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称呼知多少


道士称呼知多少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渊源于古代流行的巫术。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奉先秦道家老聃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道教遂渐臻形成。稍后,张角另创太平道,两者成为早期道教的两大派别。道教唐宋时大盛。金代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以道为主,道、释、儒三教合一的全真道。此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二宗。明清时由盛入衰。道教以老子提出的“道”为基本信仰和教义,“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构成天地、阴阳、四时而化万物,崇拜由“道”人格化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徒修炼的具体方法有服饵、导引、胎息、内丹、外丹、符箓、房中、辟谷等。宗教仪式有斋醮、祈祷、诵经、礼忏。代表性经书有《道德经》、《正一经》、《清净经》、《玉皇经》、《灵飞经》等。

“道士”是指奉守道教经典戒规及熟悉各种斋醮祭祷仪式之人,一般指信奉道教的宗教职业者。西汉前有方士而无道士之称。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后人称其徒为“道士”,因道教经书谓”以道为事,故称道士”,其名才开始正式使用流行,成为道教神职教徒的称谓。道士有六阶: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道士。

道士必须信奉道教教文,遵守道教规戒,身着规定的道装,在宫观内修习道教的斋仪和道术。虽然道士是对道教神职教徒的通称,但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身份的道士,还是有各种不同的称谓:

普通称谓

道人:泛指道术之士,宋元以后,为道士的道号,或道土自称。

黄冠:根据道士受戒时衣冠为黄色,泛称道士为黄冠,女性道士则称为女冠。

乾道:男性道士称为乾道。

坤道:女性道士称为坤道。

道姑:女性道士。

尊敬称谓

羽人:亦称羽客、羽士、羽衣,寓意道士飞升成仙。

天师:道教中对得道者的尊敬称谓。

先生:道士的尊称或谥号、赐号。

法师:指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高道。大师:指年长或德高望重的道士,既是尊称,又是名位,历史上称大师者,多为皇帝所赐。

炼师:对精通养生、炼丹方法且修炼高深的道士的尊称。

道长:教外人对道教徒最广泛、最常用的称谓,同道亦可互称。

道士称呼知多少


特殊称谓

真人:道教称得道成仙的道士为真人,通常不指在世的道士。

祖师:道教各派的创始人,被道徒尊为祖师。

方士:泛指有方术之士,尤指以阴阳、卜筮、占梦、房中术等迷信活动为职业的人。徐福就是其中之典型。

神仙:亦可尊称为祖师。道家称辟谷修养而得神通者为神仙。道教谓神仙有九品之别,分别为上仙、高仙、大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到仙。

互称与自称

某(指姓)爷:道士与道士之间,不分男女老少均可互称某爷。

老修行:同道初见互不相识,敬称老修行。

贫道:出家道士对教外人自称贫道。

弟子:出家道士对同道自称弟子。

师兄、道友:拜同一度师学道者,不分男女,先拜者为师兄,后拜者为师弟。或称年长者为师兄,年长称年少者为道友。

另外,道教神职教徒在教内担任不同教职而出现的各种称谓有:方丈、监院、住持、都讲、知客等,多在教内使用。

道士称呼知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