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獲國家科技獎為什麼很特別?

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事,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這是我國最高級別的科技獎項。過往獲獎者有袁隆平、屠呦呦等著名科學家,還有三峽工程、青藏鐵路等國家戰略工程。今年,國家最高科技獎花落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


更值得關注的是,阿里雲這樣的民營科技企業開始嶄露頭角,進入國家技術發明獎的獲獎名單,其背後是國家科技體系正在與民營企業形成合力,中國經濟的發展奇蹟正在轉化為領先世界的科技實力。

科技投入不是一朝一夕,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科學家大多投入半生精力,尋得人類科學的某項突破。值得慶幸的是,中國企業也在以十年為週期投入技術研發,這是國家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週期的標誌之一,也是中國科技崛起的重要突破。


阿里雲獲國家科技獎為什麼很特別?

2019年雙11,阿里核心系統100%運行在阿里雲公共雲上,阿里雲順利應對了有史以來全球最大的流量洪峰


1


為什麼阿里雲獲獎值得關注?


阿里雲“面對突變型峰值服務的雲計算關鍵技術與系統”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突變型峰值常見於“春運搶票”、“秒殺”以及“春晚”、“雙11”、“跨年”等大型場景,是全球技術行業面臨的典型技術難題。

通過十多年的戰略技術投入,阿里雲成功解決了這些難題並在多個大型活動上提供技術服務。

2015年春運售票高峰,12306將75%的餘票查詢業務切換到了阿里雲上,從而緩解了春運網絡購票壓力;

2019年雙11,阿里核心系統更是100%上雲,實現訂單創建峰值達到54.4萬筆/秒,是2009年第一次雙11的1360倍,是國際零售支付網絡之王Visa峰值處理量的8倍有餘。平穩有序地刷新了人類的技術新記錄。


阿里雲獲國家科技獎為什麼很特別?

以前,每年春運全國各地都要這樣買票

阿里雲的技術,正是在實際環境中不斷打磨、調試、修正,才能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為系統性難題提出創新的技術方案。

此次獲得國家科技獎的兩大技術,源自十年技術戰略投入並廣泛服務於數億國民,走出了一條從技術創新突破、到市場循環驗證的阿里特色技術創新之路。

2

每一次技術創新,背後是科研人員的勤勉耕耘和敏銳的技術戰略眼光。


不久前,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開創民營企業的科技專家成為兩院院士的先河,引發熱議。

王堅是阿里雲創始人。十年前,他帶領團隊構建了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自研雲操作系統飛天,彼時,雲計算還鮮有人提起。

時至今日,雲計算已成為眾人皆知、必不可少的數字基礎設施,而阿里雲正是憑藉十年的技術探索和積累,一舉打破美國科技公司的壟斷,與亞馬遜AWS、微軟雲穩居雲計算世界前三強,成為中國公司在雲領域的一面旗幟。

回顧阿里巴巴技術史,更可見其技術投入的戰略前瞻性:2009年決議戰略研發雲計算突破世界級技術難題,十年後阿里雲飛天雲計算操作系統獲得中國電子學會15年來首個科技進步特等獎;2010年戰略投入雲數據庫研發,十年後Ocaenbase數據庫成為全球性能最強數據庫;2009年開啟天貓雙11技術研發,十年後阿里雲獲得2項最高國家科技獎,主持研發飛天的王堅博士當選為國家工程院院士。

阿里雲獲國家科技獎為什麼很特別?

經過十年投入,如今阿里已經是全面佈局的全球頂級科技公司

在全球知名科技公司中,阿里巴巴是唯一一家研發人員佔比一半以上的公司。在六萬餘位科學家、工程師中,有10多位IEEE FELLOW、30多位知名高校教授,是頂級科學人才數量最多的中國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不斷登上國家最高科技殿堂,也反映出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正在加入到國家科技創新的大潮中:全國工商聯今年年中發佈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民企500強的研發人員佔比、研發強度兩項指標整體均呈上漲趨勢。


3

事實上,推進民營企業的技術融通創新,是國家“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的重要手段。

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既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國家實驗室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也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積極發展新動能,強化標準引領,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往往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為解決具體問題而形成了創新的技術方案。在發達國家,民營企業往往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其人員進入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屢見不鮮。


阿里雲獲國家科技獎為什麼很特別?

阿里雲在歷年雙11中持續經受全球互聯網最極限的挑戰,打造出世界級的技術

這也是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方向之一。在2019年1月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啟動之初,《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組織推選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就作出明確要求,要特別關注民營企業的工程科技專家。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便是這一歷史性變化的結果。

而如今,阿里雲又歷史性地同時斬獲兩大國家科技獎,充分說明了國家在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的進程逐步走向深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