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全民消滅蝙蝠,讓蝙蝠滅絕嗎?

你看上去真的很美味


蝙蝠造成的危害主要在於流行病,這次的冠狀病毒經科學家溯源很可能就是來源於蝙蝠。但野生蝙蝠與人類接觸的機會很低,因此而滅絕蝙蝠可能不利於生態系統。



蝙蝠造成的幾次嚴重疾病流行會使一些人懼怕蝙蝠,但實際上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被蝙蝠傳播疾病的幾率是很低的,但為什麼蝙蝠傳播疾病就這麼厲害呢?蝙蝠是一種夜行性的動物,它們有的吃水果有的捕食昆蟲,但是很多品種都攜帶著病原,人類很多疾病都傳自於蝙蝠,埃博拉病毒、馬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 SARS-CoV 等高致病性病毒,

而蝙蝠自身卻沒有顯示出與這些病毒相關的症狀,說明它們有對此類病毒的抵抗機制。科學家研究後發現蝙蝠蝙蝠中有一種叫做 STING-干擾素的抗病毒途徑受到抑制,或者就是基於這個原因使它們不懼怕自身攜帶的病原,而它們夜行的特徵也使得一些懼怕陽光高溫的病毒更利於傳播,可能是在演化過程中兩種物種形成了一種平衡,病毒寄居在蝙蝠體表,隨著蝙蝠的活動向四周播撒,遇到合適的宿主就可能傳播開來。

有的人覺得應該滅絕蝙蝠,因為歷史上蝙蝠造成的病患不少,且不少都有一定的傳播性。以往我國曾視麻雀為有害動物,因為它們會偷吃人類種植的糧食,曾經興起過滅麻雀的行動,導致麻雀的數量迅速減少,但它們除了會吃點糧食,也會捕食一些昆蟲,也有利於保護農田,後來又將麻雀定位保護動物。我國人多,要是全民去滅蝙蝠的話,是很可能使蝙蝠數量大幅度降低的,但是蝙蝠的種類很多,有一些生活在人類城市附近,但更多的生存在野外叢林山洞,


有一些非常隱蔽,加上它們夜行的特徵,想要完全消滅也需要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從活動範圍來看,大多數的蝙蝠生活的區域本身是沒什麼人類的,我們人類如果不去主動地捕捉甚至食用那些野生蝙蝠,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身上的病原是不會傳播給人類的,如果主動如抓蝙蝠,反而會造成更多人與更多種類的蝙蝠較為近距離的、親密地接觸,被傳播感染的幾率反而可能會增高,而且則可能破壞生態平衡。
因為蝙蝠的長相活動特點以及可以傳播疾病的特點,歷史上一些地區的人類也將蝙蝠和一些恐怖的現象聯繫在一起。蝙蝠的活動規律、習性等方面看,滅絕蝙蝠也會比較麻煩,而且正常情況下我們不去招惹它們的話它們還會捕食蚊蟲,這對人類也是有一定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