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運坤:昂首挺胸 走致富路

杜運坤,一個35歲的普通農民,望著滿棚活蹦亂跳的雞群,堅毅的臉上露出滿足的微笑。他心裡默默的盤算著等這一批草雞出欄,還要再擴大一些養殖規模,讓自己的養雞場再多下一些金蛋蛋。

杜運坤自小生長在河南省衛輝市上樂村鎮上樂二村這片土地上,對未來充滿了憧憬。他從小學習刻苦,夢想著能學好知識、考上大學,憑自己的本領報效國家。但家庭的貧困掐斷了他的求學夢,初中畢業就不得不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他祖母殘疾,父母常年有病,田裡的活計就落在他一個人的身上。但幾畝地的出產又怎能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呢?這時他想到了養雞來增加家庭收入。但既沒資金又沒技術的他借錢養了兩年雞子,不僅沒掙到錢,倒欠了一屁股的債。無奈之下,杜運坤只好到山東打工去掙錢還債。這時已娶妻生子的他生活更加艱辛。後來母親腦出血住院治療,他為了照顧母親,只好辭去了工作,回到了闊別三年的家鄉。這時不到三十歲的他已被生活壓得抬不起了頭。

正當杜運坤彷徨無計、前途渺茫之時,國家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經過精準識別,他家被第一批確定為村裡的貧困戶,國家的扶貧政策如雨露、如春風,給了他重拾生活信心的希望。

鎮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知道他有養雞的經歷,就鼓勵他搞養殖,並從技術和銷路上予以大力支持。杜運坤本是一個不肯服輸的人,初中畢業後也沒有間斷學習,通過自學電腦也能從網上學到養殖技術。杜運坤下定了決心,有了國家的好政策,自己一定要挺直腰桿,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擺脫貧困,走上率先致富的道路。

杜運坤先從小規模飼養蛋雞開始,積累養殖經驗,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了多品種、高效益的養殖致富道路。看到城裡人喜歡吃地裡跑的土雞,杜運坤抓住了商機,進了一批草雞苗散養,出欄後賣出了好價錢。他又聽說烏骨雞渾身是寶,雞肉和雞蛋營養價值高,雞蛋價錢是普通雞蛋的兩倍多,於是又搞起了烏骨雞養殖,結果雞蛋供不應求,賣出雞子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養殖棚裡每天都能見到杜運坤忙碌的身影,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成果,杜運坤心思靈活,在養殖棚旁邊種植了一片蘋果園,既可以在蘋果園裡散養草雞,還可以收穫蘋果賣錢。同時又承包了20畝地,其中7畝地種植大蔥,真是越幹越有勁。

杜運坤說:“我響應政府的號召脫貧致富,搞了養殖和種植,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真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確實,鄉村領導和駐村工作隊一直關注著杜運坤,不僅在技術和銷路上給予他大力支持,還知道他好學習,懂電腦,給他安排了一個公益性崗位。平時負責轉移就業工作,幫助村裡整理檔卡,每月能拿工資1400多元。

村裡把他當做致富帶頭人來培養,希望他能帶動更多的人脫貧致富。周圍的村民看到杜運坤搞養殖致富,有好幾家農戶表示也想搞養殖,但缺資金缺技術,無法起步。現在杜運坤看到這種情況已經有了新的想法。他表示自己致了富不能辜負了政府的期望,不能忘了父老鄉親,如果有人想搞養殖,自己會低價提供種苗,免費傳授技術,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回報政府和社會。

杜運坤從一個貧困家庭中的窮孩子到今天挺直腰桿的創業者,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給了他信心和勇氣,是他自己不屈不撓的努力為自己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前景,也論證了社會不養懶人的至理名言。希望他在致富路上越走越遠,成為一個致富不忘鄉親的帶頭人。(通訊員 李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