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小偷的道德标准

(重温聊斋系列109篇《商妇》)

(重温聊斋系列109篇《商妇》)

这篇聊斋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偷亲眼目睹了吊死鬼找替身的经过,官府却将邻居屈打成招,判为死刑,小偷于心不忍出庭作证,最终帮邻居洗脱了冤屈。其实,蒲松龄老先生并不相信替死鬼找替身的传说,所以他在文末提出了质疑。他之所以写了这么一个故事,无非有两点,一是揭露了他所处时代官府的黑暗,屈打成招,造成冤狱。二是通过这个故事,阐述了小人物的道德评判与选择,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善良。

话说天津有一个商人,打听到杭州的丝绸价格比较便宜,便和几个生意人相约,一起到杭州采购一批回来。丝绸在天津的价格高,这一趟买卖,稳赚不赔。但是,商人的本钱不多,便想到了一个好友。这个好友比较富有,而且和商人的关系比较好。商人上门后,他好酒好肉地款待,一直喝到日头偏西,于是拿出几百两银子借给商人。


聊斋故事:小偷的道德标准


商人背着银子,醉醺醺地走在街上,半路上遇见古远山。古远山认识商人,就和他打起招呼,问他在哪里喝的酒?商人就把借银子的事情说了。古远山看见商人肩上的褡裢鼓鼓囊囊的,贪心顿起。

古远山是一个小偷,以偷窃为生,但是他行事巧妙,至今没有人发现。他急忙抄近路,潜进商人的家里,相等商人夫妻俩睡熟了,偷走银两。此时天已经黑下来了,商人的老婆正在厨房里做饭,古远山伏在商人的床底下,耐心地等着。

哪知道商人没有回家,他早就和老婆说好,借到钱后立即出发,当晚就和几个生意人一起,坐着船去了杭州。

古远山伏在床底下,想等商人的老婆睡熟后,偷偷地溜出去。谁知商人的老婆睡不着,在床上烙煎饼一样,翻来覆去的。到了半夜里,商人的老婆还是不能入睡,古远山趴在床底下,心里万分焦急。


聊斋故事:小偷的道德标准


正在这时,墙上忽然开了一个小门,屋里顿时亮堂起来。古远山惊奇地看着门,只见从里面走出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手里拿着一条丝带,走近床边,交给商人的老婆。商人的老婆推开,年轻女子又递过去。如此三番五次,商人的老婆最终接过丝带,起身挂在屋梁上,上吊了。

看见商人的老婆上吊后,年轻女子转身进了墙上的门,门关上后,屋里漆黑一片。古远山哪里见过如此诡异的事情?心惊胆跳,爬起来打开门,狂奔而去。

天亮后,商人的父母发现儿媳妇吊死了,慌忙跑到衙门里报案。知府大人急忙带着衙役来勘察现场,访得邻居胡某和商人家不和,怀疑胡某为了泄私愤,趁商人出远门,谋杀了商人的老婆,于是把胡某拘到衙门审问。

胡某拒不承认,知府大人下令用刑,严刑拷打。胡某实在受不了折磨,只得承认杀了商人的老婆。知府大人将他判为死刑,打入大牢里,待到几天后,等到申报到上司衙门的公文批复后,就押赴法场。


聊斋故事:小偷的道德标准


消息传到古远山的耳里,古远山非常纠结。他知道胡某是冤枉的,有心站出来作证,又担心暴露了自己小偷的面目,以后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如果沉默不语,胡某就会冤死,他无法心安。

古远山犹豫了两天,难以决断,就跑到商人家附近观察动静,却见胡某的老婆哭得死去活来,哭喊着说胡某死了,她也活不下去了。胡某的母亲也大哭着说,要是儿子没了,她也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确实如此,胡某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他要是屈死了,家就基本完了。

亲朋好友都在劝解胡某的老婆和父母,现场一片凄惨的景象。古远山的心都碎了,叹一口气,转身去了衙门,擂起了大鼓。知府坐堂,古远山将那晚的所见所闻讲了,为胡某开脱。

知府大人岂肯轻信?认为古远山一派胡言,分明是帮胡某开脱罪责,故弄玄虚,就下令用刑。可是,无论怎样严刑拷打,古远山坚持自己的证词。


聊斋故事:小偷的道德标准


知府大人又派衙役到商人村里调查,村人都说商人的房子是从别人手里买过来的。早先的房子主人,因为年轻的儿媳妇和儿子吵架,儿媳妇上吊死了,房主把房子卖给商人,全家搬走了。

巧的是,村人们描述死去的儿媳妇的面貌特征,以及年龄和身高,都和古远山描述的一模一样。知府这才知道古远山没有说谎,确实是吊死鬼找替身。于是宣判胡某无罪,把他释放了。古远山入室行窃未遂,不予追究。

民间里一直流行着一种传说,暴死的人,都会寻找替身,难道是真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