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峰鸢丨南阳与宛一体两面,诸葛亮躬耕于宛县


望峰鸢丨南阳与宛一体两面,诸葛亮躬耕于宛县


望峰鸢丨南阳与宛一体两面,诸葛亮躬耕于宛县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山门/千年古柏与”南阳诸葛庐”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躬耕地学术争议,史学界有”南阳说”和”襄阳说”,何时又出”宛城说”?最近看到极力否认”南阳说”的襄阳林网友步襄阳痴汉网友后尘,以”宛城说”取代史学界公认的”南阳说”,指责南阳方”市场经济下”否认“隐居隆中”是”见利忘义”,真的好奇怪:南阳卧龙岗始于魏晋,兴于盛唐,是上千年来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岳飞、元好问、左宗棠、老舍、郭沫若等争相”打卡”之地,元、明、清三朝官修正史均认定南阳卧龙岗为诸葛躬耕地。躬耕地望从明清时期开始有争议是事实,但新中国成立至今,并没有任何国发文件明确认定襄阳那处修建在襄阳城西山沟里的”古隆中诸葛亮故居”是”诸葛亮躬耕地”,不知道林网友哪来的底气,指责南阳方”见利忘义”?”故居”和“躬耕地”本来就不是一个概念。正史记载南阳郡“在汉水之北”,”古隆中”既不属于南阳郡,”古隆中”的山坡林地也无法“躬耕”,不知”襄阳说”群体为何要

指鹿为马、横柴入灶?

望峰鸢丨南阳与宛一体两面,诸葛亮躬耕于宛县

△”古隆中”命名并建造同名牌坊的时间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现牌坊上“古隆中”三字来历蹊跷

”古隆中”改开前仅存一1973年翻盖的”诸葛小庙”,引用郭文学先生文章《襄阳”诸葛小庙”变身记》的描述: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被历史上的各个朝代肯定,故南阳诸葛庵被元廷敕额为“武侯祠”,明代嘉靖皇帝遣驸马都尉邬景和千里迢迢来南阳武侯祠隆重致祭。而明清之际,襄阳隆中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却仍还叫作诸葛亮庙,“庙且陋小”。孰是孰非,已见端倪。换言之,七八十年代之前无”利”可争,且双方互相尊重。林网友在文章中还无端唐突已故著名南阳作家二月河先生,甚至对南阳方在京发布的有”诸葛躬耕地”字样的旅游广告颇有微词——只许襄阳宣传“隐居隆中”,不让南阳宣传“躬耕南阳”?您是阎王派来的逗比小”州官”?哈哈。

望峰鸢丨南阳与宛一体两面,诸葛亮躬耕于宛县

△河南南阳在京发布”躬耕于南阳”广告,实至名归

以”宛城”取代”南阳”虽然是”襄阳说”网友因”诸葛躬耕地”南阳、襄阳之争而导致遇“南阳”二字便心惊肉跳的文化病态。但以”宛城说”指代”南阳说”,反过来又证明该网友潜识里已承认典籍文献中众多以郡名”南阳”指代郡城宛城的事实,”躬耕于南阳”完全可以在宛城。这种”嘴巴拒绝,身体迎合”的现象,在”襄阳说”群体中很普遍,林网友算是”襄阳说”群体中的实诚人之一。

望峰鸢丨南阳与宛一体两面,诸葛亮躬耕于宛县

△襄阳说网友发明“宛城说”,无端唐突已故南阳籍著名作家

”南阳”做为地名概念,自古即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南阳为“域”,在两汉指郡境南界汉水、郡治驻宛城、领有36(后37)县的南阳郡,现代指主城在宛城区(汉宛城)、管辖13县市区的南阳市;狭义的南阳为”城”,两汉专指南阳郡城宛城,现代指南阳主城区。今南阳市和两汉南阳郡均以宛城为中心,今南阳市面积约为两汉南阳郡的2/3,是两汉南阳郡和“南阳”这一历史地名的传承者(今襄阳市的汉水以北地区及县级枣阳市,两汉时为南阳郡之极小一部)。诸葛亮《出师表》自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显然无法排除狭义概念的”南阳”——南阳城/宛城;即使指广义南阳郡,也与汉水南岸南郡地盘上的”古隆中”无关。

望峰鸢丨南阳与宛一体两面,诸葛亮躬耕于宛县

△两汉南郡、南阳郡在汉水之茨河—东津段以汉水为界分南北,”古隆中”妥妥地在南郡一侧,与“躬耕于南阳”无关

”襄阳说”群体只认东晋襄阳人的稗官野史《汉晋春秋》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及后世以讹传讹的衍生记载,从来不正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出师表》及元、明、清《一统志》等正史对南阳郡与南郡分界及诸葛亮躬耕地的记述。他们不厌其烦地安利“此南阳非彼南阳”、“今南阳汉代不叫南阳叫宛城”、”汉代宛城不是南阳”等等,目的是否定”南阳城(宛城)”的存在,为把”躬耕于南阳”之”南阳”导入不见于正史的南阳之邓县”隆中”(襄阳隆中)。如此挖沟窃塘,搅浑历史、误导国人,貌似精明,实则属掩耳盗铃式的蠢萌。

望峰鸢丨南阳与宛一体两面,诸葛亮躬耕于宛县

△《亮传》、《出师表》均未提及南阳邓县隆中,何来隐居隆中?

”襄阳说”群体拿近几十年”市场经济”环境下某地影武躬耕地学术研究所勾兑出的”学术界公论”去抹杀上千年连续一致的正史论述,还不允许世人正当质疑,谁质疑就撒泼打滚、群起辱骂,这份傲娇和底气,令人叹为观止(按:南阳市诸葛亮研究会在以原襄樊市为主发起单位之一的全国性研究会成立三十年后才获准加入;1990年前后半年内密集举行的四场全国规格的躬耕地研讨会均有某地策划运作的痕迹,南阳方无缘参与)。

相较之下,南阳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厚沉。终东汉一朝,南阳做为”南都”、”帝乡”和第一经济大郡,汇聚了东汉王朝主要皇室人脉和豪强阶层。白乐天诗句”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是对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南阳卧龙岗躬耕隐居的最好诠释。现代南阳人古拙耿直,勤勉向善,对为争名利而消费名人,甚至傍权威、招群演、拉帮结伙”打群架”之类的套路不屑一顾。湖北人顾嘉蘅名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高悬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大殿门首几百年,展现了南阳人的格局和气度。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望峰鸢丨南阳与宛一体两面,诸葛亮躬耕于宛县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古今中外名人‘打卡胜地,历史积淀深厚

事实上,正是以前天涯论坛上躬耕地论战中襄樊老潘之流”襄阳说”卫士言语无状,对南阳卧龙岗及南阳无底线诋毁、谩骂,才促使原本默认襄阳古隆中的一干网友(包括本人)开始关注躬耕地争议,潜心研究基于习凿齿”邓县隆中说”的躬耕地”襄阳说”,并认识到该”说”的乖戾偏执与反智色彩,从而大范围转向支持”南阳说”和南阳卧龙岗。笔者乐见老潘后继有人。看着他们效法老潘,护法”古隆中”到废寝忘食、赤膊上阵的程度,甚至有的还”撕”到一丝不挂,节操全无,真的很受触动。”襄阳说”群体的历史逻辑,游离于史学伦理、公序良俗之外,使得”号曰隆中”变成了一座穿越时空的海市蜃楼,悬浮在襄阳这座城市的精神伊甸园中。对”襄阳说”群体而言,真相并不重要,”隐居隆中”是信仰。不轻言放弃,也坍塌不起。

望峰鸢丨南阳与宛一体两面,诸葛亮躬耕于宛县


望峰鸢丨南阳与宛一体两面,诸葛亮躬耕于宛县

△襄阳某人气网友为”古隆中”辨护三观尽失,这样的“襄阳说”谁能辩得赢?

互联网时代的全民检视,终会让曾经垄断躬耕地话语权的”学术界”们无地自容(假如他们还健在),也会让他们所代表的不当得利者惶惶不可终日。骗子叫屈,无人怜悯;悖入悖出,天道轮回。

笔者对襄阳”古隆中”故居的基本认知:

1、“隆中”是后世襄阳人把东晋民史《襄阳耆旧记》及《汉晋春秋》中分别所列“襄阳有孔明故宅”、“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两条矛盾记述,经过搅拌、重塑及长期演绎后形成的故居文化符号,”古隆中”为其明清至今的实物载体。

2、襄阳”古隆中”是有一定历史年代和传承意义、硕果仅存的诸葛故居文化载体;南阳卧龙岗是历史悠久,名满天下的躬耕地历史遗迹。两地均为国保文物,兼具重大文物、文化价值且各有特色,可循”文、武赤壁”横式适当加以区隔和定位。存在即合理,与其没完没了地纷争,不如共存共荣,共同传扬三国历史文化精髓。

望峰鸢丨南阳与宛一体两面,诸葛亮躬耕于宛县

△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隆中/亮宅位置各异,倾向证明”隆中”是故居文化传承符号而非真实存在

让我们敬畏历史,尊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020年1月22日/上海

参考文献:

•《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

•丁宝斋:《丁宝斋文集》

•董大勇:《谁给诸葛亮做了裁判?》

•何朝东:《襄阳,你用什么力量把学术问题一再扭曲?》

•唐小虎:《南阳为何在“诸葛亮躬耕地”争论中屡屡被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