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跳槽3步走,助你越跳越值钱

我有1个百人职场分享群,原本在群里有每日问答,放假就暂停了。

昨天刚提出一个新问题,就炸出一群想跳槽的小伙伴,看到一片哀嚎:

  • 还没复工,老板在微信群号召大家自愿降薪,想跳槽!
  • 复工了,去年下半年刚涨到月薪过万,现在公司只给我两千块,想跳槽!
  • 公司昨天宣布延迟发放工资,年终奖取消,想跳槽!
  • 没有防护用品,格子间人挤人,老板让我们躲着上面检查的人,想跳槽!
职场跳槽3步走,助你越跳越值钱

看来疫情影响后,跳槽成了很多职场人的刚需。


随着失败经验的积累,我的近两次跳槽都有不错的薪酬涨幅,也有过接咨询帮别人跳槽薪资翻几倍的经历。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分享一点关于跳槽的思考。

一、先搭好框架再跳槽,才能越跳越好

1、框架式思维让你跳槽更有方向感

很多人跳槽的时候,其实都没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跳槽,只是盲目地去找一个薪酬更高,自己可以轻松胜任的工作。或者像这次的疫情影响一样,突发性被动地想跳槽。心里总是憧憬着下一份工作能钱多、事少、离家近,领导还能完美一点儿。

有人跳槽的时候只是找一个比现在公司规模和品牌更大一点的公司。有人跳槽的时候是因为自己身边朋友的介绍,或者前领导的邀请。

跳槽的原因千奇百怪。跳完之后发现还不如上一家公司,或者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又想再跳。总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不顺心。

其实我们跳槽的时候跟我们要去买一样新东西的时候一样。要挑选这个东西,需要去看市场,它的品牌、口碑、性价比等等,还得考虑它的可持续实用性。

如果这个东西很贵,会让你觉得“像在割肉”,那可能还会慎重些,去做一个框架式清单。比如买房子,你要去看房子的开发商,地理位置,还要去看周边的配套设施,还要关心未来周边的规划……

我们做一个框架式清单才能下定购买的决心,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去做判断,方向更清晰,希望自己的房子住着能舒适,未来还有升值的空间。

我们跳槽的第一步,就是给自己搭这样的框架。越早学会搭框架,越不容易踩坑。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在讲的:为什么别人毕业三年的成就,能秒杀你毕业十年的。因为有的人是用三年的经验工作了十年而已。第十年被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早点搭框架。

框架至少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自我认知方面,第二职业认知方面,第三职业目标定位。

自我认知方面包含对自己性格的分析以及自己职业价值观的分析。性格分析可以借助九型人格、DISC等测评工具,但不能过度迷信某些网站上直接建议的职位,那些建议就像星座推测一样,更具娱乐性。你的职业发展成就,还是取决于自己。再好的建议,都仅供参考。

职业认知包含对自己家庭环境的分析、学校环境的分析、社会环境的分析,还需要做自己目标职业所需要的素质分析。

在职业目标定位以及实施方案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SWOT

S (strengths)优势、W (weaknesses)劣势,O (opportunities)机会、T (threats)威胁

把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和目标职位能力进行对比后,再做目标路径分析,详细规划,短期、中期、长期实践。

职场跳槽3步走,助你越跳越值钱

2、越跳越差是因为搭了个假的框架

有人工作3-5年的时候,发现跳槽特别容易,到了第十年,突然发现无处可跳或越跳越差。把原因归咎于年龄、行业、市场环境等因素。

其实根本原因是框架没搭好,没有长远规划的蒙眼瞎跳,早早地断送了发展。

《哈佛商业评论》说,从统计看,跳槽最佳的时间点是10年。

大意是讲,如果你大学毕业后,平均1-2年就跳槽,工资的涨幅很可能是一两千,这样持续跳到第10年,如果毕业时拿的是3千块,到第十年,大约是1万块左右。

有人居然觉得听上去还不错?很多人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在小城市生活,月薪过万或许还不错,有车有房,小滋小润。

大城市要背上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日子可能捉襟见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也堪忧。


如果十年都在一个安稳上进的环境内潜心钻研,能成为领导层。这时会有猎头来挖人,挖角的工资几乎会翻倍增长或更多,远远高于1万块。

我并不认为跳槽最佳的时间点要到十年那么久。因为目前国内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寿命还没熬过十年。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最好在同一家公司做到有“升职加薪”的经历。这是猎头们最喜爱的候选人特质之一。

上面讲跳槽前要梳理大的框架包含三个方面,其实在目标定位那一项最容易出现跑偏。

我们都知道要把大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的可实现的目标,比如找到一家公司,升职加薪以后再跳槽。虽然定了大小目标,看起来也可行,在实践过程中,却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

这就要求我们实践的时候,要做适时的调整,调整中还带有预案。

比如,这一次的疫情让很多职场人在家有了失业感。一边焦虑一边思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还有什么办法能创造收入。

说个例子,最近来找我咨询的小伙伴中,有一位顾先生,他是传统零售实业公司的策划经理,工作7年以来,从未换过公司。一路从实习生上升到策划专员、主管、经理,确实有不少猎头推荐机会给他。但他没跳,①是因为猎头给的那些公司让他觉得还不如现在公司品牌做得好;②是因为薪酬不如自己预想那么高。

我问了他2个问题:①继续呆在现在的环境里,还有升职机会吗?②目前每年薪酬涨幅有多少。

这下可说到他的痛处,发来一大篇吐槽,总结大意是①现在公司品牌做得不错,但上面领导不辞职,他就没机会再上升,而且他对那位领导的评价并不高;②薪酬涨幅随着公司业绩而变化,近几年受电商冲击,一年薪资涨500都算公司中上水平。

他想跳一个品牌实力至少和现在平等的公司,薪酬涨幅希望翻倍,还补充一句说:现在公司很少加班,自由时间比较多,去了新公司肯定要适应,得加班……

大家发现了吗?他的目标定位其实看上去是清晰的。我跟他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他也有框架意识,人很聪明,但为什么还有困扰呢。

这就是在搭框架的时候,没搭好,就急着往上了。搭了个假的框架。

他所在的公司偏传统,之前的升职大部分原因是靠熬年限,他算是比较早从事管理,中断了专业技能的学习进步和积累,现在更像是一个项目协调人员。去小公司呢,无法接地气亲自撰写文案,去大公司,又会被挑剔领导力不够。这就能理解为什么猎头推的公司都没有给他高职位和高薪了。

对了,他在现在公司的自由时间比较多,业余会和女票做做代购,收入有时让人惊喜。他还把这部分加到了下一份薪资期望里。

是不是很熟悉?我们周围有很多人都这样。


小结:对于跳槽,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越跳越好的人都在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扎实地搭建框架。每次跳槽之前,就应该想到这家公司我可能呆几年,下一站的目标是什么。而不是单纯为了薪资高一点、离家近一点、领导好一点就跳了……

职场跳槽3步走,助你越跳越值钱

二、让你的面试成为复利式投资

1、让一次面试带来更多收获

不要等到真的想跳槽的时候才去面试,这样是被动的。为了寻求一份工作的面试,也许还不能收获一份工作,那时候有压力,焦虑,面试结果也更容易受到影响。

你能想到的面试的好处有哪些?

如果不想做井底之蛙,失去对市场的认识,想提升自己的眼界格局,那就去面试吧。因为你去面试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比你级别更高的岗位,他们和你探讨的问题一定更犀利。

面试是锻炼你的心态和表达能力绝佳的舞台,像上考场一样,对自己的一次检验。

当你关注到对方公司的组织架构、服务案例和资源时,也能看到自己现在的局限和差距。清楚自己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是需要补足和修炼的。这本身是比任何形式的付费学习,都更划算的。


2、以质量为复利的面试

面试官有时候遇见高质量的求职者会感觉棋逢对手,意犹未尽,酣畅淋漓。

而求职者怀着一次比一次面试发挥更好的目标,一定也会熟能生巧,成长更快。

每一次面试前的准备也很有意义,如何拿到比自己现在公司更好的面试机会?是有挑战的。

高质量的面试让你有机会了解同行最新动态,时刻清醒地把握市场需求。

面试中如果有聊得很投缘的面试官,还能存下来当优质人脉。

猎头圈说,有很多公司长时间放在招聘网站上的岗位,安排的面试其实有一部分都是在探听对手信息。公司确实一开始没想招人,但是遇见一个真心喜欢,觉得看上去特有希望带来价值的人,就特殊开设一个岗位。我就遇见过不下三次这样的情况。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但无心插柳柳成荫不是更让人惊喜吗?


小结: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二回熟!像销售一样,学习面谈技巧,多去争取机会,感受面试吧~ 这绝对是种复利式投资。

职场跳槽3步走,助你越跳越值钱

三、助你写出5秒就想被约见的简历(结构化、清单式、复盘式)

传说很多面试官筛选简历的时间是5秒一份,如果在5秒内简历让TA感到反感,就会失去面试的机会。

遇到岗位投递简历特别多的时候,确实存在这个现象。怎么写出看了就想被约见的简历,通过这个生死5秒呢?给大家提供3个思路:

1、结构化

结构化表达有很多可借用的工具,我们可以根据岗位内容描述,选择合适的使用。

先看一个反面案例▼

某车联网销售经理,在自己的简历“工作职责”里这样写:

1、挖掘目标关键人物与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达成销售任务。

2、参与投标竞标和发掘客户资源线索机会,打通售前后,团队设计解决方案,支撑签单。

3、了解某某领域最新技术,并能宣讲沟通方案。

4、灵活调整谈判策略与方案,达成合同签约,以及后续定发货,回款。

这样写,看似有条理,分类有1234,其实没有结构化。面试官看完了,感觉你像在某搜索网站上复制黏贴来的,毫无说服力。

以SCRTV表达公式为例看看修改后:

职场跳槽3步走,助你越跳越值钱

上图仅是举例使用,实际还可以改得更好,也可以使用其他公式,比如在客户关系介绍时,补充说明自己曾做过哪些成功的客户关系积累案例,让人相信,你到了新公司一样可以做得很好。

大脑认知的逻辑习惯是情境、冲突、原因、策略、价值,也就是认识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改变问题。如果你能成功引起面试官的注意,激发他看简历的兴趣和欲望,就已经成功一半,跟着再介绍自己的行动和价值就会让人惊喜。何愁不被约见?

2、清单式

很多面试官都有强迫症,因为看过了太多优秀的简历。如果你的简历出现低级错误,那会很减分。

分享一份简历自检清单:

  • 格式:控制在1-2页纸、字体一致、行列对齐、重点内容加粗或使用下划线;
  • 框架:主次分明,可使用一级标题,二级标题;
  • 内容:避免或减少无实证的介绍,可使用情境、任务、行动、结果的描述,或其他结构化公式表达。如:这部分工作我是什么时候做的,为什么要做它,用了什么方法,完成用了多少时间,给公司带来了什么价值,老板和同事都给了什么评价;
  • 细节:无错别字、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等。
职场跳槽3步走,助你越跳越值钱

3、复盘式

别等到要面试前才去改简历,写简历本身就是个复盘工作经历的过程。

每次面试完都应该复盘,再修改简历。从面试官的反馈、对方公司的需求,我们都能感受到产品(简历)哪些地方需要迭代。

平时工作遇到很有代表性、成就感的案例,也应记录下来,精简后显示在简历的项目介绍一栏。有了更好的项目之后,再进行替换。

面试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也要修改简历,改完简历还要问自己1个辛辣的问题:

  • 假设自己是面试官, 你理解到这家公司这个职位要招到的高配版人才是什么样的?(可以使用KANO模型)

基本(必备)需求

期望(意愿)需求

兴奋(魅力)需求

无差异型需求

反向(逆向)需求

这些需求必须基于我们对市场和对方公司详细的调研,不能凭空想象,脱离实际。

比如,我们得先拆解招聘广告上的要求,然后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和人脉圈去拿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再做匹配分析。


小结:千万别再用某些网站上千篇一律、花里胡哨的模板了。简历就像我们的衣服,量身定制,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职场跳槽3步走,助你越跳越值钱

总结

面试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想跳槽薪资呈翻倍或更高的增长,绝不亚于买房子做决策时的前期准备,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本文说的3步走,其实就是做好职业规划、不断迭代、认真写简历。

每一步里,都有很多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的细节。

有的人说,30岁以后,不必通过简历去找工作。那是因为,你的简历已经刻在别人的印象里,你拥有了一份无形却有效的简历。

记得有个大学老师曾说过,筛选人才的最佳办法就是建群布置一次作业,提3个要求,一次比一次增加作业的繁琐操作性。能满足1个的很多,能满足2个的少一些,能满足3个的很少。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我想对你说: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O茱莉亚·蔡尔德。在50岁之前,她一直从事广告、媒体和秘密情报工作,直到1961年写了她的第一本食谱,并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了一个名厨。

O王薇薇。作为前花样滑冰运动员和记者,她在40岁的时候进入时尚界。如今,她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婚纱女设计师之一。

O贝哈尔。现在身兼喜剧演员和脱口秀主持人双重身份的贝哈尔一直能说会道,但她早前并没有真正的接触喜剧。直到她30岁的时候,经历了宫外孕,濒临死亡的她辞掉老师的工作,开始追求她的喜剧梦想。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收入达到金字塔的顶端,越向上爬,越要坚持,别怕麻烦,别找借口。

备注:本文书写灵感来源于书籍《写作7堂课》,秋叶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