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來宮頸糜爛,要不要治療?

“宮頸糜爛”在中國是個知名度非常高的詞,不少成年女性可能都有在某次體檢中被診斷為宮頸糜爛的經歷,更有說法稱,宮頸糜爛如果不治療會導致宮頸癌。

在百度,宮頸糜爛的搜索展現量達到了8960萬次。

體檢查出來宮頸糜爛,要不要治療?

事實上,宮頸糜爛真有這麼可怕嗎?更切確的說,它到底是不是病呢?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關於宮頸糜爛的科普。

體檢查出來宮頸糜爛,要不要治療?

絕大部分的宮頸糜爛都不是病!

省二醫·寶瑞國際醫學中心婦科專家表示,宮頸糜爛是對“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的一種錯誤表述。實際上,宮頸糜爛這個詞在 8年前就已經從醫學教材中刪除了。

很多女性都會以為,健康的宮頸就應該是光溜溜的,而一旦檢查出糜爛就是代表宮頸出了問題。其實對於年輕女性來說,“宮頸糜爛”並不是真的糜爛,只是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在雌激素作用下向外側延伸出來,形成的一種外在生理現象。只不過有的人糜爛面積大一點,有的人糜爛面積小一點,而有的人沒有糜爛罷了。

體檢查出來宮頸糜爛,要不要治療?

大部分的宮頸糜爛是生理性的,但也有病理性的。

比方說,有些宮頸炎症,就以宮頸糜爛的形式表現出來,還有些宮頸上皮內瘤變甚至宮頸癌,也是以宮頸糜爛的形式表現出來。

因此,發現宮頸糜爛以後並不能籠統地說要不要治療,而應該做進一步檢查。如果是病理性的問題,就需要治療了。檢查包括病原學檢查和宮頸細胞學檢查,如果細胞學檢查有問題,那麼就需要進一步的陰道鏡檢查。

寶瑞婦科專家強調,需要治療的不是宮頸糜爛,而是表現出宮頸糜爛這種症狀對應的疾病,比方說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及宮頸癌

體檢查出來宮頸糜爛,要不要治療?

宮頸糜爛會導致宮頸癌嗎

宮頸糜爛並不會導致宮頸癌。目前的研究認為,絕大多數宮頸癌變的原因,是長期 HPV(一種病毒)感染。

HPV 是一種病毒,就像感冒也是病毒感染一樣。人一生中很容易會被某種病毒侵襲,而且大多可以自愈。因此,如果只是短時間感染,也不必太緊張。宮頸癌需要 HPV 的長期侵襲,才有可能會導致。

如果體檢發現有宮頸糜爛,大可不必過多擔心,前面也提到了,導致宮頸癌的原因是長期 HPV 感染,與你有沒有宮頸糜爛沒有直接關係,長期HPV感染即使宮頸表面光滑,也可能已是宮頸癌中晚期(內生型宮頸癌)。

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

雖說宮頸癌是宮頸最可怕的敵人,但我們也可通過有效的方法來防治它,那就是宮頸癌篩查。各年齡段的女性如果按照我們推薦的篩查指南進行相關檢查及處理,則完全可能防微杜漸,將宮頸癌扼殺在搖籃內,最終像消滅天花一樣消滅宮頸癌。

各年齡段宮頸癌篩查指南:

體檢查出來宮頸糜爛,要不要治療?

接種過HPV疫苗的女性也不可掉以輕心,需要遵循的篩查建議同未接種疫苗的女性一樣,遵照年齡段進行篩查。

HPV及細胞學聯合檢測進行宮頸癌篩查

聯合篩查的起始年齡為30歲,終止年齡為65歲。

對於65歲及以上女性,如過去20年沒有宮頸上皮內瘤變(CIN)2及以上病史,同時已充分接受篩查且結果陰性,則可停止篩查。聯合篩查可使用分型及不分型的HPV檢測方法。

體檢查出來宮頸糜爛,要不要治療?

①聯合篩查結果均陰性:則每5年聯合篩查1次。

②HPV陽性且細胞學為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直接行陰道鏡檢查。

③HPV陽性且細胞學陰性:則12個月時重新聯合篩查,或者進行HPV16和18的分型檢測,若HPV16或18陽性,應行陰道鏡檢查,若HPV16和18陰性,則12個月時聯合篩查。

④HPV陰性、細胞學檢查為ASC-US:每3年進行1次聯合篩查。另外細胞學為宮頸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宮頸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以及鱗狀上皮細胞癌女性,無論HPV結果如何,均直接行陰道鏡檢查。

以上,就是寶瑞國際醫學中心關於宮頸糜爛和宮頸癌的相關知識科普,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體檢查出來宮頸糜爛,要不要治療?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 寶瑞國際醫學中心

寶瑞國際醫學中心,由三甲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廣東省應急醫院)與A股上市公司粵泰股份(證券代碼:600393)聯合創辦,是一家集醫療、科研、保健康復、健康教育於一體,全面引進國際品質醫療標準和先進診療技術的綜合性醫療機構。寶瑞國際醫學中心,也是國內首家公辦民助的醫生多點執業平臺,彙集國內各科室知名醫師以及國際名醫,致力於為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隨著國內整體醫療服務水平的發展,和國內市場對醫療服務新需求的逐漸提高,就醫難,就醫體驗品質感差等問題也越來越多,高端醫療帶著強烈的必然趨勢性出現。作為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一體兩翼”建設引領醫改的新概念型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寶瑞國際醫學中心”順勢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