑以及做题不错原则没有把握好?通过对比,找到差异,从而取得长足的进步。


莫名g


我自己感觉。首先基础比较扎实才行,多做题找找感觉。如果是偶尔题目简单考130多分较容易,题目难得时候就不行了,那就说明基础可以了,多去练习练习难题。


灰货


基础+学习能力+坚持不懈+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