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国家双一流大学毕业的毕业生就根本就不用找工作,因为根本就不用愁工作?对吗?

666的早晨


肯定是吹牛逼。

尽管双一流大学就业好,但也不至于到了不用发愁工作,工作随便找的地步。即使北大清华也有不能就业的同学,每年总有一部分同学毕业时是没有工作的,原因很多,但是没有工作。并不是每个学习的精英就一定能成为社会的精英。

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有未就业的人,只是比例比较低。

更不要说双一流大学还分了ab类。B类的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农林等就业肯定不是很乐观。郑州大学每年毕业生超过1.7万,这样的规模要想全部找到好工作,肯定是不现实的,甚至50%找到好工作都不容易;其他高校地处偏远,当地本身就没有太多的就业机会。

每个学校都有弱势专业。学校是双一流,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科都是一流,社会需求小的专业学校好也很难找工作,农林类、能源类学校再好,到就业市场上仍旧是很难谋得一个好职位。

每个学校都有不学无术之人。聪明能考进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沉浸其中学习,放纵自己的学生也不少,这样的人找工作自然很难,并不比一个普通高校的有优势。

对用人单位来讲,学校是一个门槛,可以有效筛选人才,但不是就看学校而不看人;学生来讲,自己也有自己的标准,什么是好工作,自己能作什么,总要权衡。


大学专业深一度


我是标准985本硕毕业,我老婆也是。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现在985毕业就是个P。当然,非985毕业P都不是。

当今社会,学历学校只是成功极其微小的一个组成部分。打个比方,以前学历学校可以占50分,家庭背景占50分,你努力考上985,基本上人生成功了一半。可现在,社会给普通人的机遇急剧减少,学历学校顶多占20分,家庭背景等因素占80分,你苦读20年,不如别人爸爸打个电话!

咱再举个简单算术题:985毕业的高才生,工作30年,年薪20万(算高了),工作30年,不吃不喝存600万(基本是不可能的),恭喜你,终于可以买半套北上深的房了!


潇洒出格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我甚至还想连985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这社会不是就不要人做事了。但现实往往残酷得让人无法理喻。

我儿子09年985高校毕业,他班30人除了考研与保研的基本无正儿八经的找到工作。他倒幸运找了家造动力的原国营工厂,为了照顾本班另一个朋友让给了别人,希望等机会。可后来除西部几家不上规模的国有企业勉强愿意接收他就再无机会。我委托朋友联系了一家与其专业多少有关联的企业。第一次去看儿子,他就在一个密罐里拧螺丝,比初中未毕业的南下务工还艰辛,工资还低,档案组织关系都没地方可转。两个月后说是转正,但就是做销售。一个项目前期要你跑,差不多成了就让别人经手,职场比什么都黑暗。还值得一说,现在再回头去看招我儿子的国营厂就只剩下空荡的破厂房和随处的荒草。

搞了一年,儿子和我说要考研。我立马同意,也只有再读书才有希望。儿子在本科学校旁租了房子准备三个月,跨专业考研成功。后来格外珍惜机会,通过硕博连续拿到工科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8篇,外文4篇。就业时被中科院一个研究所和一家央企看中,但他选择回到省城一所老牌重本高校做教师。现在是硕导和系副主任。去年是本科毕业十周年同学会,世事苍桑感慨万千。当年意气风发挥斥方猷的985们才知自己在社会的份量轻如鸿毛。


楚天959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也愁找工作的。别说双一流了,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愁。

真经的一个侄子北大化学专业毕业,在毕业那年我正好去北大招聘,和他聊起找工作的事。他说不少同学到大三就自学编程,就是为了毕业能去后厂村做码农,因为码农的收入比做化学的高多了,哪怕你是北大化学毕业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作为一个北大学生,一个天之骄子,还是要有点情怀的,你们确实可以做码农,也确实可以去追求高薪,但你们更应该去做对国家、对社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让自己泯然众人。后来侄子申请到了美国大学的博士,继续深造去了。而他的同学,真的有去互联网企业当码农的。

真经在一所211高校工作15年了,可以说,985、211高校,以及现在的双一流学科高校的优势专业,确实是不愁就业。如果比较懒的话,甚至也不用出校门,自然就有大把的好公司到学校来招聘,而且很多都是当场签就业协议的。这些学校每年90%以上的就业率里面虽然有一定的水分,但除了个别专业外,基本上都能实现“想就业就能就业”。去年真经有个在企业工作的同学,带着团队回母校招聘,结果来得有些晚,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已经签了,剩下2、3个四六级都没过,成绩也不太好的学生,同学当时和这几个学生聊了聊,当时就决定要签,因为他觉得这几个211的“中等生”,都比双非高校多数毕业生强(当然,也可能是出于校友的偏见)。

但是,最后这几个学生居然没有签,因为他们还没看上我同学的企业。他们的辅导员也很无奈,说现在这些90后学生就是很有个性,期望值也都很高。据说直到最后,都还有一个学生没有签工作,直接南下闯深圳去了。

这就是我说的,再好的学校,学生们也愁工作,因为很多学生总是不满意自己能找的工作,总想找更好的工作,而好的企业,比如华为、阿里等等,竞争有特别激烈,所以,他们也会犯愁,只不过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高校人才真经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双一流大学也要看那种专业。我身边的朋友,比较熟那种,最有钱的就是一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的,2003年毕业。但是他学的专业是当时大家都不看好的市场营销。

这哥们儿也够拼命,居然回到我们老家的小县城,从啤酒销售业务员干起。须知那是2003年啊,很多酒类销售业务顶多是初中毕业生。

如今呢?人家一线城市有房,好几个二线城市有房有别墅。车在2013年就是宝马525了,房子从来不按揭,统统一次付清!!!

说明了什么?211和985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来干这种低门槛的工作,也是强悍无比。


宜宾智酌智游


我是北京中等985本硕,现在还在读研,工科专业,从我身边来看,无论是本科同学还是研三学长学姐,想要找工作是不愁的,本科大部分工作去了电网,研究生大多去了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或是国企,说实话,我不愁工作的事情,只是考虑能否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不过也不要觉得待遇能有太高就是了,毕竟刚毕业,还是要慢慢发展。


不会喵的笨猫


双一流大学,目前分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分别对应985、211。如果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大致为985,那么找工作应该基本不是问题,选择时很多的,问题最多就在于工作满意程度不同。而如果是一般的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且就读于一般专业,就业压力还挺大的,而相反,如果是一流学科的建设高校特别优秀的专业或者说一些特别强的热门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比如两财一贸,那么普遍就业比很多985都要好,但同时呢,他们的分数也比一些985要高。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清北人、华东五校,那么基本上就都特别好,不管是进体制还是进好的企业,机会都很多。其次,各个区域的强校,比如重庆的重大、四川的川大、西安的交大。这些学校基本上在相应地区也比较吃香。

当然前面这么讲了这么多都是事实的陈述,或者说是自己的判断,有的朋友可能不会相信。我就分别从进企业、进体制、进高校三个角度讲一讲。

如果是进企业:比如很多好的企业就是大家都叫得上名字的,一般在校招的时候,他的基本学历要求基本上是985、211,你不是这些学校根本没机会,连资料审核都通不过。还有一些金融行业的顶尖企业,甚至大多只要清北人、复旦、上交的。

如果是进体制:普通高校的想考公务员,只能参加国考、省考,这个竞争是有多激烈,相信大家都清楚。但是呢,如果你是985的机会就多了,很多地方组织部门直接到学校定向招录选调生。进去就是公务员,竞争比省考国考要小很多,尤其是顶尖名校,通过率是极高的。

如果是进高校:主要是指进高校从事教职和研究工作,而非行政工作。要么顶尖985高校一般要求985博士,且第一学历还不能太低,一般的211高校,也不会低于211博士这个要求。好一点的还要求海外留学经历。



小知言事


找工作容易,找好工作难。就像大家考大学一样,只要不是太差劲,都有大学可以上;但是要想上好大学就比较难了。真正的好企业每年招聘的并不多,几十号人竞争一个职位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啊,有优势不代表好找工作,找工作,其实大家都一样。

但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考上好大学没用,它所带来的隐形优势是你不能想象的。具体到个人,可能很难找到满意、合适的工作,但整体来说社会对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认可度很高,企业更愿意到重点大学招聘,毕业生就业机会多,就业层次比较高,未来的发展空间也相对更大一些。就拿前段时间浙江乌镇流传出来的互联网大佬的图片来说,那直接就是学历的比拼啊!

每一届毕业生出来找工作都比较难,不论你是双一流还是普通院校,但论未来发展的长远性无疑是双一流大学出来的毕业生更胜一筹。所以对于现在的高考生来说,一定要抓紧最后3个月的时间,一定要拼命式的努力,为自己未来赢得更多的优势与可能。


北大博士教数学


不是说不用找工,而是找工作的条件、资格、优势相对好一点。

虽然当下就业难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但是总体来说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对于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其就业从业的机会和条件就要优越的多。

2019届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34万,这么多的毕业生涌向社会,就业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很多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都纷纷选择考研,近两年来的考研人数大幅增加,选择考研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为自己的将来就业从业增加砝码,另外一方面暂时回避一下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

而实际上,就业压力归压力,人才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世界500强以及其他大型企业公司,每一年都要招大批的人才进入,而且待遇条件非常高,关键要看你是不是人才,有什么样的水平,毕业于什么样的学校,学的是什么样的专业。

虽然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总量是非常大的,但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在其中占的比例并不大。在834万大学毕业生中,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最多也只占到了1/10。所以,双一流大学毕业生还是比较少的,再加之,很多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都选择了再深造,选择大学毕业直接就业的总量并不多。

而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单位、企业,招聘人才谁不想招聘名牌大学,强势专业毕业的学生?

因此上,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就业和从业的困难并不大。


教育探微


因为大家看到的天空不一样,所以目标就不一样。即便是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也是发愁工作的,他们发愁的不是找不上工作,而是找不上理想的工作。



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可能毕业之后,最先想到的就是吃饱饭,找一份工作谋得一个职位,就是最大的目标。

但是对于双一流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目标不但是要吃饱饭,而且还要吃好饭,所以说理想工作就成了难题。



虽然找工作不发愁,但是理想的好工作就那么多,所以双一流的名校毕业生也要互相竞争,才能拼得最满意的工作,因此他们和普通毕业生是一样的,也会为好工作发愁。

要想摘到又大又红的苹果,对普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难,但是对于双一流的名校毕业生来说,相对会简单很多。



但是如果你要摘到最高处的又大又红又甜的苹果,那么也是困难的,因为优秀的人在一起,竞争更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