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我要殺死你!”是叛逆還是無心?學會化解是關鍵


當孩子說“我要殺死你!”是叛逆還是無心?學會化解是關鍵


鄒媽媽提問:“我孩子上初中,開始孩子叛逆、厭學、愛玩手機打遊戲、不愛學習、成績下滑、還不聽我的話還愛頂嘴,該怎麼辦?”


劉媽媽提問:“我孩子才2歲就進入叛逆期,一句話不願意就大吼大叫,和你對著幹,有時候我實在生氣,就會打他,我知道這對他身心不好,可是我沒有辦法教他怎麼過度啊”

你會發現,每個孩子多少都會出現叛逆現象,今天我們就這2個年齡段展開討論。

首先這兩種孩子從年齡、心智和身體結構不同,處理的方法也當然不能相同。想要解決問題的家長,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叛逆”,我們先來看看網上對於“叛逆期”的定義:“青少年正處於心智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控制監護,為表現非凡,他們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通俗地講就是孩子不聽話、自作主張、說什麼都反對經常和父母怒目相對,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和2歲左右的娃娃有什麼不同的叛逆表現嗎?他們的性質相同嗎?


我們先來說說2歲的孩子:

2歲左右的孩子,到了叛逆期,他的心理是以自我為中心,喜歡做一些誇張的行為,為的就是引起父母或者周圍人的注意,以做對抗性行為獲得關注感和快樂感;這個時候的孩子突然間覺得自己長大了,開始有了自主意識,所以什麼事情親歷親為不喜歡別人幫助她完成;


這個時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別需尊重,是一種平起平坐的尊重,所以他們不喜歡被指揮,被使喚;因此你叫她走東,她走西。你說不行,她非說可以,你說不要,她非要;當然2歲的孩子也會突然很粘大人,害怕失去最親的人,對忽然大量需要父母親的安全感。


這個時候的寶寶情感劇烈,變化無常。他會在兩個極端搖擺不定:“要-不要;行-不行”;

他們通常會在以下三種狀況中表達反抗:1、急切表達自己的不滿2、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3、模仿他人


而對於十幾歲青春期的孩子來說:

孩子此時的心智更加成熟,視野和見識也變得更加寬闊,這個時候他會發現發現自己書本學來的和這個社會並不是相同的,因此他們就會開始嘗試按照社會的方式去理解學校和生活,就容易出現反社會、反學校、反父母的行為


當孩子說“我要殺死你!”是叛逆還是無心?學會化解是關鍵

在很多電影裡,如果想要刻畫一個孤獨叛逆、離經叛道的人物,都會讓他看一本書,就是塞林格的《麥田守望者》。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叛逆少年被學校開除後,離開學校在紐約流浪了三天的故事。

全書只有十六萬字,但第一次看這本書,說實話很難讀得下去,除了通篇的髒話讓人勸退外,還存著一個疑惑,這樣一個滿嘴髒話、抽菸喝酒打架、還去夜總會的未成年人是如何成為眾多青少年的idol,他的擁躉甚至還模仿他的穿衣打扮,套上一件大風衣,反戴鴨舌帽,一口一句“goddamn”。

馬克吐溫說,每個人都是月亮,總有一個陰暗面,讓人永遠都看不見。正面越亮,背面越暗,自古皆然。 無論是多麼正能量的人物,心中總有一個不願在外人面前敞開的陰暗角落,

而青春的叛逆就是將這陰暗面無限擴大,誰沒有過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的念頭,拿起所有的積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流浪; 看到喜歡的女孩被同學輕浮地對待,我們也想不管不顧地和他打上一架,質問他憑什麼對她這樣……

這時候家長要需要明白的是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決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

孩子進入初中後,他們早就認為自己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的強大,讓他們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當孩子說“我要殺死你!”是叛逆還是無心?學會化解是關鍵


那麼面對2種不同的時期,我們該如何應對?

2歲左右的孩子:

1、多一些自由,多一些愛!(少一些打擾,少一些干涉)

用選擇題代替指揮,下命令

2、吃軟不吃硬 - 緊記避免破壞親子關係

假如孩子不聽話或做錯了事情,家長不能給予嚴厲懲罰或批評和打孩子,因為她的錯是由於叛逆期心理導致的,並不是故意做錯的所以一切都可以原諒。切忌千萬不能這個時候打孩子,用愛去溫暖孩子的脆弱心理,向孩子表明父母的包容和理解最重要。必要時可以採取冷處理方式,把孩子隔一邊讓孩子和自己各自冷靜下來。

3、利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4、家長不需要真的生孩子的氣,控制自己的情緒

5、讓寶寶參與多一些活動

6、溫柔而堅定,不硬碰硬


青少年:

1、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

2、要以叛逆為契機及時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

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著以孩子為主,父母處於非主導地位;就意味著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意味著一種平等的朋友關係。

3、要了解孩子的叛逆類型,對症下藥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主要有三種類型:


暴躁型——對父母、老師的要求劇烈反抗,經常跟父母吵架或發脾氣,有時跟父母冷戰;


沉默型——不願跟大人溝通,對事情漠不關心,對父母的話沒有反應,不喜歡跟老師接觸;


陽奉陰違型——當著大人的面贊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為表現卻相反,父母說什麼都表面答應,但是依舊我行我素。


對不同類型的叛逆行為,父母可以採用不同的應對方式。

對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對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溝通;對陽奉陰違型叛逆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真誠。

叛逆的背後是孩子特定階段的發展特點和個體不同的內心需求,希望青春期孩子的家長都做一個有心的家長,多去觀察孩子的特點、瞭解孩子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