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船舶製造產業前景堪憂,新增訂單量下滑,進出口低迷

一、船舶行業概況

船舶工業是中國近現代最早建立的五大產業之一,但積貧積弱的舊中國並沒有促使船舶工業實現強國富民的產業願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船舶工業重新起步,目前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中國船舶工業歷經70年發展,在新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船舶工業體系,實現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夢想,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領跑的中國船舶工業發展之路。當前,我國船舶工業整體規模實力進入世界前列,產業國際競爭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船舶工業現代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形成,中國船舶工業當前正處於歷史上的最好時期,造船強國之夢曙光初現。

截止2019年底,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均處在世界前列,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均居世界第一,新接訂單量略低於韓國,排名第二。

2019年中國船舶製造產業前景堪憂,新增訂單量下滑,進出口低迷

資料來源:中國船舶工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0-2025年中國船舶製造市場運行態勢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二、船舶行業現狀

雖然我國船舶行業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2008年以來國際航運與造船市場的持續低位震盪讓中國船舶產業深受影響,面臨的形勢未見明顯好轉。2019年我國造船完工量為367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2%;新接訂單量為2907萬載重噸,同比下滑20.7%;截止2019年底手持訂單量為8166萬載重噸,同比下滑8.6%。

2019年中國船舶製造產業前景堪憂,新增訂單量下滑,進出口低迷

資料來源:中國船舶工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9年中國船舶製造產業前景堪憂,新增訂單量下滑,進出口低迷

資料來源:中國船舶工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9年中國船舶製造產業前景堪憂,新增訂單量下滑,進出口低迷

資料來源:中國船舶工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船舶行業進出口情況

2019年我國船舶進出口情況同樣不容樂觀,2019年1-11月我國船舶出口量為5776艘,出口金額為1756218.3萬美元,出口均價為304.05萬美元/艘。

2019年中國船舶製造產業前景堪憂,新增訂單量下滑,進出口低迷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9年中國船舶製造產業前景堪憂,新增訂單量下滑,進出口低迷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9年1-11月進口船舶2749艘,船舶進口金額為71169.4萬美元,進口均價為25.89萬美元/艘。

2019年中國船舶製造產業前景堪憂,新增訂單量下滑,進出口低迷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9年中國船舶製造產業前景堪憂,新增訂單量下滑,進出口低迷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船舶行業發展趨勢

一直以來,船舶製造被歸屬為複雜程度高、綜合性強的大型裝備製造產業,具有高壁壘、國際化、週期長、槓桿高等特徵,涵蓋海工裝備、民用船舶、軍用船舶、船用配套四個細分行業,船舶工業除了總裝製造外,還有著相當龐大的配套體系,涉及大量複雜的設備和系統,如動力系統、機電系統、電子通信系統、專業化設備及系統等。高技術+新船型是目前船舶產業中最具高附加值的產品標配,大型LNG船、大型LPG船、豪華客滾船、FPSO、半潛式鑽井平臺、自升式鑽井平臺、高性能物探船、深水工程勘察船等都在此列。隨著電氣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智能技術逐步介入,船舶智能逐化程度漸次提高,無人操作、自動運行的無人智能船終將出現,而這將是一個多系統、成體系的建設工程。

業界共認,智能船舶代表著船東需求的新方向,國際海事組織正大力推動實施“E-航海”戰略,具有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經濟高效等比較優勢的智能船舶成為未來船舶發展的重要趨勢。日本、韓國的船級社、造船及配套企業早在數年前就積極投身於智能船舶的研製,並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關於船載數據服務器和設備數據的標準草案,以期在智能船舶市場搶佔先機。多家歐洲企業在相關國家的政策支持下合作推進無人船的研發,爭取未來3年內在波羅的海實現船舶完全遙控運營,到2025年實現自主控制的商業海上運輸。2019年4月初,挪威康士伯集團完成對羅羅商用船舶的收購,兩家的合作標誌著一個“無人船”時代巨頭的誕生。此前兩家企業都是目前全球智能船舶的領導者,在數字化、智能船舶和自主概念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合併之後將定位為未來海事行業完整解決方案的重要戰略供應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