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中的歷史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魏忠賢


你認識中的歷史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魏忠賢


魏忠賢——古今第一宦官

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後,開始平步青雲,拉開了中國歷史上最昏暗的宦官專權的序幕,一時廠衛之毒流滿天下,一大批不滿魏忠賢的官員士子慘死獄中;一大批無恥之徒都先後阿附於他,更有某些阿諛之臣到處為他修建生祠,耗費民財數千萬。他自稱九千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禎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徹底肅清。

魏忠賢(1568年-1627年),中國明朝末期宦官,原名李進忠,北直隸肅寧(今屬河北灤南)人。出身於市井無賴,父母為街頭雜耍藝人或小手工業者,好賭成性,曾賣掉自己的女兒作為賭債。認魏朝作為“幹父”而改名換姓(據《明清宮廷秘史》)。後為賭債所逼遂自閹入宮做太監,在宮中結交太子宮太監王安,得其佑庇。後又結識皇長孫朱由校奶媽客氏,與之對食(太監宮女之間的婚配)。對皇長孫,則極盡諂媚事,引誘其宴遊,甚得其歡心。泰昌元年(公元1621年),朱由校即位,是為熹宗,年號天啟。魏升為司禮秉筆太監。

明熹宗是個“木匠天才”,喜歡刀鋸斧鑿油漆的工作,“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他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巧奪天工。魏忠賢總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貫注之時,拿重要的奏章去請他批閱,熹宗隨口說:“朕已悉矣!汝輩好自為之”。魏忠賢逐漸專擅朝政。

明熹宗臨死前曾專門叮囑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後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認識到了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鍵問題上。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繫大明江山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崇禎即位的時候,海內難民揭竿四起、關外清兵虎視眈眈,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富有處理軍國大事經驗,以及善於把握動盪時局的“能人”來獨當一面,雖然無法扭轉國勢日衰、積重難返的敗亡趨勢,但也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坍塌崩潰。但崇禎為了整飭內政和平息民憤,更是為了獨掌大權,藉著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勢,一舉肅清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時,無力迴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了。收葬魏忠賢遺骸,既是他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17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

為什麼說魏忠賢不死,明朝就不會滅亡,只因他能鎮住這幫人


魏忠賢,明末有名的大太監,大奸臣。他少時家境不太好,整天和消混混們混跡於街頭。一個人有沒有出息早先就能看出來。魏忠賢是自宮的,話說對自己都這麼狠的人,那要混不出太監樣了還真對不起他這一刀。


你認識中的歷史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魏忠賢


進宮後他巴結上了客氏,這個客氏是朱由校的乳母。在朱由校還是皇子時,這個客氏對他真的是沒話說,所以朱由校繼位後非常信任客氏,按說皇帝繼位後就沒有乳母什麼事了,但是朱由校封她為奉聖夫人,每天出入朱由校的寢宮,據記載二人可能有關係。

魏忠賢搭上了客氏這條線當然是扶搖直上。至於客氏為什麼看好魏忠賢,有傳言說他是自宮的,由於手藝不好,或者是故意的,所以宮的不乾淨,由此憑這點跟客氏搭上關係還是有可能的。


你認識中的歷史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魏忠賢


在客氏的幫助下,魏忠賢極受寵信,出人司禮秉筆太監,這個位置是可以為皇上代批奏摺的,權力非常大,算是太監這門行業的最高水準。朱由校是很貪玩的皇帝,基本不管國事,因此魏忠賢一時權傾朝野,自封“九千九百歲”,而當時有種說法叫“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後,打擊閹黨,魏忠賢也被給辦了。史書上記載魏忠賢無惡不作,崇禎皇帝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著手滅掉魏忠賢,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為什麼還有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的說法呢?


你認識中的歷史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魏忠賢


明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造反,比如李自成、張獻忠等,說明朝亡於流寇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回頭來看一下,朱由校在位時,也就是魏忠賢當權的時候,有記載的民變只有一次,而到了崇禎時期,各地民變四起,那些闖王什麼的都是這個時候起來的。

朱由校喜愛木工,完全不管事的,而魏忠賢是大貪特貪,但是他在貪之餘還是辦事的,難道說崇禎皇帝就不辦事嗎?當然辦,崇禎還是一個非常敬業的皇帝,但是沒有用對地方,方法不對。


你認識中的歷史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魏忠賢


魏忠賢當權後,實行了一個好政策,那就是收工商稅,為什麼要收?因為國庫沒錢啊,沒錢自己就沒法貪了。雖然自己貪一點,但是國庫還是逐漸的充實起來,當時邊界正鬧騰,沒有軍餉軍隊哪有心情打仗呢?

崇禎當政後弄死了魏忠賢,皇帝也不是超人,他還是需要手下辦事的,這時另一幫人上來了,那就是東林黨。東林黨都是些什麼人呢?大部分是江南的士大夫,而當時的江南是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讓崇禎停止收工商稅,還有礦稅。

朱由校時期,江南當時光茶稅每年就有20萬兩的收入,而到了崇禎時期,能收上來一半就不錯了。既然國庫少了這麼大的一項收入來源,國家打仗要用錢怎麼辦?只能算在老實的農民頭上了。農民守著一畝三分地一年能掙多少錢?放著那麼富有的資本家和礦老闆們,欺負老實的農民這算啥。


你認識中的歷史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魏忠賢


當然崇禎還是個節約的皇帝,他也知道農民不好過,因此決定開源節流、精兵簡政,在東林黨的串活下取消了全國各地的驛館,這的確為朝廷節約了不少錢,但是也讓很多人失了業,以前的驛館工作人員一下子成了無業遊民,其中有一個叫李自成的。

有人說崇禎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期,屬於天災,就算屬於天災,老百姓們的糧食已經減產了,可朝廷為什麼還要加重百姓的稅收呢?因此百姓們在無活路的情況下,紛紛造反,在這種情況下,東林黨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還不肯妥協,如果他們能稍微的放棄一點自己的利益,給農民們一點活路,也許各地就沒有那麼多的流寇了,崇禎也就可以分出精力專心的對付後金。

歷史中東林黨的人個個非常清廉,極富正義感,但是當滿清入關後,在抄那些東林黨的家時,哪個不是家財萬貫,當然個別清廉的還是有的。


你認識中的歷史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魏忠賢


魏忠賢在的時候,將東林黨壓的死死的,徵收工商稅變相的緩解了農民的壓力,但是他動了東林黨的利益,所以朱由校一死,他們就迫不及待的配合崇禎滅了魏忠賢,而東林黨又變相的增加了農民的負擔,明朝亡於流寇,不如說亡於東林黨更確切些。反觀最後李自成攻入北京時,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在崇禎身邊的,陪伴他的只有一個太監。

一個老老實實的本分人

魏忠賢,街道老大媽都比我們清楚他是誰。不太清楚的人,只能是一些歷史學人,包括一些名家——他們都是一些固執己見的人,只相信史料,不相信常理。

你認識中的歷史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魏忠賢


對魏忠賢的總體印象,很容易讓人想起一個 “壞”字。在明朝壞人榜上,知名度第一的,應當就是他——主子面前窩囊猥瑣,背了主子直吃橫搖,處在人生顛峰的魏忠賢,完全就是這個樣子。具體的壞人壞事,這裡就省了。

其實,作為明朝的高級領導幹部,魏忠賢的幹部檔案,肯定被後人改了無數次。改過之後,也沒有留下多少痕跡與破綻。但推測中的魏忠賢,早年應該是相當勵志的——魏忠賢從一個沒有特殊背景的社會青年,最終成長為大明朝一言九鼎的高幹,這個傳奇本身就相當蠱惑人心。

按照史書的記載,魏忠賢本來應叫“小李子”(與下個朝代的同行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他名叫李進忠,河北人。家庭出身,農民。調查材料,則有兩份:第一種說法,爹媽種地,是個下等人,這似乎還有點正經的味道。第二種說法,爹媽是個民間文藝工作者,街頭耍猴或其他雜耍活,這不是渲染魏忠賢有藝術細胞,而是添加一點出身下賤、作賤人的味道。

上面這段家庭背景,如果對幹部的使用沒有多大的問題,當然可以飄過。

下面,則是他的現實表現,有些不太順暢。

按照塑造壞人的傳統筆法,先要交待一下他的童年。

魏忠賢的童年,主要是街頭混事。

從少年長到青年,魏忠賢明顯是向壞人的方向快速發展。魏忠賢最終是要成長為頂級壞人的,吃點喝點,事情太小,不足以作為證據證明論題,這裡就忽略不計了。魏忠賢的壞人特徵,好像適宜從嫖娼開始。

嫖娼,這個事情通俗易懂,也可以要多嚴重有多嚴重,涉及一個人的現實表現與思想表現,是幹部廉潔自律的必檢關口。況且,大家對這類事比較感興趣,並且不受信任危機的影響。比方說誰學雷鋒了,大家不一定相信。如果聽說誰嫖娼、受賄了,大家一準抓緊呵呵幾聲,立即幫你發佈出去,並且免收廣告費。

嫖娼的時候,魏忠賢已經結婚了。據說,魏忠賢是嫖遍了大街小巷,掛紅燈的地方他都要光臨。

每當讀到這一類記載,我總想到魏忠賢家估計還是有點錢的。因為那些地方雖說比不得“天上人間”,但收費標準肯定要比“洗頭屋”、“足療房”貴不少。更重要的是,越是不正規的場所,收費工作就越正規,管理工作就越科學、嚴謹,絕不會像“國”字號的地方,可以講人情,隨便有個熟人都能免費或逃票。

——魏忠賢家裡沒有錢,嫖娼時又沒有志願者買單,這事蹟本身就很有信息量。究竟財產申報不實,還是後人記述有誤,無從下手。

關於魏忠賢的賭博問題,那也是相當嚴重的。但細細琢磨,好像也有一點問題——不是魏忠賢的問題,而是作家們的問題。

魏忠賢上賭場,通常身上是沒有錢的。但沒有錢的魏忠賢,下的賭注卻上百萬。

額的神——魏忠賢真壞,開賭場的真傻!河北的賭場要是這麼“錢多、人傻”,誰還願意捨近求遠,跑到那種又唱又打的地方自討苦吃!

這就是歷史中的命題作文,很精彩又很學生級:在魏忠賢走上重要工作崗位之前,還有畫龍點睛的這麼一筆——吃喝嫖賭,走投無路,賣掉女兒,果斷“北漂”!

行至山窮水盡,終究峰迴路轉,魏忠賢究竟靠的是什麼?我曾經接待過一位早年農民進城的成功人士,說起當年的打拼,他是噙噤淚水。

魏忠賢根本就不是“快男”,成名前夜,甚至飽還受羞辱。我理解中的魏忠賢,又絕對是明朝官場的幸運兒。但這個幸運兒,走的是一條艱苦卓絕的前進道路,因為他早年的志向,只是當宦官,而最後卻當成了太監。

你認識中的歷史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魏忠賢


魏忠賢決定自宮,一方面只能是生活太逼,而另一方面當特崗工人,工資肯定是相當誘人的。

這是我的看法。如果事實證明我的觀點錯了,亂寫一氣的專家竟寫對了,那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魏忠賢的運氣太好了。

能當上宦官,本身就是一種幸運。從報名到錄用,去當宦官比參加什麼“向前衝”、“大沖關”之類的遊戲要難得多,危險得多。遊戲當然好玩,在拿獎品之前,衝完這一關衝下一關,哪一關一不留神掉下去,下面不是鱷魚池,而是清水池,不會游泳也沒關係,下面還有帥哥美女安全員,你無非拿不到獎品,落點狼狽。

當宦官的第一關,那是賭生死。負責手術的一律都是個體戶,私立醫院都沒有。如果說私立醫院收費很毒,那個體戶的收費估計就是歹毒。李進忠本來就窮,交不起費——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下更沒有免費的手術。

但李進忠就是李進忠,交不起費,就乾脆不交費,自己解決!當年,我讀到李進忠這一段時,後面根本還來得及沒看,就堅決肯定這小子將來準成大器——對自己都這麼狠,還有他辦不成的事?

宦官是個專業性太強的工種,關鍵是硬件有特殊要求。幹了這個工作,就不能再幹別的工作,流動性自然差,必須敬業一輩子。你這一干一輩子,後面的人就麻煩了。你不死,他進不來。所以,招工指標特別緊張。指標越緊張,條件就越苛刻,比招聘清潔工都要博士還苛刻。

就一項:年齡!人家招的是“少年班”。宮裡招宦官,年齡越小越好,好管,好調教,服務年限也長。李進忠婚也結了,女兒都養了,怎麼算也有兩十歲。這可不是機靈的幹部改簡歷,十歲就能大學畢業呀。

死結,死了!人生最悲催的事,莫過於那玩意兒割了,宦官還沒當成。自我動刀子的時候沒有死,這會李進忠不死也有死的心思了。吃碗公家飯,怎麼就這麼難呢?

你認識中的歷史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魏忠賢


李進忠還是有辦法,這個辦法就是不是辦法的辦法——降低就業標準,先進私企打打工,弄個臨時飯碗。

——其實連私企都算不上,而是一個“個體戶”。但不是一般的個體戶,因為這個老闆叫孫暹。

孫暹是誰,我也不太瞭解底細,你也完全沒有必要去較真。只要記住一點,他是個離休老幹部!因為他過去當過的官,就是太監,還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如果我的書你是按部就班讀的,你就知道這是個貨真價實的高幹。

如果說李進忠早年是個不成器的玩意,我相信那個玩劣的少年,一準在他自宮的同時,已經與自己的過去一刀兩斷。我的基本判斷是,李進忠在孫暹這裡,100%地表現出了過硬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沒有這兩點,我的書和李青年的下一節,都無法順理成章再繼續下去——孫暹的一個果斷決策,讓李進忠絕處逢生。李進忠的模範事蹟感動了他,孫暹決定推薦他進宮。

李進忠終於進宮了。有必要再提醒一下電視迷——他當的是宦官,不是太監。準確而又專業地講,他進宮去做的是火者。

什麼是火者?從大往小數,太監,少監,監丞,長隨,當差。當差以下還有沒有?還有一個,這就是火者。換上有上進心的,這一數,心都涼了。

火者乾的是哪些工作?無非是掃地,抹桌子,倒馬桶等,想為領導搞點近身服務,根本就沒有機會。換上一個有進取心的,也是尋死的心思都有了。但是,李進忠一干就是十幾年,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只得過一項榮譽稱號,就是領導與同志們的口頭表揚:“魏傻子”!

請注意,對李進忠的口頭表揚是“魏傻子”,而不“李傻子”!姓都混沒了,還怎麼繼續混?沒關係,李進忠混成魏忠賢,他一生最大的幸運,就在這裡。對有些人來說,混得不知道姓甚名誰,往往也就是得道昇天的前兆。

你認識中的歷史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魏忠賢


——他結識了魏朝,一個太監。魏太監還給魏火者調整了工種,就是典膳。典膳的職責是管後宮的伙食,這差事好,就在領導身邊,說不準領導高興的時候,還能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萬曆四十七年(1619),王才人居然又死了。辛辛苦苦二十年,魏忠賢一覺醒來,便有人通知他去做倉庫保管員。

要麼怎麼說魏忠賢幸運呢!這個幾乎倒黴透頂的老宦官,一年之後竟然被李選侍引為心腹。

接下來,萬曆死了。朱常洛上臺,上臺之後剛露面幾次新聞聯播,人就也死了。朱由校又上臺……歷史真實的節奏,比電視劇真的快多了,連掙錢的廣告都不插。

天啟皇帝即位時,客氏封奉聖夫人,魏忠賢任司禮秉筆太監,得帝信任,命兼掌東廠。五十多歲了,快退休的年紀,魏忠賢終於成了成功人士!

但是,這個成功太屬意外。哪一個環節上少了一段幸運,魏忠賢都不會有今天。並且,這需要一個基本前提:魏忠賢必須競競業業,一步一個腳印。事實上,在很長時間裡魏忠賢確實是個實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