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當時修的路,為何能2000多年不長草?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很多工程,在今天看來都是偉大的世界奇蹟,比如說萬里長城,秦兵馬俑,秦始皇陵和阿房宮。

秦始皇當時修的路,為何能2000多年不長草?

秦始皇的時代距離我們已有2000多年,但他的影響無處不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控制,修建了很多高標準的道路,其中有一條道路歷經2000多年曆史至今仍在,甚至具備通車條件,它便是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的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陽軍事要地雲陽林光宮(今淳化縣涼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孟家灣村),穿越14個縣,800多公里的公路。這是大秦帝國的一條名符其實的“高速公路”。不僅路線比較直,並且能並行十幾輛馬車,真可謂是當是的一個超級工程了。

秦始皇當時修的路,為何能2000多年不長草?

秦直道由蒙恬負責修建的,關於秦直道的開始修築時間,從《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可知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但何時建成,則語焉不詳,可直至蒙恬於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被賜死時,秦直道仍尚未完全修通,一直持續到二世時期。

“始皇欲遊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

秦始皇當時修的路,為何能2000多年不長草?

我們都知道,有土地的地方就會有草木生長。即使是嚴酷的沙漠,也會有諸如梭梭草這樣的耐旱植物頑強生存。這條道路歷經兩千年都依舊完好,在沒有機器碾壓和混凝土的情況下,卻絲毫沒有雜草生長的痕跡,秦始皇當年修的路,為什麼過了2000年都不長草?

當時建造秦直道所使用的土都是炒制的“熟土”,而且是加了鹽的“熟土”,將建築用土全部燒製或反覆炒熟,土中的草籽因高溫而不能發芽了,和鹽鹼一起攪拌進去,再把它們層層夯實,讓泥土硬度更高,土壤中間沒有了縫隙,內裡也不會有氧氣。即使有外界的草種落入,也很難紮根生長。在加上之前一直使用,有人護理,經常打掃路面,當然不會長草。富縣張家灣鄉大麥秸村的村民周德虎1958年在直道路基上取土時,挖出一個古代鐵鍁,殘重8公斤。該村前些年曾出土一口古代大銅鍋,似為秦朝時的鍋。這些可能是炒土用具。

秦始皇當時修的路,為何能2000多年不長草?

秦朝實行嚴刑峻法,秦直道由秦始皇最得力的大將蒙恬主持修建,由皇長子扶蘇監工。各路能工巧匠集思廣益,三十萬秦軍將士和民夫參與了施工。工程監督十分嚴格,任何人都不敢偷工減料,更不敢偷懶減少工序,嚴格的質量監督使得秦直道成為一個高質量、高標準的道路工程。

秦始皇當時修的路,為何能2000多年不長草?

秦直道自建成以後一直被後世王朝作為主幹道所使用,直至清朝才逐漸荒廢。尤其在西漢不僅是重要的行軍道路,也是貿易要道,走在這條路上的車馬和行人不計其數。長期的使用和維護,也防止了秦直道路面形成新土層,自然不會有野草生長。

秦始皇當時修的路,為何能2000多年不長草?

歷史有時候帶給我們無盡的深思,面對秦直道,我不想提及它是暴秦的戰爭工具,只想把他作為我們先民智慧和辛勤勞動的結晶。在今天,許多人欣賞和讚歎歐美精湛工藝的同時,真誠的建議他們去看看我們祖先自己的作品,一個歷經滄桑而存世的作品,真正的大國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