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時,底土是用泥漿的好,還是乾土面比較好?為什麼?

五常大米王語


你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禾本多”,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水稻育苗時,底土用泥漿還是乾土面哪種好是要看地方和育苗規模。

小規模搶早育苗冬水田區域建議使用泥漿,便於保溫,防止苗期青枯病、立枯病的發生;正常播種期兩種方式都可以,根據自家秧田面積大小來選擇。

大規模育秧中心育苗多數採用硬地硬盤培育機插秧秧苗,這種方式便於規模化操作,節省秧田,節省勞動力,後期管理集中統一、規範。隨著土地流轉比例增加,未來水稻生產趨向於輕簡化、規模化,在育秧過程對底土的選擇方向就很清晰了。

總之,底土的選擇是根據你的田地面積,安中時間來確定,總體是適合輕簡化方向才對。

以上回答是個人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禾本多


你好!我是胖妹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水稻育苗時,底土用泥漿好還是好土面好,我回答的是:泥漿好。我在北方農村水稻一年一季,小時候經常看見媽媽育苗,育苗之所以選擇泥漿是因為離不開水分。

1.水稻在育苗之前需要百客加水侵泡,這樣發芽率高。

2.在育苗期水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將土壤溼度保持在原來的溼度就可以了

3.催芽的溫度要控制好,控制在30-32左右整個孕育過程都不開水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幫助到你。


胖妹8866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水稻育苗是水稻種植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這裡關係到水稻生長期的長短稻穀產量等。我的家鄉在江西贛州,我們這裡吃大米,主要就是種植水稻。我們這裡水稻育苗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是秧田育苗。我們贛州地區開春後一般溫度為十幾度,所以在開春後將水稻田整理出足夠自己面積播種的秧田面積,每塊秧田寬度控制在1米五以下,因為這樣方便,後期噴散農藥,施肥,以防低溫凍苗搭拱棚蓋膜。田面不要抹水,然後將已經催芽的稻穀種子均勻的撒在稻田上,然後用谷耙,輕輕的將稻穀種子抹平,也是將稻穀種子壓入泥土中。最後做好拱棚蓋好膜,以防低溫凍苗。後期我們根據天氣情況揭開塑料膜通風透氣,並增加田間水位,等秧苗長到高到18公分到25公分,就可以移栽了。

第二種就是育秧托盤育苗。就是用塑料軟盤來育苗,我們這叫做拋秧育苗。是用池塘裡面的淤泥,再加上肥料和壯秧劑拌勻。先把秧盤鋪平,再把淤泥鋪上去掃平,再把種子撒上去,然後用塑料掃把把它掃平,最後做好拱棚蓋好膜。等到移苗時間就可以直接把托盤圈起來帶到田中進行拋秧操作。

綜合來說,還是托盤育苗進行拋秧種植較為輕鬆,這樣省時省力,產量的話都是差不多




鄉下元哥


很高興見到你的問題,因為剛好我在農村,也正好這幾天我跟家裡人給水稻育苗。

水稻育苗當然是用泥漿的好了,用乾的泥土沒有粘性,出苗根系不穩,就容易倒苗。而且用泥漿播種方便,種子不容易爛壞,而且泥漿要選擇田間長期侵水的那種,那樣播種以後保水性也好,如果能蓋好保溫膜一般到出苗再淋水都可以。

底土一般平整地塊就可以了,育苗盤連著平放。以下組圖是我村的村民育苗現場,供你參考。










廣西阮哥


你好,在我們農村有一個老習慣,就是油菜花開了,那麼早稻也就要育秧了。過去,我們這裡的農民都習慣用泥漿田育苗,然後再移栽大田。

那時農村沒有機械化,翻耕秧田全靠老黃牛。秧田必須提前深耕,一般要翻耕二次,還要經過一耙一耖,把田泥弄成糊漿狀,沉澱一晚上,第二就可以做秧田播種穀子。撒上穀子後再用鐵鍬或者抹板將穀子糊上泥漿,這樣麻雀就很難吃到種子。不過泥漿育秧是要二次移栽的,在人工方便要比干播花時間。

可是現在農民都改變種植模式了,以往那種用泥漿播種穀子的方式已經不適合當前形勢了,大家都直播穀子多。直播水稻好在不用移栽,省了不少人工。直播水稻就是幹播,將水田翻耕整平後,直接播種在大田裡,等出苗後再滿上水,不需要再次移栽。直播不理想之處就是現在農村麻雀太多,直播穀子外露,很容易會被鳥類偷吃,造成缺苗的現象。

關於水稻育苗時,底土是泥漿好還是乾土好?我認為: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底土泥漿可以保證穀子完整,不被鳥類偷吃,就是太費工費時了。而幹播即適合大田直播,既省工省時,也不要移栽,就是種子外露會給麻雀偷吃的機會,穀子數量上也要比泥漿播種多一些。大家說呢?


老孃舅說事


很高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水稻育苗時,底土是用泥漿的好,還是乾土面比較好?為什麼?讓我來說一說。

一、目前水稻育苗主要採取棚式育苗, 具體分4種, 即小棚、開閉棚、簡易中棚和大棚, 棚內採取以下4種育苗方式:普通旱育苗、軟盤育苗、隔離層育苗和秧缽育苗, 無論採用那種形式育苗都需採用育苗專用藥肥混劑, 或者採用肥、酸、藥自行混制的營養土。水稻旱育苗技術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 但真正旱育苗技術的年代只有十幾年, 在這十幾年裡, 人們也總結出不少的可貴實踐經驗。目前水稻旱育苗在管理上都採用適時早播、及時通風練苗和精耕細作等。但在床土配製上則採取了不同方式。

二、自行利用肥、酸、藥配製床土育苗這種方式是比較原始的, 是稻農通過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主要是通過無機肥混拌製成床土, 噴施硫酸水進行調酸, 噴施敵克松溶液進行消毒。但在育苗過程中, 往往由於稻農掌握不好尺度, 時有發生因硫酸濃度掌握不好出現酸害、施肥不均出現肥害、敵克松用量不準出現藥害等不良後果, 加之在育苗過程中用工多, 增加了成本。另外肥料利用率低, 床土消毒效果不好, 秧苗素質差, 一旦遇到氣候異常年份, 就會發生大面積病害, 損失不可估量。採取這種方式育苗的主要是比較偏遠地區, 及科技意識不強、資金短缺的農戶。

三、用基質具有質地鬆軟、通透性好、無病原菌等特點,再配合配方嚴謹的專用肥,可培育出符合標準的壯苗,在根系的生長方面明顯優於普通育苗。

四、所以底土用泥漿不利於水稻育苗。


戶外老宋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水稻育苗,我們當地叫“育秧",問用泥漿好還是乾土面好,以前我們每年春天都要水稻育苗,但不管是育旱種或是育水秧,我們都是採用的泥漿育秧。

就是其他種子育苗也要要求泥土溼潤,何況水稻育苗,水稻育苗可以把穀子發芽撒泥漿上,也可以不發芽撒泥漿上,這兩種育苗方法都是說:水稻出芽生長育苗需要大量的水份,泥漿育苗,水肥充足,有利於谷種出苗生長。反之乾土谷種沒法發芽,上面又是薄膜覆蓋了,也沒法澆水,水稻出苗困難。所以水稻育苗採用泥漿育苗。


王四姐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水稻育苗時我們這裡分兩種分式:一種是大棚式,一種是地模式,現在我就給說一下兩種的區別還有哪種好。

一,我們這裡的大棚式是幾個人做一個大棚,農民們就拿到大棚裡去,用竹子編的烤盤,要漏水,不然種子不分水,容易爛種。在是竹盤不要粘上農民燒火存留下的黑揚塵,它的氣味使種子不發芽。還有喝酒的人千萬千萬不能卻棚裡看,種子發芽容易被燒壞掉。還有要記得打水,鍋子裡的水蒸氣不能溫度過高,要控制好火侯。等秧苗有個星期時。就拿到田裡一根根的排。

二,還有種是地模式,就是找一塊地,把泥土弄鬆散,弄細,把種子均勻的撒在上面,蓋上薄膜,但是我們這裡的大多數人都是去掏些河邊細沙,那樣種子發芽容易些,等撥出來時秧苗鬆散不易斷苗。但都是要控制溫度,太陽大要多注意燒秧苗。但是地模式的秧苗要比大棚的紮實,粗壯,排秧苗時分散得快。希望大家留言交流。


邰木計


水稻育苗置床,南方和北方可能會因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壤性質,個人生產習慣不同。所以在實際生中,就會有部分農戶選擇將育秧田在秋季置床時打成栽插時的泥漿狀態。這一部農戶主要是在本田育秧,當秧苗移栽後再進行整地插秧,週而復始。

總體看大多數稻農選擇幹置床,秋季只是將秧田深旋細耙,整平壓實,待春季育秧使用。幹置床中大部稻農都選擇免耕,春季秧苗栽插後將苗床施用滅生性除草劑,草甘膦進行夏,秋兩次施藥除草後,擱置春季扣棚育苗。


那麼,育秧田是打漿置床好?還是幹置床好?

本田打漿置床不利因素多,影響大

首先我們肯定一點,打漿置床會受地勢,環境,溼度,溫度等條件因素,對水稻發芽出苗產生較大影響。

寒地水稻春季育苗,在本田打漿置床,不利因素較多。

1.春季氣溫低,苗床溼度大,如遇冬季雪大,春季田間積水成度較重,苗床兩側又沒有排水溝,此時棚內溼度較大,一般低窪處,會出現積水,不利於育秧作業。

2.打漿後的秧田呈泥狀,泥壤實,鬆散度,團粒結構差。土壤含氧量低。不利於秧苗根系生長。

3.本田每年種植,都會過多或少帶有各類病原菌,在本田打漿置床感病機率高,風險大。

4.本田地勢低,秧田泥壤冷漿,且易返漿,春季棚內溼度大,播種後遇連續低溫天氣,易發生白芽,白苗現象,秧田溼度大低溫缺氧易引發芽腐病,針腐病等病害,天氣急轉生溫棚內溫度過高易引發秧苗黃枯病等病害。



防治方法:如果我們在本田置床育秧,在春季播種前,育秧田內有積水或溼度大,可揭開大棚兩頭通風至適宜播種為止,這類秧田不宜過早播種。如播後棚內溼度過大,可在晴天中午時將順風一側揭膜散溼,如,播後出現白芽,可將大棚內保溫膜白天撤去,晚上再蓋上,或揭開順風側散溼,如出現積水情況,須將積水放出。秧田出現白苗可噴施生物刺激素緩解恢復。

對於已發生爛秧情況的,可用30%瑞苗清125毫升兌水15升噴施床土即可。防治秧苗黃枯病可在水稻2葉1心期根據苗情補施養分,噴施瑞苗清預防,根據天氣變化適時提早通風練苗。

細耙深松幹置床改善秧田環境有宜於秧苗生長

育秧田幹置床,對於寒地水稻種植來講,旱育壯秧,育秧田置床是育好苗的基礎。且優點多。且適應寒地水稻春季低溫環境,有利於秧苗穩健生長。

優點1.育秧田幹置床,土壤散墒好,能夠通過深旋細耙,改善原有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含氧量,通透性增強,不板結,不僵硬。細耙整平後,可用石磙或其它器具將其上部壓實,達到上實下軒。

其作用機理,有利於秧田擺盤作業,栽插接盤不帶土,或少帶土。有利於一次性澆透底水。

優點2.育秧田幹置床細耙深松,整平達到上實下松狀態,有利於一次性澆透底水,吸水量大,可減少出苗後的澆苗次數。秧苗不徒長,且有利於下部根系生長,能夠滿足旱育壯苗標準要求,根系發達,鬚根,毛根多,白根多。栽插後吸水吸肥能力強。這些關鍵還是需要我們自己認真對待,把握秧田科學管理流程。

優點3.育秧田幹置床,有利於秧田各項作業,如,擺盤,整平,更適宜秋季擺盤作業。



根據以上總總來看,育秧田打漿置床,與幹置床相比較,不利因素較多,且影響較大。究竟那種置床好對比之下涇渭分明。

提示:育秧田,應選擇高畦置床,且排水通暢,土壤肥力條件好的地方置床。本田置床,一定要高出田面30cm以上,或打泥埂隔開,避免田水侵泡,造成水分過高的冷秧田,不利於秧苗根系生長。

以上淺析,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一同探討交流。


神農35


水稻育苗底土是用泥漿好還是乾土面比較好?還是要看具體的情況。比如說我們東北地區普遍採取塑料育秧盤育秧的話,最好還是採取乾土、幹床比較好;如果是南方地區小棚育秧不使用育秧盤,則可以根據您的種植需求來選擇泥漿還是乾土面。

在我們東北地區,曾經也有一段時間採取苗床泥漿育秧的方式。但是,在塑料紙質育秧盤出現之後,這種相對費力、用工量大的水稻育秧方式就很快被幹床育秧所取代。現在在東北地區可能就在一些相對偏遠的地區還能看到苗床泥漿育秧的方式。

1、苗床泥漿育秧。相對來說,苗床泥漿育秧的方式工作量比較大。在苗床壓平整之後,上面覆蓋3-5釐米厚的乾土面之後進行灌水,待水層灌滿苗床之後使用木板或者其他的工具將泥漿拽平整。待水層滲下去只剩泥漿之後進行播種;還有一種則是在秋季在苗床上墊土,或者是春季使用微耕機等設備將苗床表層旋耕5釐米左右的深度之後再進行泡水、拽平泥漿的方式在進行播種。這種泥漿育秧的方式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播種至出苗的階段不會出現乾旱的情況,芽種出苗快、出的齊。但是缺點也比較明顯,移栽的時候取苗困難,需要專用的工具從泥漿層下方一點點的插進去,取出一個個塊狀的秧苗土塊,比較費力。所以,這種方式在東北地區基本上已經沒有稻農使用了。

還有一種在苗床墊土、泡水、拽平之後,擺空的塑料育秧盤。在塑料育秧盤裝滿苗床土之後,使用木板把塑料育秧盤的底部小突起完全的壓進泥漿中,利用育秧盤底部凸起處的滲水孔逐漸的通過虹吸作用吸收泥漿中的水分。在擺盤、播土之後不澆水,在乾燥的育秧盤上播種芽種,通過育秧盤底部凸起處的滲水孔逐漸的通過虹吸作用吸收泥漿中的水分來滿足芽種萌發的需求。這種方式也是在出苗前不會出現乾燥的情況,但是用工量也比較大。現在東北地區使用這種方式主要是缽育擺栽為主。而且,這種方式還有一個弊端就是,東北地區春季氣溫低、苗床土層溫度升溫速度慢,在進行泥漿做床之後,會在一定時期內影響土層深度的融化速度,也會影響土層的升溫速度。

2、乾土、幹床育秧。這種方式在東北地區最常見、也是成本最低的育秧方式。待苗床土層化凍深度達到15-20釐米之後開始平整苗床,在苗床上覆蓋1-2釐米厚的乾土面,就可以擺育秧盤了。可以使用紙質育秧盤、毯式盤、缽育擺栽盤等以及硬質育秧盤,都可以使用。在播種之前澆兩遍透水就可以播種了。但是這種方式在出苗之前容易出現乾旱的情況,需要播後4天左右來觀察苗床的溼度,如果出現大面積乾旱的話就需要揭膜澆水了。想對比來說,這種方式育秧成本低,取苗也比較方便,操作也比較簡單。現在使我們東北水稻移栽的主要育秧方式。

所以,水稻育秧是使用泥漿育苗還是幹床育秧,需要根據您的自身條件和技術水平以及當地的主要栽培措施來選擇適宜的方式。相對來說,東北地區更適合選擇後者,一方面是培育壯秧,一方面是控制成本,還有一方面就是防治苗床青枯病和立枯病的需求。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