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独立”这个话题,渐渐被我们熟知起来,当代女性思想觉醒,我们要独立,要自由,要活出自我,要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在现在大荧幕上,类似于《我的前半生》这种以女性为绝对女主角的电视剧,或许从侧面说明了女性观众的地位,她们从“被观看”走向“观看”。

今天我们所说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对女性给予高度的关注,无论是主人公颂莲还是其他角色,都处在不断的被凝视之中,作为男权社会中的女性,他们只能服从,被安排,被观看。

电影本身就是对社会现实的镜像反映,张艺谋导演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往往会带入对社会的认知与思考,他用极致的造型诠释着对艺术的追求,用高超娴熟的镜头语言呈现给我们一部震撼的荧幕佳作。

影片传达出,女性要摆脱男权文化的影响,就需要摒弃依附意识,树立自己的独立人格,不断的追求自我价值才能真正的从男性的虚影中走出来,实现独立。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被被封建社会异化和被残害的女性形象

在影片中颂莲是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学生,白色上衣,黑色长裙,白色的袜子,梳着两条乌黑的大辫子,活脱脱的当代女学生模样。浑身散发出质朴单纯的气质。

在结婚当天,她故意与迎亲队伍错开,独自走进府内,他不愿意做那顶代表旧社会的花轿,这表现出她对现实命运的抗争,但是就是这一次的婚姻让她在深宅大院中再也没能走出去,在不断的争斗中,慢慢丧失了本心,沦为了封建下牺牲的一枚棋子。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颂莲结婚独自来到陈府

在这所宅子中,除了女主颂莲之外还有其他几位姨太太,在导演镜头下的几位人物都形象鲜明,性格各异。首先是大太太毓如,手握佛珠,老态龙钟,看似不谙世事,但是却是活的最清楚,心里最明白的一个人,第一次颂莲拜见她的时候,大太太就说“作孽,作孽”。其实她也是这场封建制度的受害人,当看到这些年轻的姑娘一个个迈进这深宅大院时,心里不免有些唏嘘。

第二位就是二太太卓云,初见她时身穿刺绣纹样的旗袍,对颂莲说话热情有加,看起来平易近人,但实则内心阴险狡诈,对身边的人暗下黑手,为了得到老爷的宠爱,甚至教唆吓人“扎小人”,诅咒颂莲,她是大宅院里最“腹黑”的一位,也是在封建制度下毒害最深的人。

最后就是三太太梅珊,是一个戏子,她性格张扬凌厉,敢爱敢恨,她深知陈家大院的生存之道,就是这样的人却与陈府和封建道德所不容,虽然看起来她比颂莲聪明,但是最后也免不了被秘密处死的命运。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院子里唱戏的三太太

在这封闭阴冷的高墙大院中,每天上演的都是这几个女人的争风吃醋,明争暗斗,他们每个人都想的到老爷的宠幸,像活在皇宫中的后妃一样,没有宠幸,就代表你在这个家没有地位,没有话语权,他们一生所能依附的说到底就是那个男人,那个从未露过脸的陈老爷。

影片中,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改造是彻底的,其中最常出现的就是“锤脚”,每当陈老爷决定去哪位姨太太院中休息时,都会提前有婆子去给那位姨太太锤脚,锤脚在陈老爷看来尤为重要。

他和颂莲新婚之夜时就说过:“女人的脚最要紧,脚调理顺了就什么都顺了,也就更会伺候男人了”,陈老爷的话重点放在了“更会伺候男人”上,“锤脚”看似是陈老爷照顾姨太太们的身体健康,但实则是一种制度下的符号,因为只有被“点灯”的姨太太才配享有这项福利,他要像生活在这里的女人传达,只有我才能带给你们权力。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颂莲在“锤脚”

除“点灯”之外,与之相反的就是“灭灯”“封灯”,被“点灯”的人才有资格”锤脚“,有资格 点菜,这些都代表着女人们的权力,而女人要获得这些权利也很简单,就是在老爷面前献媚争宠,得到性的权力,甚至是“母凭子贵”,给陈家传宗接代就可以点“长明灯”。

这些在封建下的女人本来就没有什么权力的,甚至颂莲当初嫁人也是被继母所支配的,这些本来连自己的命运都没办法控制的女人,突然拥有了这些权力,她们也会沉浸其中,上瘾一样离不开,看似是权力的背后,

其实就是陈家对这些女人的控制和束缚,她们要永远活在规矩中,不然房屋上面的死人屋就是她们的下场。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每天傍晚各位太太都要站门口期待被老爷”点灯“

与姨太太一样命运的雁儿,她认为颂莲的位置本应该是她的,她虽然是丫鬟,但是仗着自己被老爷宠幸过,不甘低人一等,一再的触犯这个家里的规矩。

扎小人、告发颂莲假怀孕,在自己房间偷“点灯”做着当姨太太的美梦,最后梦被颂莲破灭了,一把火烧了那些灯笼,随之雁儿的心也死了,她到死都没承认自己做错了,她想与命运抗争,想在这冰冷的大院里有一人依靠,但是她的行为为人不容,最后也是落得惨死的命运。

在这个大院里,颂莲们是一群被封建社会压抑化的女人,也是被封建社会残害的女人,用颂莲的话说就是:在这个院子里,人算个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颂莲与三太太在楼上谈话

二、视觉语言所营造的制度困境和悲剧感,让人感到更压抑和沉重

视觉语言是吧各个零散的镜头有逻辑的衔接起来,更清晰的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这部电影中每个出现的物象都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从侧面反映了旧时代下女性的地位,给我们更强烈的直观感受。


红灯笼是一个女人地位与被禁锢的表现

说起这个影片的名字《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都能联想到灯笼的红,灯笼,本是驱散黑暗的明亮,却成了飞蛾扑火的诱饵;大红,本是大吉大利的祝愿,却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管家在给被选中的姨太太”送灯“

影片中的红色往往与黑色相对,每当夜幕降临,砖瓦外面的黑色与房屋内的红灯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漆黑的大院,仿佛只有亮灯的地方才是能呼吸的地方,她们每天都想看到这些红色,为了它争得头破血流,所以红色也代表了残酷和鲜血,每个人在红色的世界中充满了无奈。

在陈家大院中红灯笼是女人地位的象征,老爷在哪个屋,哪个就点灯,这是规矩,是大院每一个女人都渴望得到的待遇,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张艺谋曾说:红灯笼不是简单的背景,而是将几个女人联系起来的重要道具。

其次灯笼也是对女人的禁锢,因为颂莲惹老爷生气,一直没有来她的房里,雁儿就对她冷嘲热讽,包括之后颂莲被封灯,雁儿对她更是不放在眼里,所以没有点灯的人,连下人都看不起你,姨太太们都为了能点上灯笼,明争暗斗,堕胎药、催产针,都是为了早生孩子稳固地位。当女人的一切权力都依附这个男人的时候,女人必然是要受到男人的禁锢与束缚。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颂莲在三太太房间里点灯

陈家大院所代表的就是旧社会下的禁忌之所

里面最大的隐喻符号就是陈家大院,整个陈家阴森恐怖,笼罩着死亡的气息,是一个禁忌之所。

整个影片色调灰黄,除了红色的灯和白色的雪,就很少有其他颜色,毫无生机的大院,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张艺谋说他当时看到乔家大院时说了一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夜幕下的大院像一口”井“

这个大院就是规矩的象征,所有人都被限定在这个空间里,影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镜头就是大院的上空,从上往下看,它是一个“口”字形结构,那么置身其中的人就是这“口”里的“人”,是“囚”。

她们被这一道道的规矩束缚着,不仅束缚人的身体和自由,还有束缚着她们的思想和意识,就像一座牢笼,囚禁着嫁进陈家的每一个女人。


白雪是陈府杀人的目击者

雪地,本是纯洁祥和的平静,却成了上演死亡的布景,漫天的大雪,覆盖了一切浑浊之物,看似平静的雪,却见证了陈府最丑陋的面容。

影片最后陈家大院里落了一地的雪,雁儿和三姨太都是在这茫茫大雪中离开陈府的,因颂莲的揭发,雁儿被发现“点灯笼”,为了处罚她,让她跪在院子里,看着自己的灯笼被烧成灰烬,至此也暗示了雁儿的命运,注定以悲惨结局收场。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雁儿被惩罚跪在雪地里

影片中第二次大雪便是处置三太太梅珊的时候,因颂莲醉酒无意间说出了梅珊与高医生之间的私情,而导致梅珊被处死。

颂莲站在白雪茫茫的院子里问黄妈会把梅珊怎么样,黄妈用惋惜的语气说“能怎么样?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喽”,黄妈是陈府的老人,从她的话语中可以听出这不是先例,而是早有规矩,她明白梅珊的最终归宿是哪里。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黄妈和颂莲谈话,说到梅珊的下场,黄妈眼睛看向了那个死人屋

但是她接下来转身离去的时候,说:今年的雪真大,瑞雪兆丰年,语气似乎变得高兴了一些,一扫刚刚的伤感之气,从这里也能看出来黄妈对这种事情已经麻木了,看多了,也就惋惜不过来了,导演借用黄妈的视角向我们传递出,梅珊的下场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悲剧总是如此的司空见惯。

在最后,梅珊死了,死在了那个死人屋,和雁儿一样漫天大雪,被几个穿着黑衣服的下人抬到了死人屋里就处理掉了。这时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屋顶,成为了这个“吃人”陈府的目击者,当然成为目击者的还有颂莲,颂莲看到梅珊被处死时,几乎疯了的大喊:杀人了,你们杀人了,她一直在大喊着,直到陈老爷呵斥她:“你看见什么了?你到底看见什么了?你什么也没看见,疯子,你已经疯了......”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大雪下,院里的吓人杀了梅珊

雁儿和梅珊的死都与颂莲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梅珊曾对颂莲说过:虽说你是个读书人,我是个唱戏的,我们这种人啊,都是一回事。

确实,她们进了这所大院,就注定是一样的人,注定都是悲惨的命运,

影片首尾呼应,开始时时四太太颂莲入院,结尾五太太新婚之喜,暗喻新太太有的只是重复的悲剧,影片中出现的季节只有夏、秋、冬,暗示了她们在这所宅子里永远等不到春天,永远看不到,冰雪融化、繁花盛开的那一天。

结尾中黑暗古老的四合院,红灯映照,像是一个牢笼,疯了的颂莲在院中不停的游走,穿着她第一次来大院的学生装,白色的上衣、黑色的长裙,乌黑的麻花辫,可是她再也回不去了,疯了的颂莲给人压抑悲剧之感,预示了封建势力下她们无处可逃,等待她们的只有无尽的黑暗。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疯了的颂莲,又换回了学生装

三、主题的深化,在封建社会下的女性,要注定用一生去抗争,这就是自己的宿命。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呈现出来的是乔家大院阴冷而又凄凉的基调,颂莲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原本可以自己选择人生,但是纵使她接受了新文化,但没有被新思想所改变,她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带有旧思想的女性,最终成为了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在电影的后半段颂莲说:”点灯、灭灯、封灯,我真的无所谓了”,她是这场斗争的参与者,最后她的心如同这大院一般,变成了灰色,尘封了自己的记忆。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灯笼被黑布罩起,这就是”封灯“

在中 国传统文化中,女性身份地位并不高,在这种封建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女性并没有话语权,老爷说颂莲疯了就是疯了,没有人再听她讲什么,她的存在就是为了彰显男性的权威,这种不平等思想根深蒂固,剧中他们饭桌墙上的画像,是陈家祖辈的人,挂满了整个墙,这也预示了陈府的规矩不是短短的时间能够融化的。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管家在跟颂莲介绍府里的规矩

古时社会就有“三从四德”的说法,用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约束已婚女子的言行,讲究“三纲五常”,其中“三纲”有一条讲的是“夫为妻纲”,意思是说夫是妻行为处世的关键和表率,要求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夫,这更是将女性变成了男性的附属品。

影片中也多次暗示了这层关系,就好比颂莲嫁人前依附于父亲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当家庭出现变故以后嫁了人又只能依附于陈老爷,她们把女性变成了附属品,这种对女性的不平等是时代的悲哀,颂莲只能疯了之后才能说出陈府的丑陋面貌。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正要去结婚的颂莲,画面中的大树,是影片中唯一的绿色

“人跟鬼就差一口气,人就是鬼,鬼就是人”,这是颂莲封灯后在楼顶与梅珊的对话,这也是颂莲看透陈府的手段所说的心里话,这里导演要表达的是,旧社会下的陈府和鬼没有区别,这是府里的每个女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所造就的悲剧。

颂莲本可以避免,但是她失去了一个人应该独立的品格,在陈府中慢慢丧失自我价值,模糊了自我意识,甚至意识不到自我,所以她们追求自我的觉醒才显得尤为重要。导演借助颂莲之口,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具有深刻的人为内涵和文化意义。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建礼教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疯了的颂莲,在自己院子里,点亮了所有灯笼

结束

最后我想说,从古到今,我们一直在追求女性独立,之所以现在大谈“女性独立”,或许正是因为出于各种客观或主观的因素,但现代女性并没有真正独立,我们有太多东西需要去争取的。

我们经常会说,女生要学会独立,但是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独立吗?

不是一个人居住就是独立,不是没有男朋友就是独立,更不是实现财务自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叫独立。

这样的独立未免太简单了一些,也没有体现出独立的价值,这些所谓的独立不过是生活“无奈”的一种表现方式。

“真正的女性独立,不是号召女人一定成为“强”的那一个,而是成为平等的那一个”

我们要做思想、行为和人格上的独立,这是一个奢侈而又漫长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