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魏忠賢一死 大明必亡”? 魏忠賢在歷史上的另一面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魏忠賢是明朝的大奸臣,上了舞臺註定是個大白臉,魏忠賢當權時代,損害了很多士大夫階級的利益,被文官集團認為是共同的敵人慾處之而後快,但是,又有人說;“魏忠賢不死 大明不亡”,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為何說“魏忠賢一死 大明必亡”? 魏忠賢在歷史上的另一面

一、出身草根,理解底層民生疾苦

魏忠賢是窮苦百姓家出生,做事情還是比較為百姓考慮,相對於當時的貪官奸佞之徒要好很多,明朝期間 河南鬧旱災,餓死很多百姓,魏忠賢積極展開賑災舉措,免除災區賦稅,明朝最有趣的一個現象就是層層剝削,朝廷需要賑災或者搞大型建築,撥發的銀行從銀庫經過層層劃撥。1萬兩白銀到地方館執行者手裡,被各層貪汙能剩下一半就很不錯了,,所以朝廷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徒有其表,而這位魏忠賢要做的事情,總是事半功倍,底下人員保命來不及,誰還敢貪汙腐敗。

為何說“魏忠賢一死 大明必亡”? 魏忠賢在歷史上的另一面

二、主政期間,制定合理財政稅收

魏忠賢在政期間,對天啟皇帝最大的貢獻就是制定合理的賦稅制度,保證了大明王朝能夠正常的運轉,魏忠賢出生底層,痛恨官商同流合汙階級,他大力打壓,壓榨,欺負官商階級,對老百姓還是不錯,很多富商 文臣 士大夫面對魏忠賢的壓榨真的是沒有辦法,只能乖乖認栽,交錢,這也成就了天啟年間,朝廷的稅收是真正不錯的,如果持續下去到明末崇禎年間,也不會出現皇帝一天一碗麵條,靠典當皇宮物品為籌措軍費的事情發生。

為何說“魏忠賢一死 大明必亡”? 魏忠賢在歷史上的另一面

據史料記載,闖王打北京城時,防守士兵即沒軍費,也沒軍糧。可謂士氣十分低下,闖王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北京,佔領了紫禁城,北京城破後,闖王收集了幾千萬軍資。都是從文官大臣手裡蒐集的,魏忠賢存在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讓大明王朝這部機器正常運轉,崇禎皇帝即位,拆掉了魏忠賢這個壞掉的零件,直接導致大明王朝這部機器癱瘓,無法正常運轉,崇禎最大的錯誤,就是在還沒有培養出能牽制文官集團與東林黨的人時,而廢掉了魏忠賢。

為何說“魏忠賢一死 大明必亡”? 魏忠賢在歷史上的另一面

三、為了保證大明王朝正常運轉,牽制東林黨與富商文官

魏忠賢在世期間,明喜宗臨終前對著弟弟信王朱由檢說;“忠賢恪謹忠貞,可記大事”明朝滅亡最主要原因就是賦稅的轉移,當時國家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少數的官紳與皇族手裡,他們不僅不交稅,而且還搶佔百姓土地,隨便一個富豪與皇族都比戶部錢要多,魏忠賢或者能鎮壓東林逆黨,籌得出賦稅,魏忠賢死後國家大部分的稅收就落到了西北民眾頭上,老百姓吃不上飯,交不起賦稅,鋌而走險起義,這也是必然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