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淹沒”的抗倭名將:陳璘

引言

“劈土開疆功蓋古今第一人,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這幅對聯是明神宗萬曆親賜給陳璘將軍的。如此之殊榮,莫說在大明,即便是古往今來能有此榮譽的也都不多見。

就憑藉這一榮譽,陳璘將軍也應該是史家與文學家筆下的常客。可事實並非如此,和同時代的其他將軍在後世的出鏡率之高相比,陳璘彷彿被雪藏了一樣。

要知道,在抗倭援朝的遠征軍眾將領裡是有這樣一個排名的:論功,璘為首,綎次之,貴又次之。按理說,有如此之高的功績,那陳將軍的出鏡率應該是有保障的。

但與其他的抗倭將領,如戚繼光、李如松比起來,陳璘鮮有人知,即便是排名在他後面的劉涏、麻貴名氣也比他大很多。

不僅比不了這些主將,陳璘將軍在後世的名氣,甚至還不如他的副手。當人們提到“露梁海戰”的時候,經常會想起的都是衝鋒陷陣、馬革裹屍的鄧子龍,而總指揮陳璘卻被忽略掉了。

被歷史“淹沒”的抗倭名將:陳璘

貪腐?不,那是赤裸裸的誣陷

歷史很神奇,他總會選擇它想宣揚的人。因為歷史是被人所記載的,所以,他有時就會忽略掉一些它不想宣揚的人,這裡面的原因非常的複雜。

陳璘將軍恰恰就是屬於不想去宣揚的那個人。在封建社會,文人集團控制著歷史的記載,他們有時會根據自己的好惡來記錄歷史人物的。

但陳璘將軍與文人集團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契合點,雖然他功勳卓著,雖然他以六十歲的高齡遠赴朝鮮,指揮遠征軍取得了抗倭援朝的勝利,但他依然得不到文人集團的認可。不僅不能得不到他們的認可,還要把他的功勳一起埋沒掉。

  • 對不起,你沒文化,所以我們不認可你

在後世的歷史史料記載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常常會被人們提及,這個人叫鄧子龍。作為“露梁海戰”中的二號將領,這個時候的鄧子龍已經七十歲高齡了。

本應該在家養老的鄧子龍稱得起老當益壯,露梁海戰中身先士卒,衝入敵營。他想在這一戰中證明自己並沒有老,他很珍惜這一戰,因為這很可能是他人生最後一次為國效力的機會:

子龍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氣彌厲,欲得首功,急攜壯士二百人躍上朝鮮舟,直前奮擊,賊死傷無算。他舟誤擲火器入子龍舟,舟中火,賊乘之,子龍戰死。

但是很不幸,因為衝的太靠前了,被自己人的火器不小心擊中了所乘的戰船,給了敵人可乘之機,最終英勇殉國。

鄧老將軍無疑是值得人們所銘記的,他被人們所銘記的原因是因為他的愛國情懷。但文人集團眼中,犧牲遠遠比活著價值更高,在眾多文人的眼中,記錄下鄧老將軍的犧牲,恰恰能反襯出“露梁海戰”主將陳璘將軍的退縮。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只是因為陳璘將軍沒有文化,入不了他們的法眼:膂力絕倫,好任俠,結交多賢豪,相與談劍術。這一系列的的個性特點,無一不證明陳璘是一個不喜歡文墨的人。在文人集團的眼中,沒有文采,便是罪名。

所以,這些文人集團不僅不去重視陳璘將軍所立下的功勳,反而還要不遺餘力的去抹黑他。想抹黑一個人最好、也最常用的罪名便是貪汙。

被歷史“淹沒”的抗倭名將:陳璘


  • 貪汙?純屬無稽之談,看看真相到底如何。

對於陳璘將軍來說,貪汙這個罪名真地是愚蠢到了天際,才能想到的罪名。因為陳璘家本來就有錢,而且他根本不好財:少倜儻,有大志,不事家人產。看到了麼?從小不在乎家產,不理會家財的人,說他貪汙,不太可能。

咱們來看看陳璘將軍這個貪汙之名是怎麼來的。陳將軍這輩子因為貪汙沒少遭到貶官,第一次是因為他平亂有功之後,搞了一系列的土木工程,免費使用士卒勞動力,還跟這些人勒索錢財:

時東安初定,璘大興土木,營寺廟,役部卒,且勒其出貲。卒鹹怒,因事倡亂,掠州縣,為巡按御史羅應鶴所劾,詔奪璘官。

陳璘營造寺廟,勒索部卒,導致了暴亂髮生,結果被人彈劾,陳璘被貶。勒索部卒這種事陳璘真的能做的出來麼?如果對他有更深的瞭解之後,就會知道真相:

傾家資,散金銀以養士卒,常存老當益壯之志,親率子弟以從戎,皆公之政績也

這是廣西發生動亂後,陳璘帶領家族子弟,上前線平亂成功後,兩廣總督為陳璘請功時候的奏書。難道一個散盡家財,帶著自己的兒子上戰場的老將軍,會是一個勒索士兵的人?

後來日本侵犯朝鮮,為了防備日本進一步入侵大明,朝廷任命瞭解倭寇戰法的陳璘總領薊遼各軍抵禦倭寇,鞏固海防,結果陳璘又一次因賄賂而被貶了:坐賄石星,為所奏,復罷歸。

陳璘賄賂石星,然後被石星舉報,這石星好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可是,我們要知道,陳璘在入朝之後被委以重任,為了讓陳璘能夠盡心為自己賣命,朝鮮國王要贈送他很多的禮物,可是都被陳璘所拒絕了:

“不敢自外,拜人參、綿綢、綿紙,餘附歸壁,肅此為謝。”

名正言順的獎賞陳璘都不拿,只是要了一些土特產表示感謝。怎麼會做出貪汙、賄賂的事呢?難道只是為了得到一個然所至貪黷的罵名麼?這完全不合常理。

其實真相很簡單,因為陳璘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而石星卻是一個主和派。公元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後,明王朝派遣李如松赴朝作戰,雖然在作戰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也耗費了大明大量的銀兩。

朝鮮畢竟不是中國本土,雖然說唇亡齒寒,但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石星擔心大明的財政難以繼續維持作戰,加之當時的首輔趙志皋也一力主和。於是他接受了沈惟敬的建議與日本和談。而日本也有意通過假意和談,達到明朝撤兵的軍事目的,就答應了石星的和談主張。

這個時候,陳璘這個堅定的主戰派就自然成為了和談的絆腳石。為了解決掉這個絆腳石,石星誣陷陳璘賄賂自己,導致陳璘再一次被貶。

真的不敢想象,一個以六十歲高齡遠征海外;一個散盡家財帶子平叛;一個拒絕友國重禮,只拿一些土特產以示感謝的老將軍。只是因為沒有什麼文化,因為自己堅定主戰,就被文人集團給寫成了貪瀆成性、賄賂上級的投機分子。

被歷史“淹沒”的抗倭名將:陳璘

抗倭援朝,打出了大明的輝煌

大明中後期的時候,眾多的戰爭中都出現了陳璘將軍的身影。平定英德叛亂、剿滅土匪流寇、遠征朝鮮抗倭、參加播州之役,總而言之,只要有陳璘將軍的身影那就代表著兩個字:勝利。

但如果說到陳璘將軍打的最提氣的戰爭,那就是他的“抗倭援朝”。陳將軍在“抗倭援朝”中,把日本水師打的幾乎是全軍覆沒。自此之後,長達三百年的時間裡,日本都不敢覬覦中國的土地,朝鮮海面上也因此平靜了三個世紀。

  • 得償所願,終赴朝鮮戰場

對陳璘將軍來說,能夠“抗倭援朝”是他畢生的信念。在他還沒有去朝鮮戰場之前,他就致力於鑽研倭寇的戰法。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夠得到朝廷的認可,他之所以能夠得到提拔,讓他協防薊遼,完全得益於此:

二十年,朝鮮用兵,以璘熟倭情,命添注神機七營參將,至則改神樞右副將。

本以為能夠把自己畢生的研究用以實戰的陳璘,有了這次的提拔更是一味的堅持主動出擊。也正是因為他過於的堅持,讓主和派嫉恨。主和派倡導者之一的石星,親自上馬,誣陷陳璘賄賂自己:坐賄石星,為所奏,復罷歸。

可是戰爭是很難通過和談的方式而結束的,所謂的和談也只是日本為了讓大明撤兵而選擇的策略罷了。等到大明撤兵後,日本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修養,再一次發動了侵朝戰爭。

於是,陳璘的機會來了。這個出生於1532年的老將軍,終於能夠與倭寇面對面的進行較量了。從1592年日本第一次入侵朝鮮開始,陳璘等待這個機會足足等了5年:

二十五年,封事敗,起璘故官,統廣東兵五千援朝鮮。

此時的陳璘已經六十五歲了。他不顧自己已經老邁的身體,在得到了朝廷的任命後,立刻率兵支援朝鮮,對倭寇戰法的研究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被歷史“淹沒”的抗倭名將:陳璘

中間為陳璘、右邊為鄧子龍、左邊為李舜臣


  • 提督水軍,威懾日本海軍

我們來看一下陳璘這次的兵力情況。五千廣東兵,五百艘戰艦。這些戰艦裡面包括敵舟遇之,隨犁隨沉的福船;當時海戰的絕對主力,世界上最為高大先進的樓船。

戰船所配備的武器在當時的世界上也絕對是最為強大的,除了弓弩、刀槍等冷兵器之外,還配有著大量的火器裝備。甚至包括射程能夠達到3000米的超級殺傷性武器。

就這樣,一隻由大明最強的將領之一陳璘,率領的當時世界上最為強悍的海軍來到了朝鮮戰場。這隻部隊將要完成一場對日本海軍的絞殺之戰。

陳璘到達了朝鮮戰場之後,與劉涏、麻貴等遠征軍將領,分道進兵,分別在不同的戰場上與日本展開作戰。既然我們說的是陳璘,那其他戰場我們就不去提及了。

陳老將軍帶著大明遠征軍的“航母艦隊”來到朝鮮海面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戰艦分散開。為什麼不集中兵力呢?

很簡單,大明的“航母艦隊”足夠強,配有強大火器的福船、樓船等大明戰船,在面對日本的關船、安宅船的時候,根本不需要集中兵力,因為大明一艘艦船對戰日本的幾十艘都不成問題:

初,賊泛海出沒,官軍乏舟,故得志。及見璘舟師,懼不敢往來海中。

看到了吧,當陳璘老將軍率領他的“航母艦隊”到來之後,還未開火,就把日本嚇著了。這就是懸殊的實力,給日本帶去的威懾。

被歷史“淹沒”的抗倭名將:陳璘

  • 佈局露梁海峽,口袋陣等待日軍進入

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日本的傳奇人物,入侵朝鮮的罪魁禍首豐臣秀吉死了。死前的豐臣秀吉只下了一個命令:侵朝日軍,全部撤回。

他當然要這麼做,日本與大明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以當時日本的實力侵略一下朝鮮還能有些斬獲,一旦大明參與進來,日本必敗無疑。

但日本還是慢了一步,陳璘老將軍雖然年齡大了,可是耳不聾眼不花,他的戰場消息獲悉的可是相當及時。在日本剛剛準備撤退的時候,陳璘就知道了這件事。

想跑?那是不可能了,陳璘立刻安排大明的水軍對即將撤退的日軍進行堵截。一時間,全羅、忠清、慶尚都佈滿了大明的水軍:

副將陳蠶、鄧子龍,遊擊馬文煥、季金、張良相等皆屬焉,兵萬三千餘人,戰艦數百,分佈忠清、全羅、慶尚諸海口。

大明的水軍將要對日本水軍展開全方位的圍剿攻擊戰。戰爭毫無疑問的按照陳璘的預想走了下去,在大明的“航母艦隊”面前,日本水軍根本就不堪一擊。

日軍指揮官小行西長無奈之下,只好向駐紮在泗川、南海的日軍求援。於是,日本海軍表現出了他們的大無畏精神,紛紛前來送死,不對,是支援。

泗川的日軍艦隊由島津義弘率領,同南海開來的宗智義部在露梁海峽匯合。一時間,大大小小500餘艘日軍戰艦加入到這場戰爭中來。

新來的日軍艦隊以一種“葫蘆娃救爺爺”的送死精神紛紛來到了大明的“航母艦隊”旁邊,準備接受重生再教育的人生洗禮。

因為,在他們到來之前,大明就知道了他們要來支援的消息。老將軍陳璘,與國際友人李舜臣早就做好了新的戰略部署:

璘急遣子龍偕朝鮮將李舜臣邀之

口袋陣部署完畢,陳璘、鄧子龍、李舜臣等人,將要在露梁海峽對日本進行一次埋伏、包圍、殲滅的全程殯葬服務。不管來多少日軍、日艦,只要進到這裡那就只有一個字:死。

被歷史“淹沒”的抗倭名將:陳璘

  • 露梁海戰,日本海軍損失殆盡

果不其然,事情的發展比預想的還要順利,日本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進入了包圍圈中,在陳璘航母艦隊的一通猛烈攻擊之下,發現不妙的日軍立刻掉頭南下。

他們的運氣很好,在掉頭南下的逃跑路上,遇到了朝鮮名將李舜臣,這個被朝鮮奉為神明的將軍,此時早已等的不耐煩了,遇到日軍之後免不了又是一通猛攻。

南邊跑不了,那我就往北跑。北邊好,北邊的將領年紀比較大了,是老將鄧子龍。如果日軍知道鄧子龍曾經在遠征緬甸時候的表現,嚇死他們也不敢往這裡跑:夜半上,生擒招罕、招色、罕老及其黨百三十餘人,斬首五百餘級。鄧老將軍那可是出了名的悍將。

此時,大明和朝鮮的水軍,已經徹底完成了對日軍的包圍。800艘戰艦把日軍的戰艦團團圍住,不給他們留有一點生機。

鄧老將軍很珍惜這一次作戰,這位曾經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的老英雄知道,這次作戰可能是自己最後一次出征了,所以他身先士卒,率領200勇士,擊斃無數日軍。

但不幸發生了,老將軍所在的戰艦被自己人誤射了。戰艦起火,鄧子龍老將軍壯烈殉國,他以軍人最光榮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馬革裹屍,戰死沙場。這是每一個軍人的榮耀。

當朝鮮主帥李舜臣目睹了老將軍所在戰艦起火後,親自率兵前來救援。混戰之中,這位朝鮮的一代名將被流彈擊中,不幸犧牲。

李舜臣在臨死前為了穩定軍心,對自己的兒子說出了一生最後的一句話:戰方急,慎勿言我死,毋令驚軍。

戰爭在持續了一天一夜後,終於結束了。中朝海軍以完勝來告慰鄧子龍、陳舜臣兩位將軍,以及所有犧牲於露梁海戰中的將士在天之靈:

倭無鬥志,官軍焚其舟。賊大敗,脫登岸者又為陸兵所殲,焚溺死者萬計。


被歷史“淹沒”的抗倭名將:陳璘

  • 海上追擊戰,日本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露梁海戰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可結果卻讓小西行長逃跑了。小西行長逃出包圍圈後,日本邊戰邊退,也有一部分的艦船逃到了岸邊。

見到日軍有戰艦從包圍圈中逃了出去,陳璘不幹了。鄧子龍、李舜臣的陣亡深深的刺痛了這位老將軍,陳璘此時只有一個命令:追。

陳璘率軍一路猛追,見到日本的軍艦就轟,看到日本的士兵就殺,一路追殺下去,日本的軍艦被陳璘所率的虎狼之師焚燬數百,而日本的士兵連溺死帶燒死的不計其數。

另一隻由島津義弘前來支援的日本艦隊也被陳璘所擊潰,這樣一來,其他本來想支援的日軍艦隊看到陳璘的“航母艦隊”後都不戰而逃。

不逃不行啊,但凡和陳璘碰到的日本海軍沒有一個能討到便宜的。跑的慢了都不行,陳璘帶著“航母艦隊”那叫個窮追猛打,只要有機會那是絕不放過:

石曼子西援行長,璘邀之半洋,擊殺之,殲其徒三百餘。

倭寇首領石曼子在這一戰中被擊殺,倭帥平正成、平正秀被擒後,都給了他們一個痛快。海上追擊戰,在大明陸路軍隊的配合下取得了完勝。

日本海軍以近乎全軍覆沒為代價,完成了他們的戰略目標,救援小西行長。而陳璘在完成了一系列的海上追擊戰後也登上陸地開始對日軍進行最後的絞殺。

被歷史“淹沒”的抗倭名將:陳璘


  • 陸地絞殺戰,抗倭援朝取得勝利

從海上撤退到陸地上的日軍,與原陸地上的部隊開始匯合。這兩隻相繼在海上與陸地上都經歷了失敗的部隊,不知道匯合之後是什麼想法。

不管他們是在一起抱頭痛哭,還是一起理性的分析戰術戰法,反正匯合後的日軍都開始退縮到錦山進行防守。

不管明軍是如何的挑戰,這群倭寇就是不應戰。沒過多久,這幫人開始了渡海逃竄,躲到了一個險要之地——乙山。

他們以為憑藉著乙山的地勢險要,道路險阻,明軍就不敢對他們進行追擊。那他們錯了,他們根本不瞭解明軍,更不瞭解陳璘。

陳璘靠什麼起家的,靠的就是打流寇,滅山賊,叢林作戰,那是陳璘的老本行:

萬曆初,討平高要賊鄧勝龍,又平揭陽賊及山賊鍾月泉,屢進署都指揮僉事,僉書廣東都司。

相比在海上作戰,在山地作戰那陳璘是求之不得啊。倭寇以為逃到了高山峻嶺就拿他們沒辦法,但是陳璘可不怕:

崖深道險,將士不敢進。璘夜潛入,圍其巖洞。

陳璘真是老而彌堅,他親自帶隊,趁著茫茫的夜色,包圍了倭寇躲藏的巖洞。

只等待白天一到,眾炮齊發,倭寇又一次開始了他們的逃竄生涯。驚慌失措的倭寇逃到了後山。他們打算憑高據守,但他們又錯了。的確,爬的高了是可以憑高據守,可是也沒地方跑啊。

陳璘指揮將士對日軍展開了攻堅戰,憑藉著火力的絕對優勢,和將士的殊死奮戰,又一次把倭寇擊潰,新一輪的絕地大逃亡開始。陳璘老將軍看到這群潰敗的倭寇,決定分兵追擊,徹底消滅他們

將士殊死攻,賊遁走。璘分道追擊,賊無脫者。

追擊戰,變成了殲滅戰。逃竄到乙山的倭寇被一網打盡,抗倭援朝取得了全面勝利。接下來的事就是班師回朝,論功行賞:

論功,璘為首,綎次之,貴又次之。進璘都督同知,世蔭指揮僉事。


被歷史“淹沒”的抗倭名將:陳璘

戚繼光曾經說過“封侯非我願,惟願海波平”,這兩句詩不僅僅是戚繼光的心願,把他用來形容陳璘老將軍也是恰到好處的。

這個即便被人誣陷貪腐,也依舊不改報國熱情的將軍,能夠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以六十五的高齡披掛上陣,在露梁海峽,以高超的指揮藝術,幾乎全部殲滅了日本海軍;在崇山峻嶺,以堅韌的戰鬥意志,把逃竄的日軍一網打盡。

陳璘老將軍值得被後人銘記,即便他沒有無法掩蓋的赫赫戰功,僅僅憑藉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還能夠上陣殺敵,保家衛國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