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天接聽電話6000多個“新冠肺炎諮詢熱線”搭建為民服務“連心橋”

大小新聞客戶端3月10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安益 李俊玲 通訊員 馮雪英 焉衛軒 攝影報道)“我去超市做了一次採購,外套上會不會沾著新冠病毒,我應該怎麼處理?”

“我父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跟一個密切接觸者接觸過,我又去過我父母家,我有沒有危險,需不需要去醫院檢查一下?”

“我家有一瓶84消毒液,怎麼配成1000mg/L的濃度?”

這種涉及各方各面的問題,在煙臺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諮詢專線開通以來,每天都會接聽幾百次,她們是互相看不見對方的“陌生人”,卻一直用“耐心、細心、用心、專業”溫暖著電話那端焦灼、憤怒、擔憂或無助的諮詢者,累計接聽電話6000多個,從最初的消除恐慌、穩定民心,到現在的高速出行、復工解答等,已24小時在線46天。

46天接听电话6000多个“新冠肺炎咨询热线”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

電話打給我們,就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要擔起這份責任

對很多老百姓來說,找到疾控中心,就是找到了“責任部門”,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喂,我們樓下的汙水池堵了,臭氣熏天,你們疾控中心快點給我們處理一下呀!”電話這端的杜曉靜有著多年的健康教育經驗,她沉著冷靜、耐心安撫,瞭解詳細情況後,打了十幾個電話,終於解決了問題。“以前我一直是通過網絡回覆市民的諮詢,現在接聽電話,我能感受到大家的擔心、焦慮,也讓我更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的工作性質遠趕不上現場流調人員那麼危險,只希望諮詢能讓大家的恐慌少一點,我也能更安心一點。”

用心傾聽每位諮詢者的訴求,他們會感受到我們的心聲

諮詢組的李娜,在日常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諮詢經驗,她不急不躁,用心傾聽、耐心解答。“昨天,我出門拿了一個快遞,可是我忘記回來之後有沒有消毒啦,我會不會得病呀?現在,我一躺下就拼命地回憶當時的場景,越想越感到無力、憋氣、渾身發抖,晚上睡不著,我該怎麼辦呀?”接到這個電話,李娜意識到諮詢者出現了急性應激障礙,她陪著諮詢者梳理現狀,告訴她如何減輕焦慮、改善睡眠,諮詢者逐漸心安下來。她經常說,“我們也是普通市民,換位思考,遇到這種事誰都會慌,我們這根電話線裡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要讓每一位諮詢的市民感受到政府的關注,感受到我們疾控部門的專業,感受到我們平凡崗位的用心。”

用專業知識回答熱點問題,盡最大努力讓市民安心

諮詢組的孫月琳,為了完成任務做足了準備。一個剛被確診的患者打來電話,表示對自己被確診的事實無法接受,孫月琳耐心的告訴她疾病的診斷標準、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半小時後對方慢慢平靜下來。“說真的,當時有點懵,多數諮詢者能傾訴出來,就會好很多。我時常告訴自己,我們是全市700多萬市民的心理依靠,甚至很多外市、外省、外籍人,都需要我們的幫助,我是一名新入黨的中共黨員,思想理論清醒,政治才能堅定,才能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你們辛苦了!”“你們是不是年都沒在家過啊,加油啊!”“你們單位太重要了,你們一定要注意身體,要保護好自己。”當聽到諮詢者暖心地說這些話的時候,她們都感動不已,更增添了無限的動力。煙臺市疾控中心“新冠諮詢熱線”搭建為民服務“連心橋”,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阻擊戰作出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