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皮囊》:锁住我们的,真的只有一具皮囊吗?

我爱看书,却很少买书。我总是读完一遍,这本书就过去了,很少读第二遍。所以只要是我买的书,必定是深思熟虑后的。《皮囊》就是其中一本。

买它的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书里的一句话: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再读《皮囊》:锁住我们的,真的只有一具皮囊吗?


我对《皮囊》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在变化,从单纯的皮囊到不是皮囊,再从不是皮囊又回归到皮囊。

皮囊是什么,是躯壳吧?既是承载我们的东西,也是锁住我们的东西。

(一)皮囊有多重

初看《皮囊》,就被阿太的这句话所震撼: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蔡崇达说,他的阿太,硬得像块石头。确实如此。

她把不会游泳的儿子丢下海,差点淹死。被救上来没几天又丢下去。人人都说她没良心。她却毫不在意。切菜斩断自己的手指也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即使九十多岁也依然坚持出门步行,从来不坐车。

因为阿太说,“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读到这里,我有点想笑。我理解蔡崇达对阿太的无奈和钦佩,因为我的外婆和蔡崇达的阿太很像,也是一个喜欢和命运作对的人。

听妈妈说,外婆还没结婚的时候,腿脚就不好。腿疼起来,扶住炕栏哭着也要往前爬着走。没想到和外公结婚后,外婆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病好了。

然后什么爬山翻沟、上树翻墙她不仅不在话下,还比很多人都要利索。据说那时候她还成了个打秋千的高手。

反正在我印象中,外婆是个好强的人,还有点急性子加暴脾气。

在地里干活,那个埋头苦干,而且速度极快的身影一定是外婆;走在大街上,那个扛着大包小包,还健步如飞,越走越快的,有一定是外婆。

外婆仿佛要把之前没走过的路,没做过的事都补回来。所以,她经常是匆匆忙忙,风风火火的。生怕赶不上什么似的。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快些!再快些!

我不知道她在追赶着什么,总感觉她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厉害在哪里,那时候的我说不上来。

外婆患有很严重的风湿病,一到刮风下雨连阴天就走不了路,毛衣毛裤一年四季不离身。她常常因为关节炎疼得呲牙咧嘴,但是她不哭,就用泡好的药酒狠狠地搓着自己的关节,然后眯着眼骂这贼老天。

再读《皮囊》:锁住我们的,真的只有一具皮囊吗?


我小时候很喜欢研究外婆的手,它长得很奇怪,皮肤坑坑洼洼,关节都圆嘭嘭的,手指永远伸不直。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风湿病疼得关节都变形了。她总笑着给我看她的手,神色满是骄傲。可惜小时候的我只知道外婆笑了,却不知道她有多痛苦。

后来上了大学,很少见她了。因为没时间,也因为离家越来越远。只每次打电话听妈妈说外婆的近况,她得了脑梗,还有点老年痴呆。我意识到外婆正在老去。

再一次见她是在手机视频里。外婆中风了。我知道她在变老,可没想到老的是那样的触目惊心。

屏幕里的她头发全白了,乱蓬蓬的盖在头顶,眼睛歪着,嘴巴也歪着,下巴处垫着一块布,有口水淌下。

我很难把她和外婆联想起来,可她确实是我外婆。那个印象中永远风风火火的外婆。

她好像看见我了,在手机里想说什么,嘴巴在艰难的蠕动。可是她说不出来。到最后只有浑浊的泪水和沉默。

外婆被困住了,就像蔡崇达的阿太一样被困在自己的皮囊里了。

蔡崇达的阿太补屋顶的窟窿摔下来,瘫痪了,她哭喊,“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了,阿太被困住了。”可是我的外婆连喊都喊不出来。她只能看着我,只能含泪看着我。

你知道皮囊有多重吗?我知道。它像一座山。

外婆中风后,愈发不能走路了,尽管后来中风的后遗症渐渐痊愈,她身体还是大不如前了。

我走进外婆的屋子的时候,里面很黑很闷,像一座大大的坟墓。外婆说她想上厕所,那是我第一次扶她。

再读《皮囊》:锁住我们的,真的只有一具皮囊吗?


她整个人的重量压在我身上,像一座山。压得我抬不起头,也直不起腰。外婆上完厕所,我满头大汗。也泪流满面。

原来一个人的皮囊有这么重。原来一个人的皮囊是要拿来用的,不用它就会压住你的灵魂。

(二)灵魂有多轻

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什么?

好吧,你告诉我,还有灵魂。

有吗?

有的吧 。

后来又读《皮囊》,我就在思考,锁住我们的,真的只有灵魂吗?

想了很久。

答案是:不是。

皮囊是可以锁住我们,可又不止是皮囊可以锁住我们。

阿太死后,给蔡崇达留了一句话:“黑狗达不准哭。死了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看了这句话我恍然大悟。还有灵魂。皮囊只是一个容器,里面装着的灵魂却是自由的。拴住你的皮囊还可以挣脱,拴住你的灵魂就真的不可超生了。

我突然想起苏东坡《赤壁赋》里面的几句话:纵一苇之所如,临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起;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再读《皮囊》:锁住我们的,真的只有一具皮囊吗?


那时候读它,总感觉仙气飘飘 ,可又不知道仙气从何而来。现在我突然读懂了。它来自苏东坡那随时可以飘然而去的灵魂。我终于知道他为什么一生命途多舛,还能热爱生活,苦中作乐。

不是因为乐观,是因为自由。

他的皮囊是遭受了诸多苦难,可他的灵魂高度自由。所以他才能作出那样的诗和文章来。

照这样理解,我就读懂了他的很多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你看懂他的自由了吗?他始终是他,没有人可以使他的灵魂有丁点幻灭。这就是苏轼。

再读《皮囊》:锁住我们的,真的只有一具皮囊吗?


或许他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此吧?

而生在现代、崇尚自由的我们,又有多可悲呢?你多久没感觉到自己灵魂的自由了?你有多久没跟从本心去生活了?你又有多久感觉自己陌生得面目全非了?

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悲哀吧。是自己的悲哀。给自己的灵魂套上脚镣,还妄想让它舞蹈。

或许我们有自由的皮囊,却不知早已被禁锢了灵魂。

为什么会被禁锢?因为欲望,因为贪念,因为别人的一句你不行,然后你就信以为真。能禁锢自己的只有自己。

灵魂它太轻了,所以绑住它只需要一根绳子,哪怕一根头发丝那么粗的。因为它太轻了,所以它也可以飘向无穷的远方。

(三)结语

佛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再读《皮囊》:锁住我们的,真的只有一具皮囊吗?


所以使我们痛苦的不仅是皮囊。锁住我们的也不仅仅是这副皮囊。

最后,用《皮囊》中的一句话结尾: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