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四川土著,我深諳一個道理:哪怕是病入膏肓,隨便一碗外婆醃的泡豇豆,就能讓喝白粥喝到吐的我起死回生。

沒有什麼比鹹菜更能讓人瞬間開胃的了。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鹹菜實際上是醃菜三大類之一,與剩下的泡菜、醬菜根據醃製原理的不同有所區分。鹹菜用鹽醃製,主要是鹽的滲透壓起作用,是一種高鹽產品。泡菜雖是用鹽醃製,但鹽卻很少量,主要是通過乳酸發酵產生效果,是一種低鹽產品。醬菜則很好識別,只要醃製用了醬或醬油,就是鐵打的醬菜。一般情況下,泡菜和鹹菜都因為用鹽醃製而被籠統地稱作鹹菜。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中國人有多喜歡吃鹹菜?

無論在哪兒,米飯始終是最重要的主食。有鹽味就下飯,一碗白米飯搭配鹹鮮的鹹菜到如今仍然是最快解決白米飯的辦法。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鹹菜乾飯不夠快,那就鹹菜加水泡飯

清晨,愛吃麵食的北方人無論是饅頭包子麵條,配上一顆糖蒜才是萬事大吉。南方人最喜歡的莫過於就著一坨腐乳或一碟泡菜,三下五除二就嗦掉兩碗稀飯。

中國人吃鹹菜由來已久。在天寒地凍沒有新鮮蔬菜的冬天,保存蔬菜是中國老百姓的剛需。

根據鹹菜的古稱「鹹菹」來追根溯源,鹹菜出現是相當早的。早在周朝,先秦人民就懂得利用乳酸發酵製成酸菜。將蔬菜裝進壇中,加入食鹽,待壓實後壓上石塊,或者在壇邊封上一圈清水。做法和今人沒什麼兩樣,可見鹹菜的製作是一個古老的手藝。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在《周禮.天官.醯人》中鄭玄對「七菹」就已有注:「韭、菁、茆、葵、芹、箈、筍......凡醯醬所和,細切為齊,全物若艓為菹」,可見在周朝時,就有被稱作是鹹菜的食物了。

汪曾祺先生在《鹹菜與文化》中寫道:「中國不出鹹菜的地方大概不多。」毫不誇張,放眼祖國各處,遍地都是鹹菜。榨菜酸菜蘿蔔乾,醃菜頭鹹白菜乾菜筍,雪裡蕻水疙瘩春不老……要啥有啥,眼花繚亂。

鹹菜在中國人手裡玩出了花,種類繁多,做法不一,根據地域,大致分為南北兩派。

北方人簡單直接,豪放粗獷。鹹菜亦然。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外表樸實無華的水疙瘩

頗有京味兒的「水疙瘩」,不過也就是一顆顆用鹽醃製成的大芥菜疙瘩,切絲,拌上香油,再點幾滴醋,老北京人愛把它夾在餑餑裡,恨不得一口一個。

在帶著大碴子味的東北,冬日嚴寒,東北人愛吃肉禦寒,因此酸菜也多是和肉搭配。「翠花,上酸菜」,上的有酸菜豬肉燉粉條、酸菜肥腸、酸菜白肉還有酸菜餃子。

南方的鹹菜是正兒八經醃製出的精緻小菜。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雪裡蕻切碎裝盤,一碟簡單的小菜就成了

以雪裡蕻為代表的江南鹹菜是純粹的鹽味。單吃一口,鹹極了,因此雪裡蕻基本上是搭著其他食物做菜吃。一道雪菜炒雷筍,是多少個江南春日裡絕好的風味。

雪裡蕻的真身叫九頭芥,除了可以拿來製作雪菜,還可以做黴乾菜。把嫩頭和菜根分開醃製,嫩的適合做扣肉,老的可以做蝦湯。

挑選後的雪裡蕻,去根去黃葉,在流動的溪水裡手工清洗。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江南地區曬鹹菜

太陽要好,適合晾曬。在日光下曬足曬透了的梅乾菜,色澤紅亮,香氣撲鼻。接著切成小段,放鹽揉,然後裝入陶甕或瓦缸,用石頭壓緊。三十天後,取出放在竹篾裡自然曬乾。

經過漫長髮酵,最終醃製成的梅乾菜。簡單,鮮甜,落胃。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梅乾菜

在東南沿海地區,潮汕三寶之一的潮汕鹹菜當屬最有名。一碗白粥,竟然可以配上整整一桌的雜鹹,盤子小類別多,粗略數一下就有一百多種。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菜頭kao,也叫素鵝腸,蘿蔔皮醃製而成,配糜佳品,在潮汕數以百計的雜鹹中絕對入前十。

中國人愛鹹菜愛得嚴肅又講究。器皿要用封閉性好的。為醃製專用的「泡菜壇」,以兩面無釉的陶土壇為佳。

料不能馬虎。「泡菜鹽」的鹽,比普通鹽更大顆,還加入了香料。以四川泡菜為例,大料、白酒、川鹽、辣椒、青花椒、冰糖等一樣不能少。用水也至少要礦泉水或涼白開,自來水是不配和鹹菜共處一罈的。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鹹菜是漫長冬日裡的小歡喜

鹹菜是漫長冬日裡的小歡喜。吃餛飩、稀飯、麵條時加一些,味道馬上就變豐富了。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鹹菜做面的澆頭

舊時農村,醃得一罈好鹹菜,是檢驗主婦手藝的標準。一入秋,便到了主婦們忙碌的時候,洗菜、曬菜、裝壇、撒鹽、封壇……每一道程序都馬虎不得。

秋正好,冬芽小,這時節,正是杭州人做冬醃菜的時候。

冬醃菜,只用長梗白菜,因為醃好後,前端菜葉都癟皺成一縷,整顆菜的精華都濃縮在了金黃油亮的長菜梗上。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傳統的老杭州醃菜缸

老杭州的醃菜缸,還是幾百年前傳下來的模樣:小腳、大肚、闊口,缸裡不能接觸生水,自來水、井水都不行,不然醃製時,會起白花。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江南人家醃雪菜

菜,要一層一層地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排布也有講究。第一層菜頭順時針方向擺,菜頭壓菜尾,撒上鹽。到了第二層,就要逆時針方向擺,同樣的工序過一遍。這樣擺,日後取菜更方便,不會讓缸裡看著亂。

封壇後,等滷水漫過冬菜,經過十五天發酵,亞硝酸鹽分解完畢,就可以吃了。

鹹菜是最具煙火氣息的食物,食材簡單,做法百搭。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諸多鹹菜,總有一款適合你

製作鹹菜主要原料是當季的新鮮蔬菜,簡單易得。

春天可以選擇的餘地比較少,只有香椿、青菜等寥寥的幾種,夏天和秋天可選擇的醃菜就多連起來,夏天有辣椒、黃瓜、苦瓜、大蒜、洋姜等,秋天則以蘿蔔、雪裡蕻、芥菜等為主。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鹹菜可以配粥,可以配餃子

鹹菜的做法沒什麼限制,可以炒菜,配粥,燉湯,甚至可以蘸餃子。

雖然做法百搭,但每一種鹹菜都有自己最好的歸宿。比如喝粥常備橄欖菜,做菜還得雪裡蕻,餛飩湯的靈魂只有冬菜能給。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大多數認知中的酸菜都是南方的芥菜酸菜。圖為南方的酸菜魚

受到各地文化的影響,同一種鹹菜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徵。

比如鹹菜界的大哥,酸菜。雖然基本上全國的菜罈子裡都有酸菜,但酸菜在南北方醃的確實不同的食材。北方醃酸菜的主料是淡雅的白菜和包菜,而南方是深綠色的芥菜。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湖南常德人家裡自己醃製的鹹菜

漂泊在外的人都有一顆想家的胃,而遊子離家最想念的就是家鄉的那一碗鹹菜。

常德人,一邊流口水一邊想念外婆家曬鹹菜的窗口,油麥菜、萵筍、大蒜一行行整整齊齊,柴火在牆根碼得規規整整。

高郵人,無非一筷子下去流油的鹹鴨蛋,還有漫長冬日裡的鹹菜茨菇湯、鹹菜雞蛋湯。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溫度、水和時間,決定了醃菜的味道

四川人,是早上的一碗泡菜。沒得泡菜,四川人真的活不下去。

平時吃飯,為了下飯,泡菜經常被端上桌子。泡姜泡蒜泡椒,是川菜底料必須的成分,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蔬菜,夏天豇豆、萵苣,秋天蘿蔔、蒜薹,加熟油涼拌一下,味道酸辣酸辣的。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中國最好吃的鹹菜在哪裡?

1四川泡菜

四川鹹菜的功夫主要在「泡」,也因此被形象地稱為「泡菜」。四川泡菜的秘訣不在於泡的技術,而在於老鹽水的內容,尤其對鹽和水最講究。

以千年鹽都四川自貢老井裡的鹽為最佳,鹽要顆粒大純度高;水用井水、泉水,至少得要涼白開水,但決不能是自來水。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一切可以泡的蔬菜在四川都逃不過被泡的命運

在四川,平均每家至少就有兩個泡菜罈子,一個壇泡作調料的泡菜,例如姜、蒜、辣椒,另一個壇包羅萬象,青菜、蘿蔔、豇豆、蒜薹、萵苣……

四川泡菜不受時間季節限制,一切可泡的新鮮蔬菜、當季食物在四川人眼中都是靶子。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四川泡菜看著比四川菜還讓人有食慾

按照泡菜在水裡浸泡時間的長短,四川泡菜可以分為兩類,滾水菜和深水菜。滾水菜又叫「洗澡菜」,在泡菜水裡最多呆一兩天就夠。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四川人喜歡吃的涼拌泡萵筍

四川人通常喜歡涼拌,夜裡心血來潮泡下兩三根萵苣條,隔一天早上撈出來切塊,澆上一勺熟油海椒,攪拌攪拌就吃上了。

洗澡菜滿足了四川好吃嘴隨泡隨吃的需求。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深水泡菜的代表,四川泡海椒

深水菜指那些可以在泡菜水裡常呆的,大多是仔姜、蒜、辣椒這些用來調味的菜,一次性泡的多,用時隨意撈,久泡不撈也越泡越有味。

普通調味料滿足不了四川人對味道的追求,深水泡菜才是四川菜的精華。泡椒切小塊,泡姜泡蒜切丁,伴著豆瓣醬刺啦一聲全倒入油鍋,用鍋鏟來回翻炒幾轉,川菜的靈魂就在這裡。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時令上,東北的鹹菜高峰期是在秋天,人們大多為了過冬準備鹹菜,比如冬日裡常見的臘八蒜和蒜茄子。但比較被人熟知的東北鹹菜,其實是酸菜和泡菜。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東北的酸菜長這樣,有沒有被刷新認知啦?

雖然酸菜全國各地都有,但東北酸菜是典型的北方酸菜。與人們大多認識的芥菜做成的酸菜不同,東北酸菜主料因地制宜,用的都是白菜。

東北人粗獷豪放,但酸菜卻很少生吃,就算偶爾生吃,也應該是酸菜心蘸白糖。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東北菜喜歡丟鍋裡一通亂燉,酸菜也不例外。圖為酸菜豬肉燉粉條

酸菜更多時候是和肉類燉在一起,比如東北代表菜酸菜豬肉燉粉條,酸菜肥牛等等。此外,東北烤肉裡也經常會出現酸菜的影子,最典型的是酸菜大拌肉。

東北泡菜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多是朝鮮族同胞的發明,與四川泡菜本質上是大相徑庭的。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辣白菜炒飯

東北泡菜味道以甜辣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辣白菜。辣白菜餅、辣白菜炒年糕、辣白菜拌飯,紅紅的醬色,脆嫩的口感,東北人吃的辣白菜和韓國歐巴吃的那種辣白菜就是同一種玩意兒。


保定人嘴裡的春不老,上海人喊的雪裡紅,其實就是浙江的雪裡蕻。浙江寧波是雪裡蕻的誕生地,因此浙江人吃雪裡蕻的歷史最悠久。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雪裡蕻真身,又叫九頭芥

現在這個季節正值浙江人做雪裡蕻。新採摘下的雪裡蕻要放置一段時間,等大部分葉子都變黃,就可以摘去葉片清洗了。

將洗淨了的雪裡蕻挨個放入半人高的醃缸中排成一層,撒滿粗鹽,重複,一層一層累到滿滿一缸,最後再搬上一塊大石頭壓在缸口,把缸移到陰涼的角落,就可以等著個把月後的初冬開蓋享用。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晾曬雪裡蕻

濃鹽醃製出的雪裡蕻鹹極了,所以浙江人很少幹吃,他們一般是把雪裡蕻搭配著其他食材一起做菜,雪菜肉絲、雪菜豆腐羹,雪菜炒雷筍等,雪裡蕻給清淡的浙菜添了一份鹹香。

江南愛吃魚,雪裡蕻也愛與魚作伴,雪菜黃魚面、雪裡蕻燒小鯽魚等等,這些都是這一帶獨有的美味佳餚。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曬乾了的梅乾菜

將雪裡蕻曬至呈紅黑色,就是浙江的梅乾菜,有另一個名稱「烏乾菜」。浙江的梅乾菜受到地域偏好的影響,味鹹偏甜,不那麼重口味,愛不愛吃鹹味的人都能接受,所以浙江梅乾菜也因此相較於其他梅乾菜排名前列。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浙江人最愛的梅乾菜燒肉

梅乾菜味道鮮,肉油性重卻味道平,於是聰明的浙江人讓梅乾菜和肉總是同時出現,梅乾菜燒帶魚、梅菜縉雲燒餅、梅菜丸子等等。

而浙江人最愛的莫過於梅乾菜燒肉。作為浙江紹興的一道名菜,通過煎、蒸、煨燉,乾菜吸收肉的油脂,變得達潤,五花肉經乾菜吸脂,所以肥而不膩。梅乾菜燒肉簡直就是梅乾菜和肉完美結合的代表作。


天津冬菜是時令造就的美味。北方地區入冬早,冬天時間長,因此醃菜也做得早。每當秋季大白菜豐收時,京津老百姓順手把多餘的白菜往地窖的醃缸裡收,便製成了醃大白菜,即冬菜。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天津冬菜

根據配料的不同天津冬菜分為兩種,一種是加入了大蒜泥的「葷冬菜」;另一種加入花椒等輔料的「素冬菜」。

作為天津的代表鹹菜,天津冬菜與其他鹹菜的不同之處,就是其半乾態發酵方式。也正是因為這種特別的醃製方式,天津冬菜的風味也十分獨特。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半乾態發酵方式:無需添加大量水,發酵後產物含固率高,處理方便,避免了溼發酵方式複雜的後處理過程。圖為半乾態發酵筍。

冬菜味道異常清香鮮美,所以天津人多把冬菜用來做調味料。有時配合炒制各種菜餚,比如冬菜扣肉、冬菜鴨子,有時用來放入湯裡提味。愛麵食的天津人也不忘把剁碎的冬菜拌入肉餡裡,做成了天津人喜愛的早餐,冬菜雲吞。


芥菜地上部分叫雪裡蕻,地下的根叫大頭菜。秋日裡,把芥菜連根拔起,把根切下來用鹽水醃了,就得到了水疙瘩。

水疙瘩樸實無華,但與老北京人卻格外親。這一切要從六十年代的北京說起。寒冷的北京那時還沒有大棚,於是在蔬菜極少的情況下,水疙瘩就窩頭幫助窮苦的人們度過了苦難的歲月,也是自那時起,水疙瘩和北京人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水疙瘩切絲涼拌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水疙瘩仍是老北京最基礎的鹹菜。

水疙瘩口感清脆,北京人大多是涼拌來吃,一刀刀將水疙瘩切細絲,加香油、醋,再來點辣椒油,攪和攪和,就是美味的一道小菜。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水疙瘩配豆汁兒

水疙瘩也可以直接吃,切大片或塊,甚至整個拿著啃。北京人一邊喝豆汁兒,一邊把水疙瘩和著饅頭或烙餅一起使勁嚼。

豆腐腦裡也總是有切絲的水疙瘩。軟嫩的豆腐腦搭配爽脆的水疙瘩,又軟又脆的口感讓北京人愛不釋口。

6蕭山 蘿蔔乾

蕭山雖是杭州的一個區,地方小,蘿蔔乾卻不得了。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新鮮的蘿蔔

在冬至前後,把蘿蔔從地裡拔出洗淨,切成條後放太陽下曝曬,直到蘿蔔裡的水分被曬乾,就用鹽圍實,一層蘿蔔一層鹽裝到醃缸裡醃製,經過漫長等待,最終得到一罈嘎嘣脆的蘿蔔乾。

蕭山蘿蔔乾是以本地「一刀種」蘿蔔為原料的。蘿蔔因長度與菜刀相近,肉質脆嫩可在加工時一刀分兩半而得名。

由於蘿蔔品種的優良,蕭山做出來的蘿蔔乾具有形狀均勻飽滿、脆嫩可口的特點,由此蕭山蘿蔔乾也因外形美觀,口感極佳在蘿蔔乾界享有盛名。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香辣味蘿蔔乾

蘿蔔乾可以原味,也可加料做成香辣、酸甜、醬香等各種口味。但吃法卻很隨意,常見為幹吃、下飯、夾餡兒三種。

蘿蔔乾一般作為下酒菜乾吃,因有嚼勁而受到廣大男性同胞的喜愛。除此以外,早餐最受歡迎的套餐之一就是稀飯搭配蘿蔔乾,而饅頭夾蘿蔔乾也是早晨開胃的不錯選擇。


在潮汕,鹹菜指的就是大芥菜醃製的雜鹹。與浙江雪裡蕻幾乎一樣,入秋後,將曬過一兩天的大芥菜洗淨放入醃缸中,整整齊齊排滿一缸子,撒夠鹽,耐心等個三十天左右,潮汕鹹菜就製成了。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潮汕海鮮多,雜鹹帶著一股自然的海鹽味

但厲害的在於,潮州鹹菜更有包容性。無論是蔬果豆類還是海味生鮮,甚至是牛奶,味道淡的食材遇到潮州鹹菜變得更有味,味道濃的食物遇到潮州鹹菜卻會更溫和。

雖然製作雜鹹的食材多種多樣,但雜鹹總是揚長避短,讓每種小菜都成為了原料的升級版。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潮汕白粥配雜鹹

潮汕雜鹹在潮汕人的心中只有一種官配,那就是白粥。潮汕人一般早上喝白粥,喝白粥時都會吃雜鹹。通常情況下,潮汕人很喜歡各種雜鹹雨露均霑,所以一碗白粥配上整整一桌雜鹹的情況在潮汕並不少見。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廣東特產汕頭鹹菜潮汕特產下飯菜雜鹹酸菜口潮州小菜汕頭鹹菜250g

19.9元京東去購買看百科8重慶 涪陵榨菜

榨菜,顧名思義,榨乾水分的鹹菜。全國榨菜眾多,浙江、福建、湖南、廣西等各有特色,但重慶榨菜尤其突出,久居中國榨菜排行榜首位。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涪陵榨菜肉質白,肉頭厚

重慶涪陵榨菜在食材上的講究,造就了它無法被超越的獨特。涪陵榨菜只選用種植在涪陵低山淺丘上的青菜頭做主料,山上溫度低、多大霧,因此生長出來的青菜頭肉質結構極其緻密,做出來的榨菜有一種特殊的脆嫩。

比起直接鹽醃的浙江榨菜,涪陵榨菜要先晾曬脫水,更精細些。每年到了2月前後,涪陵地區長江沿岸上,掛滿榨菜的菜架就排列得整整齊齊,形成一道季節性的風景。

直到表面曬出皺紋,青菜頭就可以倒入醃菜池了。3次鹽醃,用力壓榨,沒有多餘水分的榨菜裝壇,封口,最後被置於陰涼處。要經過3至4個月的等待,傳奇的涪陵榨菜終於才算完成。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早餐榨菜配稀飯

重慶人並不是每天每頓都吃榨菜,最常見是早餐時用來搭配稀飯。淋一勺油辣子,拌上蔥花芝麻油,榨菜是重慶人喜愛的開胃小菜。或者當佐料,重慶小面、酸辣粉、肥腸粉裡都可以撒點榨菜。

酸刀豆

酸刀豆是名副其實的湖南土特產。在湖南農村,每年七八月份,辣椒豐收,同時也盛產刀豆。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新鮮的刀豆呈嫩綠色

醃刀豆要選未長出筋的,做出來才清脆爽口。顏色帶紅褐色的刀豆偏老,筋多嚼起來塞牙,很影響口感。

折去刀豆兩端的尖角,帶著筋也一起摘去。刀豆從中切成兩片後放入容器,一層刀豆一層鹽,再充分攪拌均勻,放太陽下曬至半乾。然後把辣椒剁碎,放少許鹽醃製5分鐘。將曬好的刀豆跟醃好的辣椒攪拌均勻,放入玻璃瓶密封好放置陰涼處,等待兩週左右味道最佳。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下飯神器酸刀豆

醃好的刀豆是微黃色的,味道勁酸,但與剁辣椒的辣混合後,酸味稍溫和,辣味不刺痛,極其下飯。

湖南人用酸刀豆多做小菜,配饅頭、送粥、下米飯。也可以炒著吃,如刀豆炒肉。還把酸刀豆直接當零食解饞,湖南孩子放學回家都要先來兩口再去玩。

作為一個活在菜罈子裡的土著,全國鹹菜大盤點,你的最愛是哪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