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三個能人的典故,從歷史中學會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智慧

很多時候,很多事在當下我們可能會迷糊,看不清、悟不透,就是“當局者迷”!但是,歷史的功效就是一剎那之間的時間輪迴,主人公也許不是你,但是歷史已將你那些迷糊的、看不清的、悟不透的事情進行了演繹。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所以我們身上發生的很多事情,如果不知道如何去解決,那麼不妨從歷史當中尋找答案。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歷史中的智慧。

全局眼光的戴顒

南北朝時期,戴顒出生在一個藝術家庭,他的老爸戴逵是當時著名的美術家、雕塑家,他還有一個哥哥名叫戴勃,兄弟倆從小就跟著他老爸接受藝術的薰陶。長大之後哥哥戴勃主攻繪畫,號稱山水畫勝過顧愷之。而弟弟戴顒主攻雕塑,造詣也特別的深。而今天李夫子要講的就是這個次子“戴顒”,因為他有一個至今都廣為流傳的故事。南北朝有一段時間,佛教是比較盛行的,廣建佛寺,有寺那就得有佛。戴顒的老爹戴逵就是一個雕塑佛像的一把好手,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認可和接受,但是又怕大家礙於顏面,不肯指出問題和缺點,戴逵曾經偷偷的跑到後面聽大家對作品的議論,然後根據議論再進行修改完善。

看古代三個能人的典故,從歷史中學會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智慧

戴顒也一樣,在父親的基礎之上加上自己的理解,不斷創新,融入傳統的文化,讓佛像雕塑更符合國人心目當中佛的這種形象。話說有一年南朝劉宋政權,宋太子專門為瓦官寺築建了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銅佛像,佛像逐漸完成之後就組織相關人員去驗收,大家看到佛像之後都在讚歎鑄造工藝的技藝非凡。但是佛像的面部總是看的怪怪的。經過大夥商量,大家都認為是佛像的臉不飽滿,偏瘦了一些,於是大夥就把意見反饋給了鑄造的大師傅,可是大師傅還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為什麼?問題他也知道,可是單就佛像的面部而言,正正好好完美無缺。只是整體看,偏瘦了一些。

看古代三個能人的典故,從歷史中學會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智慧

大師傅就讓大家給出出主意,看這個到底該怎麼改?可是大夥誰也提不出好的意見。後來宋太子知道這件事之後,他就邀請了全國知名專家戴顒前來會診,戴顒來了之後,就認真的查看了佛像的身體各個比例,一針見血的指出“不是佛像的臉太瘦了,而是佛像的手臂和肩膀太肥大,所以看起來怪怪的”。於是經過高人指點之後,鑄造的大師傅按照戴顒的意見對佛像重新進行了修改。果然這麼一改,佛像看起來更高大、更精美、更精緻了。

看古代三個能人的典故,從歷史中學會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智慧

各位小夥伴,這個故事隱藏的智慧,就是說我們經常困惑在一個點上,但其實問題的本質並沒有出現在這個點上,而是需要我們從面上去思考。跳出局部,從全局看問題,可能你就會發現不一樣的解決問題的角度和方法。

急事緩辦的呂夷簡

另外,有時候人活一生其實挺不容易的,某些時候我們不是需要看怎麼去做加法,而是想著要去怎麼做減法,這一點其實是很難得的。有這麼一個故事,“呂夷簡”是北宋著名的名相,有兩件事兒讓他深得大老闆宋仁宗的信任。在仁宗皇帝還是小屁孩的時候,呂夷簡是輔政大臣,雖然那個時候太后臨朝,但是呂夷簡能夠妥善處理各類事物和關係,使得皇權穩定、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最重要的是使仁宗順利的掌權了。

看古代三個能人的典故,從歷史中學會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智慧

另外一件事就是仁宗執政之後,呂夷簡就給仁宗制定了八項規定,從政治、作風、紀律、生活等各個方面都有嚴肅的規定,仁宗在位期間是有一定作為的,被稱為“仁宗盛治”。所以呂夷簡跟宋仁宗的關係還是比較鐵的,話說有一次宋仁宗病重了,長期臥病不起,不能上朝,可是有一天病情突然好轉了,有了精神,於是就下令通知呂夷簡等眾臣過來彙報一下近期的工作,順便嘮個嗑、談個心。很快其他的眾臣收到命令之後就噼裡啪啦的快速趕到,只有呂夷簡慢慢悠悠、不慌不忙,等他到了皇宮,其他重臣都該撤了。宋仁宗很不高興的就問:“你是老太太嗎?朕最想跟你嘮嘮嗑了,卻等你的時間最長,你是幾個意思?”

看古代三個能人的典故,從歷史中學會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智慧

這個時候呂夷簡卻表情從容的這麼解釋。他說“皇上您身體抱恙,朝廷內外、天下百姓那都是非常焦慮著急的。您今天突然召見眾臣,如果臣下等人都第一時間飛奔進宮,恐怕會驚動內外,更會有流言蜚語”。宋仁宗聽完之後連連點頭,說:“還是愛卿考慮的周詳”。這個故事呂夷簡確實考慮得很周詳,如果他跟其他重臣一樣,都是大氣不喘,一路小跑飛奔到皇宮,不知道真相的吃瓜群眾,都可能猜測仁宗是不是不行了?這是要託孤,準備後事的節奏?這裡頭的大智慧,其實就是咱們生活當中常說的一句,“急事緩辦”。越重要,越著急的事,越是要考慮周詳,做紮實,謹防忙裡出亂,忙裡出錯,因為“欲速則不達”。

看古代三個能人的典故,從歷史中學會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智慧

以小博大的張觷

再來說一說最後一個歷史智慧,有一位能人名叫張觷,字柔直。北宋政和年間的進士。他當時在等待被朝廷分配工作,這個空閒時間被太師蔡京給選中,聘為自己的家庭教師,主要為蔡京的孫子輩教授知識。剛開始張觷很認真、很負責,也很嚴厲,所以蔡京的這些孫子輩都不敢調皮搗蛋,看見教書先生都是怕怕的,可是有一天教書先生卻怪怪的。張觷突然對學生們說,“你們都練習跑了嗎”?學生們都很驚愕,說“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跑,而不學習知識”?張觷就回答說,“你們家的大人把壞事都做絕了,國家遲早會大亂,到時候你們家肯定是最倒黴的。現在不練習跑,將來可就逃跑不了了”。

看古代三個能人的典故,從歷史中學會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智慧

學生們都驚呆了,以為教書先生是瘋了,就趕緊告訴蔡京,蔡京這邊也很驚愕,連忙安慰孩子說“大人的事,小孩別操心。”說完就出門去找張觷了。你以為這是蔡京找張觷算賬嗎?錯!他是來求教來的。蔡京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差不多算是全民公敵,很多人對他都是有怨恨的,所以他想聽聽敢說實話的教書匠,會有什麼高招呢?可以讓他扭轉這個局面。張觷也直言不諱,就建議蔡京“改往修來、任用賢能”,以防萬一。意思就是說有錯就改,任用賢能,沒準這些賢能日後還能幫上你。雖然說蔡京最終還是翻船了,但是那是早已註定的,任何人都是無力迴天的。但是張觷卻通過這件事之後,藉助蔡京對他的支持,正式的進入到了仕途,而且後來是能文能武,表現突出,一路升官加爵。

看古代三個能人的典故,從歷史中學會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智慧

尤其是他在擔任處州知州的時候,州里計劃建造一艘超大的船,可是底下的工作人員就犯難了,他們要申報預算。可是建造這艘大船到底要花費多少錢呢?之前沒有人造過,現在也算不出來。這個時候人家張觷就給出了一個主意,讓這些工匠先建造一艘小船,然後再按照比例計算出大船的預算。結果工匠們按照張觷的建議,很快就計算出了預算,問題順利的得到了解決。

各位小夥伴,這個故事裡張觷的聰明在於他會以小博大,就是說當他在當教書匠的時候,地位雖然很輕,但是他卻善於搞事情而引起蔡京的關注,並且在蔡京的幫助之下,迅速進入到了仕途的上升快車道。在當知州的時候,通過小模型測算大船的預算,也是以小算大。其實生活當中無論是以小博大,還是以小算大,都是需要人生智慧的,是需要對事物有清晰的認知,有準確的分析和預判,而並不是匹夫之勇的押寶,賭運氣。

李夫子說智慧

各位小夥伴,看了上面的三個歷史故事,你們有什麼收穫呢?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妨多從歷史中尋找解決辦法,這就要求我們沒事多讀讀歷史、人文類的書籍,不僅能夠加深底蘊,還能夠啟迪我們的智慧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