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復旦教授寫的“不必讀”書單火了


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復旦教授寫的“不必讀”書單火了


最近,嚴鋒教授寫的“不必讀”書單在網上廣為流傳,深得諸多書友的認同,畢竟人生有限,垃圾書太多(包括一些名家名作),要讀就讀經典好書。


——


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復旦教授寫的“不必讀”書單火了


1 絕大多數的中國古典小說:這麼說會激起很多人的強烈反感,但小說真的不是我們的強項。具體原因這裡就不展開了。


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三言二拍》等以外,好的真是不多了。比如《封神演義》,人物刻板,情節單一,思想陳腐,盛名之下,其實難負。


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在年輕時寫了一本《封神演義導讀》,那時候真是太缺錢了......


2 絕大多數的從“五四”到1949年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我很佩服開天闢地的現代文學先賢們,他們的功勞永垂不朽,但這是從文學史的角度說的。


除了魯迅、沈從文、老舍、張愛玲、曹禺等少數幾位,總體上真的比較幼稚,從普通讀者的角度,真的看不下去。作為一個苦命的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的博士,我已經忍了很久了。


3 絕大多數從1949年到1976年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我基本上全部看過,有絕對的發言權。


這段時期的作品,非文學的因素佔比例太大,而這些非文學因素也已經時過境遷,今非昔比,所以,不必像我們小時候那樣餓急了什麼都吃,撿到碗裡都是菜了。


4 絕大多數的當代中國人寫的歷史小說:歷史小說是最難寫的小說之一,需要經歷、學識、性情、沉浸,最吃細節、韻味、筆力、文字功夫。


這些對於當代中國人來說,尤其困難。比如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歷史小說作家,描寫一位晚清宦海沉浮幾十年的封疆大吏:


“激動得兩眼閃動著淚花”;“激動地握著桑治平的手說”;“兩雙滾燙的大手緊緊地握著”;“凝重的目光遙望著窗外”;“人生難得最是情。是的,情難得!”……


Come on, give me a break!


5 絕大多數的西方通俗小說:其實也很爛,真正好看的也就那麼少數。請注意,我這裡說的還僅僅是好看,還不是好。


我業餘喜歡看外國通俗小說,但這是一個很痛苦的愛好,因為好看的實在太少了。絕大部分都是垃圾,真正的垃圾。


包括許多知名作家和知名作品,比如有位James Patterson,號稱頭號暢銷作家,這位先生是垃圾中的戰鬥圾。


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復旦教授寫的“不必讀”書單火了


6 所有名著的續書:無論中外,名著的續書都很失敗,道理很簡單:期待太高,此作者非彼作者。


《劉心武續紅樓夢》《德溫特夫人》《斯佳麗》《傲慢與偏見與殭屍》......都完美解釋一個成語:狗尾續貂。


所以,喜歡續的人都要小心了......


7 很多經典的哲學著作:這條會引起很多人的強烈反感,但哲學有很多功能正在逐漸被科學替代,所以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淡出普通讀者的視野了。


更糟糕的是哲學著作往往還很晦澀,需要花費極多的時間精力,最後能得到啥還不好說,所以投入產出不成比例,還可能誤入歧途,風險很大,慎入!


文學青年動不動就海德格爾如何,維特根斯坦如何,胡塞爾如何。恕我直言:你看得懂麼?退一萬說,即使你看得懂,你為此投入的巨大精力值得麼?


有這時間,喝杯咖啡,談個戀愛,出去看個風景多好。我年輕的時候,把別人談戀愛的時間都用來啃哲學,結果什麼也沒啃出來,只啃出個晚婚.....


8 所有的成功學、心靈學、雞湯類書


騙人的,沒用。


9 所有的陰謀論類書


騙人的,有害。


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復旦教授寫的“不必讀”書單火了


當然,這份“不必讀”書單雖然受到廣大書友的喜歡,但正如嚴峰教授自己所說,不少人對“很多哲學經典不必讀”這一條並不贊同,你認為呢?


關於“不必讀的書”,在當代著名美學家、教育家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中,有一些很有啟發的觀點,我們一起來看看。


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復旦教授寫的“不必讀”書單火了

文丨朱光潛↓

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


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都沒有一讀的價值。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須慎加選擇。


你自己自然不會選擇,須就教於批評家和專門學者。我不能告訴你必讀的書,我能告訴你不必讀的書。


許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讀現代出版的新書。因為許多流行的新書只是迎合一時社會心理,實在毫無價值,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的書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讀一遍兩遍以至於無數遍。


我不敢勸你完全不讀新書,我卻希望你特別注意這一點,因為現代青年頗有非新書不讀的風氣。別的事都可以學時髦,惟有讀書做學問不能學時髦。


我所指不必讀的書,不是新書,是談書的書,是值不得讀第二遍的書,走進一個圖書館,你儘管看見千卷萬卷的紙本子,其中真正能夠稱為“書”的恐怕還難上十卷百卷。


你應該讀的只是這十卷百卷的書。在這些書中間你不但可以得到較真確的知識,而且可以於無形中吸收大學者治學的精神和方法。這些書才能撼動你的心靈,激動你的思考。


其它像《文學大綱》《科學大綱》以及雜誌報章上的書評,實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萬卷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復旦教授寫的“不必讀”書單火了


你也許要問我究竟應該讀些什麼書呢?這個問題可是不易回答。你大約還記得北京《京報副刊》曾徵求“青年必讀十種”,結果有些人所舉的十種盡是幾何代數,有些人所舉的十種盡是《史記》《漢書》。


這在旁人看起來似近於滑稽,而應徵的人卻各抱有一番大道理。本來這種徵求的本意,求以一個人的標準做一切人的標準,好像我只歡喜吃麵,你就不能吃米,完全是一種錯誤見解。


各人的天資、興趣、環境、職業不同,你怎麼能定出萬應靈丹似的十種書,供天下無數青年讀之都感覺同樣趣味,發生同樣效力?


我特地去調查了幾個英國公共圖書館。他們的青年讀品部最流行的書可以分為四類:


1. 冒險小說和遊記

2. 神話和寓言

3. 生物故事

4. 名人傳記和愛國小說


其中代表的書籍是凡爾納的《八十日環遊世界記》《海底二萬里》,笛福的《魯濱遜飄流記》,大仲馬的《三劍俠》,霍桑的《奇書》《丹谷閒話》,金斯萊的《希臘英雄傳》之類。


這些書在外國雖然流行,給中國青年讀,卻不甚相宜。中國學生們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學時代就歡喜煞有介事的談一點學理。他們――包括你和我自然都在內――不僅歡喜談談文學,還要研究社會問題,甚至於哲學問題。


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復旦教授寫的“不必讀”書單火了


這既是一種自然傾向,也就不能漠視,我個人的見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歲以後的教育宜重發達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重發達想象。所以初中的學生們宜多讀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談到這裡,我還沒有答覆應讀何種書的問題。老實說,我沒有能力答覆,我自己便沒曾讀過幾本“青年必讀書”,老早就讀些壯年必讀書。


比方中國書裡,我最歡喜《國風》《莊子》《楚辭》《史記》《古詩源》《文選》中的《書箋》《世說新語》《陶淵明集》《李太白集》《花間集》《張惠言詞選》《紅樓夢》等等。


在外國書裡,我最歡喜濟慈、雪萊、柯勒律治、布朗寧諸人的詩集,索福克勒斯的七悲劇,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李爾王》《奧瑟羅》,歌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戲劇集,屠格涅夫的《處女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小說集等等。


如果我應北京《京報副刊》的徵求,也許都把這古董洋貨捧上,湊成“青年必讀書十種”。但是我知道這是荒謬絕倫。所以我現在不敢答覆你應讀何書的問題。你應該請教你所知的專門學者,請他們各就自己所學範圍以內指定三兩種青年可讀的書。


你如果請一個人替你面面俱到的設想,比方他是學文學的人,他也許明知青年必讀書應含有社會問題科學常識等等,而自己又沒甚把握,姑且就他所知的一兩種拉來湊數,你就像問道於盲了。


同時,你要知道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自己也須費些工夫去搜求。我從來沒有聽見有人按照別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讀書十種”,或“世界名著百種”讀下去,便成就一個學者。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


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復旦教授寫的“不必讀”書單火了

作者:嚴鋒(1964-),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科學雜誌《新發現》主編。此外,他還是隨筆專欄作家、資深電腦遊戲玩家與IT產品評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