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時,他最年輕,後來的成就也最大

1973年12月,我軍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八大軍區的司令員完成了對調。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生和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對調;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和武漢軍區司令員曾思玉對調;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和廣州軍區司令員丁盛對調;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和蘭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對調。那麼當時這八位司令員當中,最年輕的人是誰呢?他後來的成就又是怎樣的?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時,他最年輕,後來的成就也最大

這八個人當中,有五個人年過六旬,他們分別是許世友、楊得志、曾思玉、丁盛和韓先楚。其中許世友年齡最大,當時已經68歲了,楊得志和曾思玉同庚,都是62歲。丁盛和韓先楚則是60歲。剩下的三個人當中,皮定均當時59歲,陳錫聯58歲,李德生57歲。由此可見,八大司令員對調時,最年輕的人是李德生,他後來的成就也最大。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時,他最年輕,後來的成就也最大

李德生是河南新縣人,因為家裡窮,只斷斷續續讀過幾年私塾。1928年的時候,紅軍解放了他的家鄉,12歲的李德生報名參加了革命,擔任兒童團團長。主要工作就是站崗、放哨和給紅軍送情報,這些工作他完成得都很出色,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兩年後,李德生正式加入紅軍隊伍,成了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此後李德生跟隨紅四方面軍先後參加了商潢戰役、潢光戰役以及川陝蘇區的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等戰役戰鬥,表現十分勇敢。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時,他最年輕,後來的成就也最大

1933年2月中旬,八廟埡戰鬥打響,由於戰況十分激烈,李德生的交通隊也參加了戰鬥,就在他帶領本班戰士向敵人衝鋒時,不幸被一顆子彈擊中。由於當時紅軍的醫療條件有限,藥品也十分缺乏,他的左手因此留下了殘疾。紅一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李德生因為反對張國燾南下,被撤銷了交通隊支部書記的職務,降為紅10師的傳令兵班長。當時紅10師的師長是陳錫聯,他對李德生的遭遇十分同情,鼓勵他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時,他最年輕,後來的成就也最大

多年後李德生在回憶這段經歷時曾說:“想當年,陳錫聯同志英姿勃發,風華正茂,聲名顯赫,但身為一師之長卻從不擺官架子。長征途中、戰鬥間隙、宿營以後,有空就和我們傳令兵談心聊天,傳授戰鬥經驗。當他得知我遭受迫害的不幸之後,馬上找我談話,瞭解詳情,鼓勵我放下‘包袱’,戰勝挫折,輕裝前進。此後,他一直對我非常關心,非常信任,給予了很多的關照和幫助”。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時,他最年輕,後來的成就也最大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由於編制壓縮,絕大多數幹部都是降職任用,但陳錫聯卻提升了李德生的職務,先是安排他當通信排排長,後又升任通信連連長、特務連連長、副營長和營長,許多重大的作戰任務陳錫聯都交給李德生去完成。在陳錫聯的領導下李德生先後參加了夜襲陽明堡、設伏響堂鋪和鏖兵獅腦山等大仗、惡仗,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時,他最年輕,後來的成就也最大

抗戰勝利後,李德生又參加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上甘嶺戰役第二階段,他奉命統一指揮在前線作戰的第12軍和15軍所屬部隊,擊退了敵人上百次進攻,贏得了上甘嶺戰役的最後勝利。從朝鮮回國後,李德生先後擔任過第12軍軍長、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和北京軍區司令員等職,並在十屆一中全會上選為政治局常委,官至正國級,這一成就,是當年對調的八大司令員當中最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