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談教訓,對假道學的諷刺與幽默


錢鍾書談教訓,對假道學的諷刺與幽默

錢鍾書先生


《談教訓》是錢鍾書先生收在《寫在人生邊上》一書裡的一篇,這本書收錄的是錢先生年輕時候的一些散文作品。

錢鍾書的文章越讀越有味道,常能令人拍案叫絕或是不覺莞爾。覺得他既能像燃犀照水一樣的洞燭幽微,又像韋小寶恭維康熙皇帝常說的那句話——明見萬里。今天就與讀者朋友分享一下錢鍾書先生的妙文《談教訓》。


錢鍾書談教訓,對假道學的諷刺與幽默

錢鍾書著 《寫在人生邊上》


1、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一語道中人性中的某一弱點。好為人師的人我們經常能夠見到,尤其在擺弄文字的人群當中,可惜大多都不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而是正好相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更有一些人天生好勝,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都正確,都高明,只恨不能讓所有人都知道,於是他們的好為人師進了一步,改成了教訓。無論遇見什麼事都要教訓一番,似乎非如此不能顯示自己的出類拔萃。可惜各種道理在他們口中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自己是不打算堅信並堅持的,只求能拿來打到別人矮一截,以使自己顯得高一頭,就滿足了。


錢鍾書談教訓,對假道學的諷刺與幽默

年輕時的錢鍾書


2、

還是回過頭來說錢先生的文章。錢先生的文章通常都以幽默見長,這篇文章多些諷刺的味道了。老實說這種尖銳我喜歡。有時候我但願我也能有這樣的尖銳。只可惜我沒有選擇拿起匕首或投槍,而是拿起了玫瑰花。不過玫瑰花也是有刺的,還能聊以自慰。

以下,就錢先生文中的一些妙論談一談感想。


錢先生說:

“老實說,世界上是非善惡邪正等等分別,有時也不過是人我的差異。”

這句話先就讓我佩服,因為我所見到許多爭執就是這樣的。有一些人就是不能容許別人與他的觀點有差異,因而憤憤然擺出一副教訓的姿態。是非善惡美醜好賴,只不過是他們拿來粉飾自己的,今天為此事說這種理,明天興許換了立場,又換一種道理來說。總之無論他們說什麼,別人只要首肯、只要臣服就天下太平皆大歡喜了,歸根結底是永遠不能站在別人立場上想事情。哪裡有什麼是非真假,只有“我”的才是好的。記得《菜根譚》裡說學問道理,君子拿來養德,小人拿來飾非,信焉。不過好像還得加上一句,就是妄人拿去了,就用來教訓。


錢先生說:

“純正的目的不妨有複雜的動機”

這話讓我不覺莞爾。“水至清則無魚”,目的是純正的就好。很多時候好心辦了壞事,另一些時候壞心反而也能辦了好事。世間的事,還真不能太輕率地下結論。總要因時因地,並且因結果去判別。


錢先生說:

有一種人的理財學不過是借債不還,所以有一種人的道學,只是教訓旁人,並非自己有什麼道德。古書上說“能受盡言”的是“善人”,見解不免庸淺。真正的善人,有施無受,只許他教訓人,從不肯受人教訓,這就是所謂“自我犧牲精神”。

這句話看得我大笑。從而對這種錢先生所說的真正的善人(如前所說,我見過很多此類人了)忽然少了一些不滿和藐視,有這樣“自我犧牲精神”的人,還不可佩服嗎?自己不要道德,卻極力勉勵他人,多麼大公無私,簡直該受嘉獎。受教訓的人正該歡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說得多好。況且大樹被風吹吹只當活動筋骨,江水或許可以漫了金山,口水只怕不能。


錢先生說:

“道德教訓的產生也許正是文學創作的死亡。這裡我全沒有褒貶輕重之意,因為教訓和創作價值的高低全看人來定。有人的文學創作根本就是戴了面具的說教,倒不如干脆去談道學;反過來說,有人的道學,能以無為有,將假充真,大可以和詩歌、小說、謠言、謊話同樣算得創作。”

這些話讓我笑過之後繼之以沉思。文藝是要有道德的標尺的,但恐怕也不能全用這道德的標尺來衡量。戴了面具的說教我是見過的,我不太喜歡那種文學,但是確實也有能夠激動我心的。因為有些道德我很堅信。即使它是空洞的表達,單就這道德的本身的力量就能令我臣服。至於那些假道學的表演,我也曾經見過一些,不值一提。


錢先生說:

“世界上的大罪惡,大殘忍——沒有比殘忍更大的罪惡了——大多是真有道德理想的人乾的。沒有道德的人犯罪,自己明白是罪;真有道德的人犯罪,他還覺得是道德應有的代價。”

這些話鞭辟入裡,入木三分。我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王安石便是這樣一個很有道德的人,他為了他的政治理想動搖了大宋朝的根基,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然而他一心是為了國家,並不求私人的福利。

王小波有一篇文章《理想國與哲人王》,文中他說最怕的是“哲人王”,事情恐怕還真的就是這樣的。孟子狠巴巴地把政見不同於自己的人說成是禽獸,愛教訓可見一斑。但是孟子不是僅次於孔子的聖人嗎?誰敢懷疑他的道德?古今中外都有這樣的事例,如果想找,應該還可以找出一些。


錢先生說:

“所以不配教訓人的人最宜教訓人;愈是假道學愈該攻擊假道學。假道學的特徵可以說是不要臉而偏愛面子。依照莎士比亞戲裡王子哈姆雷特罵他未婚妻的話,女子化妝打扮,也是愛面子而不要臉。假道學也就是美容的藝術。”

呵呵,假道學的確就是美容的藝術。有的東西的確是好啊,有的話的確是動聽啊,能拿來粉飾自己的確是值得一做啊,小心掩飾得好,誰能發現你是假道學呢?雖然時間這個不容情的傢伙最後總是揭穿一切,但是眼前的利益不是得了嗎?總有一些無知的人,酷愛仰望著某些人,酷愛立聖像、畫光圈,酷愛對人俯首貼耳。謙謙君子不喜歡這些浮華,剛好有假道學來濟世。各得其所啊,真是兩全其美。


錢鍾書談教訓,對假道學的諷刺與幽默

錢鍾書


3、

還有一些觀點我也喜歡,不過不想一一引述了。歸根結底,錢先生並不想教訓人,我也不想。我估計我到了中年也依然不會愛教訓別人,我沒有那麼高尚和無私,比較缺乏自我犧牲精神。只想安安靜靜,獨善其身。並且平生最不喜歡空氣汙濁,最怕吵鬧,最怕見喜歡指導別人、教訓別人的人,這類人和我心是格格不入的。敬而遠之就好。這也算是我讀了《談教訓》之後所得的教訓。


錢鍾書談教訓,對假道學的諷刺與幽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