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孩子,都是这样“夸”出来的

0

自信的孩子,都是这样“夸”出来的


正确认可孩子,能让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走入正向的循环,获得健康的、持续向上的动力。


01

你小小的认可,

或许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美国一所乡村小学18个班孩子进行过一场实验。他们先是煞有其事地对孩子们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但并没有真的计算分数和结果。而是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告诉校方这些孩子更有发展潜力,并叮嘱他们保密。


自信的孩子,都是这样“夸”出来的


8个月后,经过测试发现,之前被随机判断为有潜力的学生,表现得性格更外向、更自信,求知欲也更强。这个后来被罗森塔尔命名为“权威性谎言”,他对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学生来说是权威。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个权威。父母的认可,将深刻地影响孩子的人生。


在心理学上,因为每个孩子潜意识里都是爱父母的,他们会把父母的评价,内化为对自己的评价。


02

这个世界的坏

他们早就感受到了


我国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卢勤曾经把每个孩子比喻成一颗鸡蛋:把鸡蛋打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把鸡蛋破开;另一种是从内部给鸡蛋温暖,等小鸡出生,鸡蛋就打开了。从外面打开是食物,从里面打开才是生命。孩子也一样,他们更需要鼓励、接纳和认可,而不是太多的压力。


自信的孩子,都是这样“夸”出来的


正确认可孩子,是个技术活。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对纽约20所学校的40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10年的实验,结果令人深思。首先,她让孩子们进行非常简单的拼图游戏。然后对A组孩子给予“你很聪明”的表扬,而对B组的孩子给予“你刚才一定很努力”的鼓励。


自信的孩子,都是这样“夸”出来的

随着难度增大,A组跟B组的孩子开始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A组 被夸聪明的孩子

更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维”:“你很聪明”背后传达的意思是——因为聪明,所以你成功了。为了保持聪明的评价,孩子会更倾向于保守行事,遇到困难时,更容易感到沮丧、怀疑自己。


B组 被夸努力的孩子

更容易形成“发展型思维”:“你很努力”背后传达的意思是——因为努力,所以你成功了。没有不必要的压力, 孩子更有自信,更愿意尝试,不会轻易放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