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有高鐵,也要有綠皮車

01

我所在的小縣城好幾年前就通高鐵了,是屬於比較早的一批,但城西的老火車站依然保留很多列次普快列車,也就是被戲謔地稱為扶貧列車的綠皮車。

偶爾路過,每天上下車的旅客,卻依然是大包小包,人流攢動的,火車站下的生意還仍然好做,最起碼比縣城其它地界都要好一點,只不過生意集中的時間段,不再像以前那麼頻繁而已。

可能某些人會發出疑問,現在出行的交通工具——動車、高鐵、汽車甚至私人飛機都有了,為什麼國家還要保留綠皮車呢?取消“車廂內空氣混濁、人群擁擠”的落後、破舊的綠皮車,大家都坐高鐵不好嗎?

這難道單純的就是一種所謂的懷舊情懷嗎?

就像現在仍然還部分人喜歡鄧麗君的歌曲、津津樂道的談論雙卡收錄機、28槓自行車、露天電影、小霸王學習機一樣?

既要有高鐵,也要有綠皮車

02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換幾個不同的角度內容提出來,一樣的道理:

就像問現在很多家庭都普及汽車了,為什麼大街上還是來來往往的這麼多的電動車、三輪車、自行車(太影響交通,還不環保)?

已經有這麼多別墅、莊園、高樓大廈了,為什麼國家每年還要蓋那麼多的經濟適用房、公租廉租房?

還譬如電商已經有天貓、京東這些“精英檔”了,為什麼還會存在淘寶、拼多多這樣的“平民貨”——而且目前看,發展勢頭還不錯。

因為這世界從相對論的角度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同的群體,都會表現為不同的存在形式:有穿長衫的 ,就有穿短衫的;有企業家,就有打工的;有富人,就少不了窮人。層次不同,需求不同,所以有吃茴香豆的,有啃牛排的。

境遇不同,結果不同,這無可非議。

既要有高鐵,也要有綠皮車

但是很多時候,你不能因為自己可以坐在星巴克的高檔沙發裡喝咖啡,而認為我坐在地攤上的小板凳上吃大蒜,就是不合時宜的,就應該被時代淘汰,就必須被取締。

這不科學。

而電動車是造成交通擁擠的重要因素,對電動車出行進行限制,好像這也不太科學。

03

現在回到綠皮車的話題上,雖說高鐵動車行駛速度可以達到350公里每小時,相當於綠皮車的三倍,但是,同樣的,價格也是二倍到三倍的。

綠皮車雖說沒有空調、沒有電氣化車底,可是它票價低廉,就像二手電腦、二手手機一樣,在農民、學生以及大部分在外打工者中間,仍然會有相當的市場,仍然會受到低收入人群的歡迎。

既要有高鐵,也要有綠皮車

時間就是金錢”。很多時候理解為時間產生效率,效率創造金錢。

但對於很多工薪階層來說,其實也可以這樣理解,坐高鐵節省下來的兩三個小時,對於自身來說,並不能創造出高於票價的經濟效益,還不如浪費點時間節省點錢。這樣花費的時間雖然延長了,節省下來的是金錢,這也算是另一種理解意義上的掙錢吧。

從歷史發展的觀點來看,沒有以前的綠皮車也不會有今天的高鐵,正是綠皮車負重前行成就了今日高鐵的輝煌。既要有高鐵,也要有綠皮車,這是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表現。

既要有高鐵,也要有綠皮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