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化源遠流長,談起梅花,離不開梅妻鶴子的典故

梅為天下尤物,梅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享有重要地位。早在商代,古人即以梅代醋,喂煮羹湯,青年男女拋梅定情的風俗已出現在中原大地;西漢初葉即將梅樹用於綠化;到魏晉、南北朝,梅花栽培更盛。

梅花怒放於風雪中,傲寒凌風、堅貞不屈的品格,引無數文人雅士寓情梅花抒發情懷,以梅為主題的琴、棋、書、畫、詩、歌、曲等藝術作品層出不窮,形成了蔚為燦爛的梅文化。



將梅的地位放得最高的莫過於北宋隱居於杭州孤山的林和靖了,他一生勤奮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曉。他淡泊名利,最終在西湖孤山北麓上結草為廬,立志不娶妻,不做官,以作文題詩終老天年。

林和靖愛梅成癖,隱居後在山坡上遍種雪梅。吸引賞梅的人紛湧而至,林和靖也不拒絕,只在他家門板上貼了個告示:“休教折損,盡許人看。不迎不送,恕我痴頑。”當他的梅樹增加到三百六十棵時,他忽然想到,這不正是個周天之數嗎?可以不必擔心一年的柴米了。於是他就準備了一個瓶子,把每棵梅子所賣的錢包成一包一包,放在裡面,每天取出來一包,作為當日的生活費用。



文人墨客的梅詩詞、梅楹聯、梅畫浩如煙海。長達十卷的《梅苑》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詠梅專集;梅花楹聯常見於各地。梅樹疏影橫斜,最宜與花鳥、樹木、奇石搭配入畫,如“四君子”(梅、蘭、竹、菊)、“芝仙祝壽”(靈芝、仙鶴、竹、梅)、“喜上梅梢”(喜鵲、梅花)、“五清”(松、竹、梅、蘭、石)等,令人隨俗會意,為之心曠神怡。


梅文化源遠流長,談起梅花,離不開梅妻鶴子的典故


宋代名畫家宋伯仁,寫梅百圖,神態各異,梅曲、梅戲勾聯古今,韻味悠長。最早的梅花古曲是《梅花落》,唐代梅曲尚有《大梅花》、《小梅花》等。古琴曲《梅花三弄》分引子、暗香浮動、笑傲霜雪、凌寒盛開、尾聲五部分。這些藝術作品都深受人們的喜愛。


喜迎三八節,向女性同胞們道一聲祝賀,特推出兩個專欄超低價銷售,分別為《12節課讓你的孩子愛上手工剪紙》和《12節剪紙課帶你玩轉十二生肖》,只此今明兩天,史上最低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訂閱。學做剪紙手工,釋放壓力,共享美好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