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宗是誰?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漢的這二位叔侄

文 | 百川


戴德,男,漢族,約公元前108年生,壽命76歲。屬相狗,星座約為天秤座,河南商丘人。儒宗是誰?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漢的戴德、戴聖二位叔侄。


《漢書·儒林傳》記載“倉說《禮》數萬言,號曰《後氏曲臺記》……授梁戴德延君、戴聖次君……德號大戴,為信都太傅;聖號小戴,以博士論石渠,至九江太守。由是《禮》有大戴、小戴之學。


儒宗是誰?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漢的這二位叔侄


西漢國學大師後倉,對《禮記》的註解有數萬字,此書名為《後氏曲臺記》。後倉傳授給戴德和戴聖叔侄二人。戴德號稱大戴,是河北衡水主管教育的副市長。戴聖號稱小戴,官至江西九江市長。


從此以後,《禮記》就有了《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之學。《大戴禮記》原有八十五篇,但今僅存三十九篇。其中比較有名的有第四十一篇《哀公問於孔子》。


哀公問於孔子曰:大禮何如?君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何足以知禮?君曰:否!吾子言之也!


魯國國君哀公問孔子:“國家最崇高的禮是什麼?君子所說的禮,為什麼非常重要?”孔子謙遜地回答:“我也是小人,還沒有資格談大禮。”魯哀公說:“你客氣了!你說吧。”


孔子曰:丘聞之也,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明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之交也,君子以此之為尊敬。


儒宗是誰?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漢的這二位叔侄


孔子說:“我聽說,人民之所以生活在世界上,禮是最大的。無禮就能天不怕地不怕;無禮就沒有君臣之分,長幼之序;無禮就不知男女、父子、兄弟的親屬、婚姻、近疏的關係,君子要以此為標準。”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


孔子曰:“今之君子,好色無厭,婬德不倦,荒怠傲慢,固民是盡 ,忤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古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後。今之君子,莫為禮也!”


魯哀公問:“現在有些以君子標榜的人,為什麼不是這樣的?”孔子回答:“現在的某些所謂君子,好色缺德傲慢,所以人民看到這樣就以為完了。


背忤眾意攻打有道之國,只求自己慾望,不走正當道路。古代統治者是把人民放在前面,現在的正好相反,所以說現在的君子,都不是以禮為尊,尊禮為先。”


儒宗是誰?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漢的這二位叔侄


《小戴禮記》是戴德的侄子戴聖所著,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東漢國學大師為《小戴禮記》作注,而使其在唐代列為“經書”,也就是目前的《禮記》。其中有名的是《中庸》和《大學》。


《中庸》是《禮記》的第三十一篇。《中庸》第二十章《哀公問政》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要麼不學,學了沒有學會絕不罷休;要麼不問,問了沒有懂得絕不罷休;要麼不想,想了沒有想通絕不罷休;要麼不分辨,分辨了沒有明確絕不罷休;要麼不實行,實行了沒有成效絕不罷休。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喜歡學習接近智慧,努力實踐接近仁愛,知道羞恥接近勇敢。知道這三點,就知道怎樣修身。知道怎樣修身,就知道怎樣治理別人。知道怎樣治理別人,就知道怎樣治理天下和國家了。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儒宗是誰?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漢的這二位叔侄


喜怒哀樂不去發作,叫做“中”;發作了都到中間節制了,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屬性;“和”,是天下的遵循原則。達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中庸》命名為《中和》更為合適。因為中庸的“庸”字,惹來了很多的歧義。遍覽前輩解釋,我理解:不偏不差謂之中,不改不變謂之庸。即思想不偏差,行動不改變。也就是不忘初心,矢志不移。


《大學》是《禮記》的第四十二篇。第一章的流傳名句為“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格物,認識事物,致知,學習知識。這是一個從實踐到理論的過程。誠意,形成意識,正心,擺正動心。這是形成自己思想的過程。然後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修齊治平,才能成為聖人。


儒宗是誰?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漢的這二位叔侄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德建名立”,直譯為道德建立名聲揚。“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學》開篇的第一句話,就強調:大學所講的基本道理,在於弘揚光明的道德。這個光明的道德是什麼?


如何弘揚光明的道德?大學曰:“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次韻李參政湖上雜詠錄寄龍鶴墳廬

(南宋)魏了翁

古人為己學,不以遇不遇。

學問思辨行,上定靜安慮。

次序固曉然,人情苦傷遽。


儒宗是誰?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西漢的這二位叔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