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

所謂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必定是指對中國歷史造成深遠影響,對中國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重大作用的人。我看非孔子莫屬。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東南)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時(夏曆八月二十七日,即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時)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日)逝世,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墓於文革時期被剷平挖掘,其內孔子遺物與骨駭示眾後焚燬,“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大碑被毀。廟碑被毀,孔廟的泥胎塑像被毀。

淺談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

孔子畫像

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刪定《詩》、《書》、《禮》、《樂》、《易》、《春秋》,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秦朝以法家學說治天下,西漢武帝前推行黃老之術而以“無為”治國。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黷百家,表章六經”,確立鞏固了孔子學說在中華文化中的主軸地位,恢復六經的正統地位,孔子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

國學大師柳翼謀以孔子為“中國文化之中心”,“其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其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宋儒朱熹曾嘆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孔子學說在中國周邊地區,如: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都有深遠的影響,形成了東亞儒家文化圈。

所謂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必定是指對中國歷史造成深遠影響,對中國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重大作用的人。我看非孔子莫屬。

孔子的思想也對世界其它地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西方,儒家學說推動了歐洲近代啟蒙運動,以伏爾泰、狄德羅、魯索、洛克、霍爾巴赫、萊布尼茨、休謨、魁奈等人為代表的西方近代啟蒙先驅吸取孔子思想,打破歐洲封建世襲和神學統治,催生髮展了自由觀、平等觀、民主觀、人權觀、博愛觀、理性觀、自然神論觀及無神論觀等現代觀念,促進了人文、政治、經濟、社會乃至科學等方面學說的發展。“美國文明之父”埃默森說:“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孔子,位於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淺談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

孔子塑像

為什麼羅馬帝國覆滅之後歐洲沒法實現統一,而中國經過漢、唐之後的大分裂,仍然能實現大一統?文化和文字使然。

為什麼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無論如何艱難險阻,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都沒有斷代?也是文化和文字使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孔子大一統的思想已經深入到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之中,這是中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孔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已經成為中國人統一全球、建立大一統社會的源泉所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已經成為同化異族的強有力的武器。……

看將來的全球必將是海納百川、兼容幷蓄的中華文化的天下。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華文化傳統肯定也要復興。現在需要真正進行教育體制改革,包括教材、理念。要讓中國人真正瞭解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將一切不該接受的外來文化的糟粕清出去,同時將中華文化好的東西介紹出去,讓世界接受中華文化,並崇拜信仰中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