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彼君子兮,今世何稀

滔滔浊世,韫怀素志

《鹤唳华亭》的剧名,语出《晋书·陆机列传》:“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古谚云:“鹤非染而自白,鸦非染而自黑。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笔下,鹤多喻为怀抱清白操守的君子。

滔滔浊世,韫怀素志,君子当如何自处?目前已播出的八集中,当世大儒,太子太傅卢世瑜,为主角太子萧定权,上了重要的人生之课。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王劲松老师以看似波澜不惊却暗藏汹涌的演技,正将一个“不忧、不惑、不惧”的君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鹤唳华亭》:彼君子兮,今世何稀

仁者不忧,良谏频繁天下计

本剧开篇,便是以卢世瑜为首的一众清流,聚集在宫门外,顶风冒雪直谏君王,原因为“太子年满双十,尚未婚冠,开国百年未有过这样的先例”。卢世瑜虽为太子太傅,但并非忧惧一己得失,而是从社稷的长远考虑出发,为太子冠礼一事直言进谏。

中国历史上,文臣历来有谏君传统,有宋一代,自“杯酒释兵权”之后,武将地位日薄西山,文臣地位日益上升。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下,敢于直言谏君的名臣层出不穷。千古名臣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者.最初都是成名于御史、谏官任上。

本剧虽为架空,诸般礼仪服饰等皆为从宋。开篇场景,很好地奠定了全剧的文化基调。漫天风雪的环境,本就是戏剧张力最好的助推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林冲因何冲冠一怒的精彩伏笔——因大雪压塌住处,才凑巧听到了关键对话;而“诸清流雪中直谏”,风雪是人物品格的隐喻和环境氛围的烘托,所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卢世瑜作为清流表率的君子形象,在漫天风雪的烘托下,很好地建立了起来。

《鹤唳华亭》:彼君子兮,今世何稀

知者不惑 适时而退真君子

《周易》有云:“君子以独立无惧,遁世无闷”。意思是:在面对不同寻常的境遇时,君子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前进——独立不惧,第二种是后退——遁世无闷。

在草木皆兵,父子相疑的敏感朝堂氛围中,卢世瑜不可避免地起了挂冠归去的念头。他巧妙地借“莼菜、莼羹、鲈脍”的典故,向太子婉转地表达告老还乡之意。

当复杂纷扰的外在世界无法左右,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真君子明白如何取舍,如何听从内心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知者不惑”。

反观当今社会,太多的选择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多少人能适时而归,听从内心的召唤,不为眼前的繁华表象所扰呢?

《鹤唳华亭》:彼君子兮,今世何稀

勇者不惧 虽万千人吾往矣

第八集中,卢世瑜责打太子萧定权,妙语如珠,如醒世恒言。

“你许他那些荣华富贵,因为这些背叛了道义的东西,你可以贵他,可以贱他;反过来也一样,他因为这些东西,他可以臣你,他也可以叛你。”责打在身,矩尺在心。道义与准则,是君子心中不可逾越的红线。

“君子行路,不但要提防小人对自己的伤害,更要提防小人伤害的同时,自己对自己的伤害!”醍醐灌顶,堪当自省。当一个人的内心动摇了,如物腐而虫生,后果莫可逆也。

“道理全听,举步维艰;道理不听,死路一条!”令人深思的悖论,君子行走世上,端看要的是一时的便利捷径,还是通向真理的朝天之路。只有当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即使走的是窄路,也当虽万千人吾往矣。

从清流飞起的白鹤,如山水卷轴中的真君子,内心的仁、知、勇,便是为他获得无限自由的羽翼。

《鹤唳华亭》:彼君子兮,今世何稀

大风,起于青“评”之末

相关图片源自网络,非商业用途,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