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備和袁紹大敗後一病不起,而曹操赤壁大敗後還活蹦亂跳?

導語:為何劉備和袁紹大敗後一病不起,而曹操赤壁大敗後還活蹦亂跳?首先,來看袁紹的大敗。袁紹出道早,發跡也早,手下良將謀臣眾多,兵力也充是,他雄霸中原多時,是當時全國最大的一方霸主。但袁紹因為為人優柔寡斷,猜忌多疑,又不能用好手下的謀臣,致使眾叛親離,最終在官渡之戰中,敗給了"楞頭青"曹操。以當時的實力和勢力,曹操無法相比,但驕傲自大的袁紹卻不可思議的敗北。兵敗後,好大喜功,又死愛面子的袁紹哪裡能承受這樣的打擊,一病不起,最終葬送了他打下的江山。

為何劉備和袁紹大敗後一病不起,而曹操赤壁大敗後還活蹦亂跳?


其次,來看劉備的敗北。劉備為了報結拜兄弟之仇而舉蜀國之兵力伐吳,因為報仇心切,又缺乏諸葛亮等超級謀士輔佐,再加上對手是二十多歲毛頭小子陸遜,劉備大意輕敵,最終在夷陵之戰中敗北,蜀國折損數十萬人,蜀軍幾乎遭遇滅頂之災。劉備逃至白帝城時,羞愧難當,特別是敗給小生後輩之手,更令他無地自容,悲憤交加之下,他一病不起,最終託孤於諸葛亮之後,撒手人寰。

為何劉備和袁紹大敗後一病不起,而曹操赤壁大敗後還活蹦亂跳?

最後,來看曹操的敗北。赤壁之戰前,曹操挾官渡之戰大勝淫威,號稱百萬雄獅,南下攻打劉備和孫權。孫劉聯軍後。周瑜採用火攻計打敗了曹操。曹操的大敗,除了輕敵,還有三個原因:一是他的北方士兵水土不服,不善水戰。二是他到赤壁所率的實際兵力不到二十萬,孫劉聯軍,兵力並不在其下,毫無人數優勢。二是他的超級謀士郭嘉一年前痛逝,讓他失去了主心骨。而曹操兵敗後,雖然損兵折將難免,但是沒有傷到根基,地盤也基本上沒丟什麼,各地軍營也在。內部穩定,多年來積累的優勢依然在,捲土重來不在話下。

為何劉備和袁紹大敗後一病不起,而曹操赤壁大敗後還活蹦亂跳?


總結:袁紹之死,主要是心胸過於狹隘。他是個很在乎面子的人,雖然他表面上裝作禮賢下士的樣子,招攬天下人才,但只是作為擺設,表面上尊敬有加,實際上則是博取“愛賢”之美名。但是他潛意識裡,認為老子天下第一,只要是謀士提出的建議,他勢必要唱反調。這種心態十分變態,你不聽謀士,你招攬來幹什麼呢?所以他只是在乎名聲而已。

為何劉備和袁紹大敗後一病不起,而曹操赤壁大敗後還活蹦亂跳?


劉備與袁紹不同,劉備心胸寬廣,而且他是屢敗屢起,屢敗屢戰,按理說不應該一次戰敗就死。但是,一系列的事件,讓劉備心力交猝,這是他死亡的根本原因。劉備的年齡比較大了。劉備死時是六十三歲,在古代,這個年齡就算很大了,不是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嗎,活上六十歲,在亂世就已經是長壽了。這個年齡,基本上身體條件就差很多了,加上長期操勞,與各種打擊,最後與世長辭就不意外了。

為何劉備和袁紹大敗後一病不起,而曹操赤壁大敗後還活蹦亂跳?


曹操在赤壁之戰時是54歲,比起劉夷在夷陵之戰時的62歲,還是要年輕一些。人到老的時候,心態是不同的。你看曹操最後在漢中之戰的表現,心態就不同了,就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了。曹操性格樂觀。在《三國演義》裡,大家可以看到曹操的形象,他吃過很多敗仗,但一旦脫險,總要大笑一番,留給大家很深刻的印象。

為何劉備和袁紹大敗後一病不起,而曹操赤壁大敗後還活蹦亂跳?

歷史上的曹操或許沒有這麼多大笑,但肯定是個很樂觀的人,是個內心極其強大的人。他既沒有袁紹那麼不必要的過於好面子的自尊心,也沒有劉備那樣的愧疚心,屬於沒心沒肺,活著不累的人,這種人抗壓力能力之強,是他人所無法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