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借着我们而来,但并不属于我们,是与我们平起平坐的独立生命


孩子借着我们而来,但并不属于我们,是与我们平起平坐的独立生命

有一次看到报道孩子跳楼的新闻,这种新闻听到的越来越多,每次我的心都发紧的难受,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就这么的脆弱呢?是什么让他们动不动就想到用死去抗争呢?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我想发出我内心的呼喊,我想给孩子们说:你有委屈、难过、不舒服就请你说出来,我想听你说!也想告诉天下的父母,不要以爱的名义去逼孩子,也想给老师说:给孩子一点放松的时间。

每个孩子的诞生寄托着一家人的希望,没有哪个父母不想让孩子好,没有哪个父母不想让孩子成才。在怀孕的那刻起,我们做父母的就已经担负起了一个孩子的责任。但是却少有人去认真的考虑过一个生命的诞生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孩子?我们是否做好了当父母的准备?我们以怎样的方式爱孩子?这些问话说实在的,我原来在当妈前也没有搞明白,想清楚。但有一点,我知道孩子是爱的结晶。在怀孩子的当下一定是爱的滋润。在十个月“母子一体”的状态里,积极的给予回应、关注,这不仅是血的连接,还有情的融合,还是与孩子关系的磨合,给予孩子积极的美好的刺激,让孩子在细胞裂变中达到更好的组合。 我们都知道,做妈妈是一辈子不能辞职的“职业”,妈妈这个称号真的不容易。不仅是十月怀胎的辛苦,还有出生后的养育和教育,妈妈做的最多。

孩子借着我们而来,但并不属于我们,是与我们平起平坐的独立生命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问爸爸做什么?在中国,爸爸在家庭中的缺失比较多,说的最多的是:爸爸要赚钱养家,妈妈要带好孩子顾好家。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给予孩子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男性的特征:勇于冒险、富于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易暴躁;女性的特征: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和自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的气质特点是互相补充的,有优秀的一面,又都有缺憾的一面,因此,让孩子的人格发展更完善,需要爸爸的参与,勇于冒险的同时又不失稳重,坚定、大度的处事,在对外关系上的智慧,坚强的性格,对职业、事业的选择,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妈妈更多的是给予孩子生活上的关爱、照顾,在心理上给予积极的回应、安慰、支撑、忍耐、服从的态度和别人相处。两者的特性会传递给孩子,孩子也会在这两者间进行吸收、组合、提炼、超越性的发展自己。所以抗挫折的能力培养,人格发展上的不完善,是父母双方的共同责任。

做父母需要与孩子一同学习,不断的成长。孩子身上很多的问题出现,不能说全都是父母的问题,但是一定与父母的教养模式有关系。每个父母都是从孩子过来,父母身上也带着小时候的成长烙印,这些成长中的印迹与社会化进行融合后,成为了现在现实中的人。成为父母后,往往都将美好的未来寄托在孩子身上,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梦想,想让孩子来实现。过去没有条件做的事情,希望孩子来做。自己过去没有好好学习,现在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并要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常见的一句话:“你要好好学习,不然你就会去扫大街、送快递。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没有好工作!”还会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打他、骂他、逼他其实都是为他将来好”我们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不自觉的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比,这种比较让孩子的内心非常的受挫,孩子犹如树上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我们父母却忘记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种树,小幼苗种下去,我们需要精心的呵护其成长,但是这个过程我们也不能干涉太多,怕它晒着了,怕它雨淋了,怕它营养不够了等等,太多的担心干涉,这棵小树不用说长的不会很高大,也不会很粗壮。应为它的自我发展受阻了,它不能按照自己的成长轨迹去生长。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是要遵循自然法则,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遵循它自己的天性,才是自我发展的硬道理。

孩子借着我们而来,但并不属于我们,是与我们平起平坐的独立生命


对待孩子的教育,作为父母要明白:虽然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但是孩子不属于我们。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首先要尊重他,把他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可是父母总是经常忘记这些,总是认为他们还小还不行,怕这怕那的不断担心。父母对孩子口无遮拦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孩子的对错,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评判,总是居高临下的训斥,这些父母没有时间去感受、去体会孩子的心声。孩子想对父母说的话,父母总是不耐烦的打断,没有人去听取。当父母的总是在不断的要求,标准和尺码不断的提升。孩子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头,“学无止境”成了孩子心里的阻碍,他还能感受学习的兴趣么?在“孩子不打不成器,不逼不成才,”的所谓名言下,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中国父母的教育观。

孩子犹如是父母种的“瓜”,我想给你套上个方盒子,你就得成为一个方瓜,给你贴上几个字你就要长出来。孩子不按照你的方式长,他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有人说:“我们国家为什么培养不出来那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呢?”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父母的养育方是否压抑了孩子的天性?我们学校的教育模式是否压制了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应该怎样教育和养育不仅父母的课题,还是社会的、国家需要不断的反思、研究的课题。

孩子需要的是按照自己的发展轨迹,长大成为自己想做的那个人,我们做父母的只需要做好自己,成为正真的自己,自己的梦想由自己实现,而不是强加于孩子,把孩子教育成一个玩偶,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父母的主要任务就在这18年里,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吧,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少一点责骂,多一些鼓励;少一点干涉,多一点协助;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共鸣。让孩子生活在爱的滋润中,按照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按照他想成为的样子成长。

孩子借着我们而来,但并不属于我们,是与我们平起平坐的独立生命


让我们欣赏一下纪伯伦的诗

On Children》

Gibran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