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为何在大渡河全军覆灭?

GerrardTorres


1863年5月14日黎明时分,石达开率领约3万人的太平军队伍来到大渡河边的紫打地,由于清军采取了坚壁清野政策,太平军在紫打地并没有找到大军渡河所需船只。当天石达开派出小部队渡河进行侦察,没有发现任何敌情后又返回。此时离往年雨季洪水来临至少还有个把月时间。鉴于这些情况,石达开决定在南岸停留三天,一方面征集各种渡河工具,一方面做些准备工作。

5月17日太平军渡河准备工作完成,先进行了小规模试渡。不巧的时,此时北岸清军总兵唐友耕部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清军对渡河部队一通射击,渡河太平军被迫退回。5月21日在进行了更为充分的准备后,太平军选出五千精锐,集结船筏,开始大规模抢渡,正当渡河大军已过河中心,眼看就要胜利在望,突然间洪峰来了,一下子就将渡河的船阀冲毁,五千精锐全部落水,无一生还!造化弄人,原来是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洪水提前来临了!

5月22日,太平军转而向西抢渡松林小河,遗憾的是河水也已经暴涨,致命的是洪水来自附近高山融化的积雪,水温极低,人一下水很快被冻麻木,还是无法渡河。5月23日 太平军向松林小河河口以上10里的磨坊沟抢渡,还是无法过河。6月3日夜间全军孤注一掷,分乘船筏猛扑大渡河和松林小河,由于滔滔洪水和清军抵抗仍旧毫无进展。

无奈之下,石达开打算用重金收买扼守松林小河的土司王应元以求借道,未遂。6月9日在与王应元两次谈判没有结果后,石达开遂决定冒死向东突围。此时他们已经困守紫打地二十多天,因作战、洪水、缺粮与疾病,部队减员80%,能参加突围只有6000余人,已经是溃不成军。 6月11日 残部的突围行动又被老鸦漩水势所阻,突围也无望。太平军因为断粮多日,马匹、树叶这些能吃不能吃的都早已吃光,全军已经陷入绝境。

就在此时,四川总督骆秉章派遣都司王松林前来劝降,无路可退的石达开为了保全这最后数千名太平军,打算向清军投降(一说是诈降)。谈判结果是这6000名太平军立即遣散4000人,留下的2000人仍然携带自己的武器,暂时移驻大树堡(石达开要保留这些人马,估计想卷土重来,由此判断可能是诈降)。但这些都是他的幻想, 6月13日唐友耕从大渡河北岸过河袭击,强行带走了石达开等5人,并在夜间袭击大树堡,2000名太平军大部分被屠杀。而石达开本人也被唐友耕解送成都,6月27日 石达开在成都英勇就义。

石达开在大渡河畔全军覆灭的命运直接原因是大渡河百年一遇的提前涨水,的确是非常偶然,运气差到了极点!他为何不在第一时间派人去对岸组织防御,甚至连过河侦察的小分队也撤回了南岸,如果一到了紫打地就立即组织搜集船只和砍伐树木制作船阀过河,在清军尚未赶到的这三天的时间内组织几千人渡河应该没有问题, 在对岸有接应的前提下渡河,即使清军赶到了也不会太被动。在南岸整整停留3天究竟是什么原因众说纷纭,尚没有定论!


机房日子


1857年,以视察防务为由离京避祸出走,到安庆聚众十余万往南流动作战,天国运势趋衰,清军反扑,在浙江追击石达开,石达开是孤军,退出浙江入湖南,攻宝庆,长期不下,犯了当年黄巢攻陈州的错误,贻误战机,遭到失败。此时跟随他的部队感到无望,在彭大顺,朱衣点率领下离他而去,万里回朝,受到洪秀全的封王嘉奖。石达开广西后,准备隐居山林,但朝廷不放过他,他自己说:到处悬赏捉拿,无处藏身。于是再拉起部队,当时四川爆发蓝大顺,李永和起义,石达开想入川为王,于是孤军远征,兵临大渡河时已渡过万人,因王妃生子大加庆贺,于是渡河部队又撤回。时间就是军队,此时清军追至,河水瀑涨,屡次抢渡不成,陷于绝境,他幻想舍命以全三军,和清军谈判,但四川总督骆秉章不放过他,在成都石达开父子及部将被凌迟处死,余部惨遭屠戮,全部覆沒。


文舀


石达开汪有电报调走清军。红军能渡大渡河,是因为钱壮飞卧底军统时撑握了国民觉的电报密码,以蒋介石的名义把守护这侧的国民党军队调走,赢得了时间!蒋介石气的直骂,但他至死也不知道谁把他的部队调走,现在展示在美国的蒋介石日记,完全证实了这一点!打过大渡河后,毛主席曾站在岸边感叹的说,是地下工作的同志挽救了我们!遗憾的是钱壮飞确没有走过了长征,至今死因不明!


老人新手新手


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后,就陷入了所谓的“流寇主义“心理,也对部众失去了政治上的凝聚力和号召。他先抵安庆,驻屯在安庆的4,5个月期间没有做出任何军事部署,不仅挫伤大军锐气也失去了有利战机。从事后复盘来看,石达开的意图是进取四川在大西南为太平天国建立一块全新的根据地。从当时清军部署来看,主力集中于东南,四川相对空虚,直到1859年7月石达开进军湖南宝庆,清廷才慌忙命令曾国藩前往四川协防,局势对于石达开来说战略形势是不错的,但是石达开在安庆期间就举棋不定,未能制定由湖南入川的最佳进军路线,反而率领大军流动作战,路线飘忽,先东进再西进,从江西至闽浙,再返赣入湘,经略四川,这一番流动浪战,既损伤了部队实力和士气,又给了清廷动员地方势力组织团练节节设防,随处围堵的时机。

接下来,让我们简略复盘下,石达开大军出走至覆亡最后阶段的作战情况

1859年8月,石达开在湖南失利,被迫退入广西,此时,军心已经不稳,许多悍将带领精锐部队脱离石达开军,包括石镇吉所部2万人,花旗军两万余人,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石达开不得不大量招募天地会成员,这些会党分子没有受过正规作战训练,也没有坚定的政治忠诚度信念,常常一战击溃,导致石达开军的战斗力迅速下降,明眼人左宗棠一眼就看出,石达开军“与之久持则必败”

随后,石达开军进入广西,本来,广西是太平军发源地,清军在此兵力薄弱,如果石达开在此建立根据地,有很大可能造成割据一方,与天京洪秀全遥相呼应的局面。但是,石达开转战广西,只是“过境之兵”,没有任何建立根据地的长期构想,大方向依旧以入川为主,流动作战。

石达开进入广西后,兵力尚有十万,但此时悍将石镇吉攻击桂林,石达开竟然没有率军支援,使得石镇吉部攻击失败,退避宾州,不与石达开大军合流,1860年3月,石镇吉试图攻击百色失败,撤军至安定时,被当地土司俘杀,使得石达开军元气大伤,石达开只能一路避实就虚,从永宁,融县,至庆远。另外,10月,从石达开军分裂的何名彪部也在 宁远县被清军击溃。这两次挫败使得石达开军从1860年初开始,分裂离散现象加剧,许多将领率部脱离主力,或者自谋生路,或者力图回师天京:1月,石达开非常倚重的宰制傅忠信,以及青天豫中旗中制谭体元等,率部出走,辗转湖南,江西,投到侍王李世贤麾下。另外,石达开部宿将彭大顺也率部宣布东归,辗转进入福建,部分在河口投入忠王李秀成,部分投靠清廷广西巡抚刘长佑。稍早,又有余忠扶,黄天理等部脱离石达开大军试图东归。

事已至此,石达开只能撤离广西,麾下悍将只剩李锦贵,赖裕新等,在此期间,被湘军悍将刘坤一屡次击败,9月,石达开军自怀远北上湖南,试图从湖南再度入川,经过四个月的流动作战后,石达开取道东山,会同,黔阳,渝州湾,在湖北来凤县与之前分裂的曾广依部太平军会合,从利川一带入川,沿长江向西南前进。

虽然石达开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入川,但此时清军在四川的布置已经初见成效。石达开原本的目的,是夺取重庆东部的涪州,这里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形势险要,可攻可守,但此时骆秉章已经迅速调来重兵,石达开集团因兵员成分急剧恶化,已经无力对清军据守的大城市进行攻坚作战,所以只得放弃对重庆的攻略,向南方泸州方向撤退——清军道员曾传理部迅速前往合江县,阻挡石达开北上泸州,刘岳昭占据江津准备侧击,总兵唐友耕负责追击,迫使石达开撤往贵州,前往桐梓,遵义

在桐梓,石达开试图攻城,但清军防护严密,导致攻击未果,进攻遵义又告失败,石达开一看不能深入贵州,只能继续西撤,自毕节,退入云南雄州。

11月,石达开再次施展避实就虚的策略,从四川筠连县再次入川,准备强渡金沙江,进攻叙州。此时四川境内已经有云南提督胡中和,甘肃肃州总兵何胜必等多支清军,在金沙江沿线严密布防,太平军无法渡江,在石达开大营双龙场,清军两路夹攻,又诱降了大营中的叛将郭集益等,军中大乱,死伤万人,石达开被迫再次退入云南境内,进入昭通。

然而,一系列的挫败并不能使石达开放弃原来的构想,在清军兵力薄弱的云南建立根据地,1863年5月,他再次试图入川,从宁远北上大渡河,试图直插四川清军的侧后,但实际上,用来牵制清军的赖裕新,李福猷部已经在此前被清军战败,但石达开尚不知晓。

5月14日,石达开率军达到紫打地,此地四面是险,一旦被包围则插翅难飞,并且当地土司以及彝,藏各族居民,对远道而来的太平军均无好感,并不配合,且该地物产贫瘠,大军粮食供应有难,但这一切石达开一律不管,决心铤而走险。然而刚刚抵达后,天公不作美,由于降雨,大渡河水暴涨,无法渡江,石达开只能暂时屯军等待,另外,石达开的妻妾又产下一子,石达开感觉是吉兆,居然下令全军庆祝三日,代价就是,三天后,大渡河水水位虽然回落,但清军已经抵达北岸,密布火器大炮,石达开组织太平军多次试探渡河,都被清军大炮轰回。

石达开见强渡无望,准备西进松林河,从当地铁索桥渡河,防守此地的是土司王应元部。更糟糕的是,石达开抵达后,并没有立刻组织强渡,到了21日王应元得到其他土司各部与清军支援,防线巩固,土司岭承恩又协同清军数营从新场包抄石达开后路,占据马鞍山,石达开后路被断。

虽然前后清军人数不多,但由于粮食匮乏,军心涣散,太平军已经濒临溃散,石达开被迫于6月5日致信王应元,要求以白金千两买路渡河,被拒绝后,太平军试图拼死渡河,从大渡河和松林河同事杜江,但大渡河水势湍急,清军火器众多,两路太平军均告失败,此时,太平军已经断粮,只能靠挖掘草根,屠杀骡马为食,清军在附近洗马姑竖起“投降免死”大旗,太平军等多人立刻前来投降。

绝望中的石达开决心自尽,换取部下将士的性命,此时清军都司王松林等前来,自称骆秉章已有授意,同意全体太平军将士投降免死,绝望中的石达开如同抓住了落水稻草,于是订立条约,命令全军投诚,6月11日,石达开刚一抵达清军营垒,就被送入监牢,随后被送往成都。次日,清军会同当地土司藩兵,将投降的石达开部将200多人,士卒2000余人全部斩杀于大树堡。

6月25日,石达开被押解到成都,被骆秉章下令,与部将曾仕和,黄再忠一起被处凌迟极刑,石达开从容赴死,年仅33岁。


征服者帖木儿


"天京事变"爆发后,不只是东王杨秀清被杀,石达开在天京的家人与部属也全部遇难。石达开逃出天京,在安徽举兵靖难,诛杀韦昌辉,扭转了局面。

但洪秀全对石达开心生疑忌,将自己的两个哥哥封王,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上表洪秀全表示今后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天国作战。

石达开本意是进军浙江,联合国宗杨辅清进军福建,开辟浙闽根据地,与天京根据地连成一体。这个计划在清兵的围追堵截下没有成功。



石达开马上改变计划,决定进攻湖南,伺机分兵入川。可是在宝庆之战中,石达开被清军击败,被迫退入广西。

1862年初,石达开经湖北入川,他率部渡过金沙江,到达大渡河畔,却被清军团团围住,陷入绝境。石达开被清四川总督骆秉章所擒,壮烈牺牲。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数一数二的指挥官,他和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前期取得胜利的重要支柱。

作为一名军事家,石达开为什么会在最后败于清军之手,全军覆没呢?

一是石达开的出走,造成了太平军的分裂,失去了道义上的高地。

虽然洪秀全是个庸才,但他那一套装神弄鬼的伎俩却使得他成为了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从道义上来说,石达开是洪秀全的下属,在石达开出走之初的1857年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需要,遣使持"义王"金牌请石达开回京,但被石达开拒绝。这在强调“君为臣纲”的社会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在太平军内部,天王是上帝的儿子,是神的化身,石达开的做法让很多太平军将领对他产生了反感,除了石达开亲信部属外,很多太平军部队与其貌合神离,不听调遣,造成石达开孤军奋战,得不到援助。



二是石达开的部队力量薄弱。

清安徽巡抚福济在《福济等奏金陵内讧请饬鄂赣相机防剿折》中称:“石逆由金陵率其党与数千,道经该州前往上游,到处张贴伪示,传谕各贼,察其辞意,惧洪逆过甚,惧怕脱逃。” 两江总督何桂清在上咸丰皇帝的奏折《何桂清奏通筹江南近日剿办情形片》中也称:“伪翼王石达开已由铜井镇渡江逃往江北,洪逆令蒙贼禾贼追之,禾贼亦乘势逃去。”

从这些史料上来看,石达开的部队只有几千人,并不是传说中的二十万之众。以几千孤军,对抗十几万清兵的围剿,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三是石达开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

石达开先是准进军浙江、福建,后来又决定进入湖南,再后来又决定入川,他这样首鼠两端,使得不少跟随他的士兵因为看不到希望,最后纷纷逃亡。

苏双碧在《石达开评传》中对石达开进军浙江、福建的战略意图评价说:“这是一条最不可取的路线,进入浙江、福建都没有明确的战略目的……是石达开消极行动,缺乏信心的表现”如果石达开退入广西后,在广西建立根据地,缓缓图谋发展,以他在广西的威望和地理上的熟悉,至少不会失败得那么快。



四是石达开没有一个可靠的后方,补给、兵源受到极大影响。

战争胜利的根本是后勤胜利。没有后勤保障的部队是不可能胜利的。石达开分兵后,一直处在一个流窜的过程中,他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他的后勤补给和兵员补充就受到极大的限制。最后的结果是人越打越少,敌人越来越多。此消彼长之下,怎能不败?

五是轻重倒置,贻误战机。

虽然石达开被逼到大渡河边,但他比清军早到了三天。如果当天渡河,那可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石达开的小妾生下一个儿子,石达开便置军情不顾。下令部队原地休整,设宴庆祝。结果第二天大渡河水暴涨,失去了渡河的机会。



六是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

虽然大渡河边对面有当地土司王应元的把守,可是王应元只是虚张声势,在河边用竹席卷成筒状,漆上黑漆假装是大炮,再配以几门真炮,对着石达开的部队开了几炮,石达开就认为对岸无法突破,放弃了最后的冲刺和抵抗。

一支部队的主官首先丧失了斗志,怎么可能不败?

七是不懂团结少数民族同胞,给自己平添了许多敌人。

石达开在四川,起用彝族同胞当作向导,但他在大渡河边无路可走之时,却认为是彝族向导故意将他带入死地,盛怒之下将这些彝族兄弟全部杀死。这样的做法激怒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石达开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没有人民群众做后盾,这支孤军失败的命运不可更改。



八是束手无策。不谙兵法。

这一点咱们可以通过红军在大渡河边的表现来做对比。当时长征中的红军也是来到了大渡河边,国民党部队认为红军这一次是插翅难飞,做定了石达开第二。可是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一夜急行军240里,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终于转危为安。在这过程中,红军很好的执行了民族政策,与彝族头领歃血为盟,得到了少数民族兄弟的支持和帮助,解决了后勤给养的困难。红军利用了国民党派系林立的弱点,灵活机动的穿插,化被动为主动。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有了以上八点,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太平天国的战神石达开会在大渡河边全军覆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