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裡撿“國寶”系列故事

首先聲明:這個可不是什麼“國寶幫”的故事,

不是介紹那些大神自己的“藏品”,是真真切切的擺在國家博物館裡面的“國家文化瑰寶”。

如果您已經關注過我,就可能看過我前面寫的系列“國寶”故事:有從廢品收購站花30元收購的。帶有“中國”兩個文字的西周“何尊”。還有從地下掏土,撿回來賣給文物站30元的“中華第一龍”,三星達拉玉龍。還有在外面風雨交加幾百年的鹹菜缸:“瀆山大玉海”,我想用這種連載的方式告訴你,還有許多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國寶”,都是通過這種不尋常的方式,才留在了我們的博物館裡。

每一件“國寶”,都是無價之寶,也是我們中華文明藝術精粹的結晶。

特殊的時期,特殊的遭遇,很慶幸,我們還能看到這些“國寶”。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擁有著數千年之久的燦爛文明古國,因此地下埋藏著數不勝數的奇珍異寶。幾乎每年在全球各地的大型藝術品拍賣行上,都有價值數千萬乃至上億的中國古文物被拍賣,由此可見中國古代藏品在世界收藏家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的文物法規定從地下出土的古代物品屬於國家的文物範疇,因此即便是被私人給尋到,也得無償上交給文物部門。

早些年大家的這種意識很強,但是當時的文物概念很差,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還有許多被投入了回收的熔爐,鍊鐵鑄銅,很多的書籍和字畫被打成紙漿,毀之殆盡······

後來,隨著城鎮工業化建設和房地產、交通基礎設施的大力推進,中華大地遇到了幾千年以來最大的土木工程,按理說,應該有更多的“珍品”面世?但是,能夠被收入國家文物部門和考古單位的及其有限,而國外拍賣市場上,東方的文物和中華歷史標誌的物品開始走上前臺,掀起一波又一波高潮。

孰是孰非,我們不去判斷和爭辯,只是力所能及的做一些文物知識普及的工作,

今天,我們再說一件,中國人耳聞目詳的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1949年,張克威同志調到東北行政委員會工作,臨行前他將這十餘幅卷軸交給了當時開闢東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林楓同志。《清明上河圖》經林楓之手進了東北博物館。

1951年,文博學者楊仁愷在清理東北博物館文物時,在一堆殘次品中,竟然發現了這幅《清明上河圖》真跡,簡直是一段傳奇!後來又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

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石渠寶笈特展》在故宮的武英殿展出,長528釐米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全卷鋪開陳列。

到目前為止,這幅畫只公開展示過兩次,但都未曾全部展開,因為擔心受損,這件國寶現在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被列為重中之重。


垃圾堆裡撿“國寶”系列故事

好了,今天在“垃圾堆裡撿國寶”就說到這裡,如果想經常得到這方面的奇聞異事,可以點擊關注我,

每天我都會將這些有趣的故事彙總,奉獻給每一個喜愛傳統文化的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