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你就打死她!”挑事儿爸爸+暴躁妈妈等于孩子的童年噩梦

文|福林妈咪

要说童年噩梦是什么?看了一个视频之后,我找到了答案:挑事儿爸爸+暴躁妈妈。

这是一个家暴视频,拍摄者是爸爸,在视频的一开始,爸爸就说:你打吧!

妈妈就像是接到指令一样,拿着棍棒就照着小女儿打去,把女儿从床边拖到卧室门口,每一下都落在小女儿的脊柱上发出“砰砰”的闷响,连续二十几下。

“有本事你就打死她!”挑事儿爸爸+暴躁妈妈等于孩子的童年噩梦

小女儿求饶着喊“妈妈别打了”,妈妈听着哭喊声反而越打越狠,一旁的大女儿毫无反应,像是早已熟悉这种场景一般。

可是爸爸却始终在床上坐着拍摄,一边拍嘴里一边说道:“有本事你就打死她。”

妈妈听了再次发狂,小女儿哭得更大声,更是激怒了妈妈。

妈妈用脚把女儿踹出卧室,爸爸起床跟着去外面拍。

一边看又用挑衅的语气说了句:“我看你今天能把她怎样?”

一下子,妈妈更火大,随手又拿来一根棍子,一下打在女儿头上。

妈妈看了一眼旁边看好戏的爸爸,对爸爸喊:“你录啊!”

“有本事你就打死她!”挑事儿爸爸+暴躁妈妈等于孩子的童年噩梦

爸爸还火上浇油:“我就录。”

妈妈直接把一旁的大女儿拽来一起打……

很显然,一开始,是两口子吵架了,谁也不让步,然后迁怒到了孩子身上,最后把另一个孩子也牵扯上,场面有些失控。

孩子在这个家庭里的地位变成了什么?成了最底层的出气筒。

夫妻二人吵架,谁都不肯让步,而孩子求饶的哭喊声,仿佛让自己得到了从另一半那里得不到的认错态度,甚至满足了自己的征服欲。

01

在孩子的成长环境中,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给的暴力

“有本事你就打死她!”挑事儿爸爸+暴躁妈妈等于孩子的童年噩梦

这样的暴力往往“以爱之名”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有这么一个观点:你越爱一个人,潜意识里就越想和他“共情”。

意识就是你越爱他,就越希望对方能够感同深受,能够理解你。

这个“共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另一半的,另一部分是对孩子的。

一位宝妈在视频下方留下这样的评论

“有本事你就打死她!”挑事儿爸爸+暴躁妈妈等于孩子的童年噩梦

妈妈和爸爸吵架,气没有撒完,延续到孩子身上,但也只是吼了孩子几句,可是爸爸却嫌烦,说吵死了,妈妈直接被气到就打在了孩子身上,心里想的是:明明孩子是两个人的,为什么只有我在管?

都说孩子是爱的结晶,夫妻吵架后,孩子却成了最大的牺牲品,妈妈还爱爸爸,只是爸爸不理解妈妈为家庭的付出,甚至还不断刺激妈妈,但是妈妈又渴望被理解,因此作出了打孩子的举动,想让老公心疼一下孩子,心疼一下自己。

这种是希望另一半和自己共情的表现。

还有另一种希望孩子和自己“共情”的表现。

RAP歌手刘悦spam,在2019年的时候发行过一首歌《红气球》,这首歌反应了孩子在家庭暴力中的状态。

歌曲用故事串联,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的是因为家庭矛盾被拿来撒气的孩子,妈妈和爸爸吵架,爸爸说了很多刺耳的话后夺门而出说“日子不过了。”接着原本在客厅被气到哭泣的妈妈拿着皮带冲到了孩子的房间。

“有本事你就打死她!”挑事儿爸爸+暴躁妈妈等于孩子的童年噩梦

后半部分讲妈妈终于和爸爸离婚了,妈妈发誓要做一个坚强独立的女人,同时她要孩子按照她的规划成长为优秀的那种人,不要成为以前的自己,但是却用错了方式。考试不好,不听管教就会打孩子。最终孩子对暴力屈服。

这种情况下,妈妈的暴行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让孩子对自己受的苦感同身受。希望孩子和自己共情,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棍棒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很多中国父母。孩子做错了打到认错才算完,孩子做不好,打他就是鞭策他,让他下次做更好。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并不清楚,只知道不听话就会被打,没有目标也没有希望,因为每天受到的暴行,都会出现在孩子第二天的梦里。

这些“以爱之名”的暴力,不光被爱的那个人无法理解,最终受伤的还是孩子。

“有本事你就打死她!”挑事儿爸爸+暴躁妈妈等于孩子的童年噩梦

02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暴力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阴影,可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躁狂。

也许有不少人骂这样的人怎么配得上被称为“妈妈”或者“爸爸”,虽然有一些,可能与生俱来就有暴戾的脾气在骨子了,但是也有一些和前面评论截图中一样的家长存在,生下宝宝之前,根本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对这么小的孩子而且还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动手。而一切的导火索在于和家里另一半的争吵让自己暴躁抓狂、失去理智。

真正的过日子就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所有的家庭都要面对,可为什么你们家的琐事就能让你这么暴躁?

都说两个人相处的越久,就越了解对方,当然,这个了解也包括对方的弱点和痛点。

吵架时,两个人都在气头上,说话专挑可以刺痛对方的说,恨不得句句诛心,久而久之,妈妈越来越暴躁,爸爸越来越没耐心。所以日子越过越是一团糟,脾气越来越暴躁。

那些和谐的家庭也会为了鸡毛蒜皮争吵,但是为什么没有闹到这么严重的地步?

“有本事你就打死她!”挑事儿爸爸+暴躁妈妈等于孩子的童年噩梦

除了爱,更多的是懂得克制情绪,知道认错,而不是火上浇油继续激怒对方,让对方失去理智。虽然,这也不是可以将怒火蔓延到孩子身上的借口,但是往往会导致失去理智的那一方将难以控制情绪发泄在家里的弱者身上。

03

爸妈的情绪就是孩子成长环境的主导者,而他们的情绪最容易受到另一半的影响,所以,想给孩子优质的成长环境,父母本身就要学学夫妻相处之道。

吵架时有事说事,不在伤口上撒盐

前面也有说,往往夫妻在吵架的时候,总是知道对方的痛点和弱点,挑这些说无异于伤口上撒盐,但是这样的争吵并不能解决问题,可是争吵往往是因为有问题才会争吵,所以,直面问题是最有效的方法。

适时服软认错

婚姻中,最先认错的那一方不一定是真的错,而是因为更爱对方,不想这样的状态持续太久,其实只要两人感情还在,一句“对不起,我错了”是让对方解开心结最有效的方法,而且这句对不起,男人先说效果更好。

身边一位朋友的爸妈,60好几了还经常闹离婚,而他们的问题,只是因为年轻时,婆婆对媳妇不好,而老公从来没帮妻子说过话,妻子也争强好胜,自己白手起家承包了一个火车站附近的旅馆,总是明里暗里说老公没出息没本事。

“有本事你就打死她!”挑事儿爸爸+暴躁妈妈等于孩子的童年噩梦

可是从30多岁就开始闹,闹了20多年还没有离,每次一吵架就是要离婚,离婚协议书也填了,可是迟迟没有去民政局,一拖又是半年,拖到现在疫情在家也没法去办。

朋友问她妈妈为什么之前一直不去办理,妈妈却红了眼说:“我只想听你爸爸说一句对不起。可是我等了这么多年都没有等到。”

而我的朋友却痛哭到:“

你为什么不早点离?我的童年都在你们的吵架声和我挨打的叫喊声中度过了,你为什么还不离?我现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却还迟迟不答应男朋友的求婚,我怕你们现在离婚会成为我的负担!”

夫妻二人都有错,可是孩子是无辜的。妈妈给出的条件也很简单,只要爸爸说句对不起就好了,可是20多年都没有等到。

夫妻之间的恩怨,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是女人往往内心很柔软,不管她是外表强悍还是柔弱,也许一句道歉后,有些会傲娇的继续说你的不是,但是内心早已原谅,还有一些索性也说出自己的不是,两个人就能和好如初,不给暴躁的脾气留空间。孩子也不会成为夫妻关系的牺牲品。

“有本事你就打死她!”挑事儿爸爸+暴躁妈妈等于孩子的童年噩梦

共同分担生活中的苦

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琐碎事很多,夫妻二人是要分工明确,但是带孩子做家务绝不仅仅是宝妈的责任,共同分担才能让生活过得更甜。

夫妻二人关系好了,也就降低了那些“以爱之名”的暴力发生率了。

写在最后:

在孩子童年里出现的暴力,本就带着暴击,让孩子难以忘怀,而家里两个最信任的人,一个打自己,另一个不仅不帮,甚至还火上浇油,这对孩子来说是多大的伤害?也许孩子不记仇,但会印在孩子心里伴随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