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變身“金標準”,確診更快更安全

3月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以下簡稱“《第七版方案》”),首次加入了抗體檢測內容,抗體檢測變身為新冠肺炎病例確診的“金標準”。

《第七版方案》明確,除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病毒基因測序與新冠病毒高度同源的疑似病例可確診外,如果疑似病例的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以及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則可被確診為新冠病毒肺炎病例。


抗體陽性做確診的“金標準”,如何正確理解和應用?


一般情況下,IgM抗體約在病毒感染早期,約感染病毒後一週出現, IgG抗體約在三週出現,滴度有一個持續增高的過程,並在血液循環中保持較長時間存在。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lgG平均僅比lgM晚一天,兩者出現時間接近。機體受感染後,lgM升高後會逐步消失,lgG由陰轉陽且持續較長時間。

因此,通過IgM抗體和IgG抗體的檢測結果,可以對疑似病人做出相應的診斷。我們注意到,《第七版方案》只明確了“確診”時抗體檢測結果的應用,而對於抗體檢測結果如何應用於“排除”,其標準還未明確。我們根據《第七版方案》,結合專家意見,試圖梳理出完整的IgM抗體和IgG抗體的檢測策略和結果分析的路線圖,為行業和公眾提供一些參考。


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變身“金標準”,確診更快更安全

IgM抗體、IgG抗體檢測策略及結果分析

(注:以上註明“專家建議”的情形非《第七版方案》中明確的情形)


抗體檢測應用,對抗擊疫情、復工復產具有重要意義


抗體檢測具有獨立且截然不同的生物學意義,可作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有效補充,不僅是目前解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假陰性”的有效手段,同時因為抗體檢測的樣本來自於血液,血液標本中的病毒特異性抗體含量穩定,檢測結果受採樣影響小,而且血液中病毒含量低,樣本採集的生物安全要求相對較低,抗體檢測操作簡便,能進行快速批量檢測,可在基層實驗室廣泛開展。抗體的這些優勢對於提高診斷的效率和診斷的質量有很大的作用。

有專家建議,可在企業復工復產的人員中進行抗體檢測,對於IgM抗體、IgG抗體檢測全為陰性的人員,如無重點疫區流行病史,可排除感染可能;如有重點疫區流行病史,可居家觀察一定時間後再複查,如依然為陰性,則可排除。抗體檢測技術的應用可在保障防疫措施落實到位的基礎上,極大提高復工復產效率、減少大量核酸檢測檢測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建議有關部門結合抗體臨床檢測研究數據,儘快制訂規範指南,充分發揮抗體檢測在復工復產中的作用。


抗體檢測試劑接連獲批 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市場需求大增


隨著《第七版方案》的發佈,以及各地復工復產的實際需求,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將出現巨大的市場需求。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已應急審批通過3家企業4個抗體檢測試劑,擴大了新冠病毒的檢測方法和手段。

目前已獲得註冊的相關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情況:

廣州萬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

英諾特(唐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

博奧賽斯(重慶)生物有限公司:“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抗體檢測試劑盒(磁微粒化學發光法)”、“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G抗體檢測試劑盒(磁微粒化學發光法)”

根據市場反饋信息,由於市場需求量巨大,目前抗體試劑的產能供應與市場需求之間已出現一定矛盾。據悉,目前還有多家企業的抗體檢測試劑正在申請註冊中,有望進一步提高抗體檢測試劑供應能力,助力疫情防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