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旗人繪製《圓明園原貌圖》


滿洲旗人繪製《圓明園原貌圖》

金勳(1882年出生,1976年逝世),字旭九,滿洲旗人,生於海淀成府村的滿洲營造世家。熟悉西郊滿洲皇家園林建築,精於繪事。
金勳先生自幼生長在北京西郊的成府村,對西郊園林建築甚是熱愛。對圓明園之被焚燬萬分痛心,時刻翹盼國家振興,修復這一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因此,他根據先人遺留的資料,終日伏案繪製放大詳圖,俟修復時致用。為校正舊圖、重繪新圖,他還常到圓明園舊址勘察,故所繪圖中保存了園林的本來面貌。
先生除繪製了圓明園各景點的細部圖外,還將這些零碎信息進行拼湊,精心繪製了大幅圓明一園和圓明三園地圖。《圓明園鳥瞰圖》,尺寸為 94×185 cm,《圓明園復舊圖》,尺寸為 178×327cm,兩幅圖均為1931年前後編繪而成,採用山水形象畫法,色彩豔麗,形象地再現了圓明園三園焚燬前的盛況,為研究圓明園全景的珍貴史料。

1931 年前後,金勳任中國營造學社繪圖員,根據其實測資料及樣式雷圖檔,整理出《圓明園復舊圖》。1932年起,金勳任國立北平圖書館輿圖組館員,從事樣式雷圖檔的整理編目和圓明園的研究工作,繪製了很多圓明園圖。1933 年,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1933 年第 7 卷三四號發表了《北平圖書館藏樣式雷制圓明園及其他各處燙樣目錄》和《北平圖書館藏樣式雷藏圓明園及內廷陵寢府第圖籍總目》文章,為研究樣式雷圖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40年金勳撰《妙峰山志》和《北京西郊成府村志》,其稿本現藏中國國家科學圖書館。《妙峰山志》是介紹妙峰山及周遍各景點歷史變遷的重要著作。據書中記載,光緒二十五年(1899)四月,慈禧後曾上過妙峰山。《北京西郊成府村志》是介紹圓明園及周邊各景點歷史變遷的一本經典著作,被後人多次引用。 1961 年,年進八旬的金勳先生根據少年時對圓明園的印象並參考法國浦忒思及意大利郎世寧繪銅版畫等相關資料繪製而成《圓明園西洋樓圖》。

金勳所珍藏的清代海淀諸園平面圖,是金勳及其先世經修海淀園林的設計圖樣,其中包括了淑春園,鳴鶴園、鏡春園、朗潤園、蔚秀園以及承澤園等舊圖若干幅。” 1965 年,他繪製了百餘幅《圓明園各處平面建築圖》,涉及內容包括圓明三園 100 多處景區及暢春園、西花園、熙春園、春熙院和周邊諸多王公貝勒私家花園等諸景點。


金勳先生在圓明園文獻整理工作上做出了很大功績。金勳先生關於圓明園著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他不僅自己繪製撰寫了許多極具價值的關於圓明園的圖紙和文章,而且還熱心為其他圓明園研究者提供幫助。劉敦楨編著《同治重修圓明園史料》,法人亞樂園編著《十八世紀耶穌會士所做圓明園工程考》時,金勳先生都曾為他們提供過許多資料。原來金勳與圓明園有這麼深厚的關係。


滿洲旗人繪製《圓明園原貌圖》

金勳原圖是圓明園被毀後第一張全面展現圓明三園盛世景觀的大型復原圖。金勳的祖輩曾參與圓明園、長春園營造工程,他早年曾進入被焚燬的圓明三園內實地考察過,圖中所反映的內容根據他所掌握的許多第一手材料而繪製,猶顯珍貴。

歷時五年的資料搜尋和研究

與學苑出版社那時正在進行中的《城市記憶·老地圖》繪圖系列相比,《圓明園原貌圖》的繪製難度極大。

滿洲旗人繪製《圓明園原貌圖》

如當時已出版的《十三陵手繪圖》,繪製中的《頤和園手繪圖》,以及將要繪製的《故宮手繪圖》、《天壇手繪圖》、《北海景山手繪圖》、《什剎海手繪圖》等,這些景點眼前基本完整,裡面的景物也都基本還在,而圓明園的建築、園林早已不復存在。這也恰好凸現了再現圓明園原貌的意義和價值。學苑出版社20年來已經形成了以記錄與搶救中華優秀文化遺產為主旨的民間文化、文史典籍、傳統醫藥學圖書出版特色。因此,當《圓明園原貌圖》的幾位編輯將選題報告交到社領導手中之後,很快就獲得了批准。

繪製《圓明園原貌圖》這五年時間裡,幾位編輯的雙休日基本算是“犧牲”了,他們每天就像著了魔似的瘋狂搜集有關圓明園的一切,不管是文字、繪畫、版畫還是詩詞,也不管這些資料是單獨成冊、還是刊載在報紙、雜誌、網頁上,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所有能提供一絲參考線索的資料都要拿到,哪怕其中只有一句可用的話。


滿洲旗人繪製《圓明園原貌圖》

這其中,給他們幫助最大的是那些描述相對準確的文字記錄,他們也就以此為基準開始了這項艱鉅的工作。

《圓明園原貌圖》重在“復原”,而不是揉進想像成分的藝術創作。所收集的不少繪圖資料中的圓明園景色,均添加了相當多的個人藝術創作成分,比如亭臺樓閣的位置、園中水系的走向、花草樹木的品種、分佈等等,均與文獻記述不盡相符。此次《圓明園原貌圖》的繪製,就要對古籍文獻中有差別的、甚至相互矛盾的文字記述進行辨析、校正……竭盡所能的呈現給大眾一個完整、清晰、真實的圓明園原貌。

於是,史料中的文字、木刻版畫中的線條,一點一點地勾勒、構造出了昔日圓明園中的宮殿、湖泊、山嶺、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的骨架,根據史料調配出的色彩,把園林暈染活了,最終一幅栩栩如生的《圓明園原貌圖》展現在我們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