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田杂草化学除草技术,农民值得拥有

小麦除草受时间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田间杂草数量、草的大小而有差异。小麦化除应抓住播种封闭除草、出苗后冬前化除、春季化除的3个时间段,抓住晴好天气,掌握适宜的温度,及时用药,效果极为明显。

小麦播种期一般为10月20日—11月25日,迟播小麦最迟播种在12月底,播期不同,温湿度不同,除草速度不一样,温度有高低,用药效果不一样,想有效地控制杂草危害,就必须采用苗前封闭,苗后两次化学除草,农户见草后选择性用药,见效快、效果好。

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田杂草化学除草技术,农民值得拥有

1 小麦田杂草的种类及发生特点

1.1 杂草的种类

小麦田间草种主要以看麦娘、菵草、日本看麦娘、早熟禾、猪殃殃、繁缕、巢菜为主,以日本看麦娘偏重、菵草难控,容易出现成片为害现象。

1.2 杂草的发生特点

小麦田杂草一般在10 月下旬—11 月中旬有一个出草高峰期,出草数占总数的 95%以上,来年春季仅有少量杂草出苗。严重的草害通常来自冬前发生的杂草,密度大,单株生长量大,竞争力强,危害重,是防治的重点。冬前杂草处于幼苗期,植株小,组织幼嫩,对药剂敏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来年春天,耐药性相对增强,则用药效果相对较差。因此,麦田化学除草,应抓住冬前杂草的敏感期施药,除草效果最佳,同时能减少气温变化诱发除草剂产生的药害。

早春小麦田杂草的发生与早春气温和降水量有密切关系,早春气温高,降雨多,化雪解冻早,杂草发生早而重,反之则晚而轻。

2 不同的除草方法

2.1 传统的除草方法

2.1.1 轮作倒茬

不同的作物有着不同的伴生杂草或寄生杂草,这些杂草与作物的生存环境相同或相近,采取科学的轮作倒茬,改变种植作物则改变杂草生活的外部生态环境条件,可明显减轻杂草的危害,如稻—麦—油三茬循环轮作,既能减轻草害,又能培肥土壤。

2.1.2 增加深翻整地次数

通过深翻将前年散落于土表的杂草种子翻埋于土壤深层,使其不能萌发出苗,同时增加深翻次数将已经出生的杂草深埋土中,减少杂草的为害,切断其地下根茎,或将根茎翻于表面曝晒使其死亡。

2.1.3 人工清除杂草或化学除草

麦田四周的杂草是田间杂草的主要来源之一,各种草籽通过风力、流水、人畜活动带入田间,或通过地下根茎向田间扩散,所以必须清除,减少扩散带来的为害,人工清除杂草费时费工。目前,大多采用草甘膦化除,效果明显,持效时间长。

2.2 小麦田间化学除草方法

2.2.1 土壤封闭处理

长江中下游丘陵区80%的种植户以籼杂稻为主,面积大,收获时间在 9 月中旬—10 月上中旬,部分粳稻收获时间在 11 月中下旬,气候发生变化时,收获时间会推迟,小麦播种一般 10 月 20 日开始,最佳播期为 10月 20 日—10 月 25 日,最迟播种在 12 月底,收获期不同,温度不同,田间湿度不同,封闭效果有差异,方法也不同。小麦播种后应重点做好立冬前后土壤的封闭化除,以提高除草效果,降低冬前用药遇到低温诱发引起的“冻药害”发生率,一次性封闭到位就能降低用药成本,提高防效。土壤封闭处理是麦田化学除草的基础,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环,能明显压低冬季麦田杂草基数后,开春后再萌发的杂草,草龄比麦苗小很多,便于采用茎叶处理化除,二次用药效果更加明显,降低用药成本和人工成本。土壤封闭处理,能减少药剂与麦苗接触,减少药害的发生。

近几年来,采用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导致一些恶性杂草抗药性明显增强,封闭化学除草表现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对迟播晚播麦来说,播后苗前的土壤封闭化除更加重要。因为晚播麦播种时气温已经普遍较低,小麦出苗时间拉长,如果等到出苗后再用药,遇到气温大幅度降低的概率很大,适宜茎叶除草的温度区间较窄,很容易错过最佳用药时期,如果采用茎叶除草,遇到低温发生“冻药害”的概率更大。

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田杂草化学除草技术,农民值得拥有

麦田土壤封闭处理,很多种植户的习惯在播种后立即用药,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证明,可以适当推迟用药时间,掌握在小麦立针前用药,封闭除草效果更佳。是因为小麦播种后短时间内土壤团粒结构不稳定,容易破碎,喷施土壤封闭处理剂后不能形成有效的严密的药土层,直接影响封闭效果。根据实践经验表明用药方法为:在小麦播种后刚刚发芽尚未出土时用药。一方面此时土壤已经沉实,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药土层;另一方面禾本科杂草已冒出芽和根,有利于吸收土壤中药物,提高除草效果,起到连封闭带触杀作用;同时能兼除一部分冬前出苗的阔叶杂草。小麦出苗时间受温度、水分等因素影响大,要及时检查小麦发芽进程,以便更加合理地确定用药时间。更重要的是,麦田务必三沟配套,及时注意疏通麦田沟系,防止遇连续阴雨积水;选用对小麦幼芽生长安全的药物,避免使用含有乙草胺类的药剂,严防有积水时烧芽。

目前,生产上主要使用“异丙隆”复配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该药也兼有茎叶除草效果。在选好药剂的基础上,用足水量,有利于药物在土壤中形成更严密的药土层,进而提高封闭除草效果,即使在田间土壤湿度适宜的情况下,也不能随意减少用水量。一般要求每亩用水量在50 kg 左右,粗喷雾。如采用大型喷雾机械施药,用水量还需适当增加。

2.2.2 茎叶化学除草处理

茎叶处理的化学除草分为冬前除草和春后除草,同样是要掌握温湿度和天气的变化,才能提高防效。小麦冬前杂草化除技术:①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为主的,秋播后 11 月中旬冬前于杂草 3 叶期—5 叶期,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 15%炔草酯 (麦极) 可湿性粉剂20~30 g 或 6.9%精噁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 80~100 mL;兑水 40 kg 均匀喷雾。②以猪殃殃、繁缕、巢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 0.067 hm2用质量分数 20%的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40~50 mL 或使甲合剂(20%的使它隆 20~25 mL+20%的二甲四氯 150 mL 混合),兑水 40~50 kg 于麦苗 4 叶期均匀喷雾。③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按以上方法分二次进行,秋播前后防除禾本科杂草,初冬或早春再防除阔叶杂草,或将以上相关药剂进行混配使用。④冬前化除注意事项:水量要足,喷雾要均匀,不重喷、不漏喷,提高施药质量;骠马、精骠、15%炔草酯(麦极)用于小麦田,大麦田禁用;秋季化除应在 11 月底前结束,日平均温度低于 8℃时禁止施药。禁止使用甲、绿黄隆等除草剂,防止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田杂草化学除草技术,农民值得拥有

春季小麦化学除草技术:①以菵草、日本看麦娘、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早春于杂草齐苗后,0.067 hm2用 8%锄极(炔草酯)水乳剂 80~100 g,或 5%爱秀(唑啉草酯)80~100 mL,或 10%精骠(精噁唑禾草灵)乳油 100~120 mL,或 5%唑啉草酯炔草酸乳油 80~100 mL;

②以繁缕、巢菜等阔叶草为主的田块,0.067 hm2用 20%美闲(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50 mL,或 20%氯氟吡氧乙酸 20~25 mL+20%2 甲 4 氯水剂 150 mL。③以上药剂每 0.067 hm2兑水 30 kg 均匀喷雾。④春季化除注意事项:春季气温变化较大,避免在降温前用药,应选择日平均温度 10℃以上的晴好天气用药,草大增加用药量。配制除草剂应采用二次稀释法。先将药剂倒入少量清水中,搅拌均匀配成母液,然后倒入盛有一半清水的喷雾器内,再加清水至需水量,并搅拌均匀。用药时防止药液飘移到其他作物上,以免发生药害。用水量要足,要喷细雾、均匀喷施,确保化除效果。禁止使用甲、绿黄隆等除草剂,15%麦极不能与二甲四氯等激素类药剂混用,大麦田严禁使用麦极、骠马等除草剂,以免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